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情感 >

失恋你不是不放下,而是不想放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些失恋很长时间仍无法放下的人,某种水平上,是自己『不想』放下。」

好吧我知道这句话看起来像是一句干话,也不是真的要指责那些「分手之后放不下」的人,而是这阵子的一个体会,同时也席卷了我从一开始研究失恋到现在的一些想法。

多年前我在开始追一些心理学失恋的文献的时候,一凡等人一篇文章吸引了我的目光:在分手之后,那些失恋者不断地探问「为什么」、「何故他要离开我?」、「我可以改呀!我们还有机会重新在一起吗?」等等问题,看起来好像要问的是一个原因和答案,但实际上他们真正要的不是答案本身,而是希望自己在不断地探问的过程当中,练习去接受这个答案。

当年,一凡把它称做为「原因追寻」[Account making] ,意味着失恋者从这段感情的结束之后,渐渐开始去寻找意义、并且让自己能够接受分手这个事实。

为什么想放下又无法放下

可是,这里产生了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从这样的过程当中,可以渐渐地成长和改变,那为什么许多人在分手之后,还是会困在那个「很想放下,却无法放下」的矛盾里面呢?回顾分手心理学的研究,你会发现上述是很常见的状况,大部分的人都会在两种反应里面矛盾的盘桓:

1. 侵入性反应:不断回忆对方得好、不断想到过去相处的画面、不断看他的fb页面、回顾过往微信消息,要自己不要想可是却一直冒出他的脸等等。

2. 逃避性反应:刻意回避他去过的地方、不用他给的东西、绕过他可能会经过的地方、躲避与他有关的事情,以免再度被勾起情绪。

当然,还有第三种反应是在上述两者之间反反复覆、来来回回。就我所知,几乎所有的学者都会跟你说,这种反复无常、还困在当中很矛盾的状况,是常见的现象[2]。

「那什么时候才会好呢?」如果你是问我时间,那么,我过去发现是半年到一年之间这些失恋的症状会趋缓,不过也要看每个人的状况不一样,大部分的人在经历「在一起的时间的一半」以上之后,会变得比较没有那么难过。

「那么我要做点什么才不会这么难过?我不想要再一直想到有关他的事情了」我曾经问李介文心理咨询师,他说其实这个重复地想着过程叫做「反刍」[rumination] ,他说,有些人透过不断地想、不断地想,后来就会「想出」一些意义和答案、有一些顿悟,而渐渐的走出失恋的过程;不过有一些人就会陷入这个痛苦当中很长一段时间,收可能就要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来协助了。

「不放下」所获得的满足

不过,我有不一样的看法。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选择不放下,是因为「不放下」这件事情带给我们某一种满足。

「真正可怕的不是分手,而是遗忘。像我现在已经很少跟他连络了,可是我还是会去看有关他的东西、回忆我们从前曾经的经历,但如果我放下了、不再想他了、甚至忘了他、爱高低一个人,那么他就真的从我的人生当中消失了。」

真的吗?我们真的会因为「不放下」而获得某一种拥有吗?

多年前我尝试回答这个问题,于是我做了一个「旧情人照片」的研究。我问来参加研究的人会不会保存他们旧情人的照片,包括与他们的合照、旧爱的独照等等,同时测量他们的生活满意度。当年我的猜测是,留下照片的人,因为越看越难过,所以生活满意度应该会比较差。没想到真正结果是:不论你是不是保存前任情人的照片,你的生活满意度都差不多。

那时我得到这个结果然的是晴天霹雳呀!

怎么可能呢?一边留下照片,一边看着这些照片,不是很痛苦吗?直到我把这个研究结果跟心理咨询师玉白分享,他回了我一段语重心长的话:「这世界上没有一件事情是完全没有好处,还能够让那个人持续做下去的。每个困在某一种重复行为当中的人,都一定从那些行为当中,获得某种水平的满足。换句话说,这些保存旧情人照片的人,会不会在『一边看』的过程当中,也得到某种满足呢?」

当初我对这个说法无可置疑,因为另外一系列的研究显示,有67%的人会重复检查前任情人的微信朋友圈[5],可是糟的是,他们越是检查、心情反而越差。同理可证,看照片应该也会越看越难过才对啊!

等候,本身就带来满足

直到最近我又重新读到小王子的这个段落,我才豁然开朗,狐狸在和小王子约见面时间时,缓缓地说:「你要告诉我你几点来。如果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就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如坐针毡;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

狐狸所说的「幸福」,来自于奖赏[Reward] 和等候[Expectation] 。长庚医院的心理药理研究员吴声晖指出,所谓奖赏是指,你吃巧克力、做爱时促发你脑袋中的多巴胺[dopamine] ,让你感到爽,就像是狐狸下午四点时「见到」小王子一样。但这个「快感」并不是最高的。

Schultz等人[6]指出。当「等候」发生的时候,多巴胺神经元[dopaminergic neuron] 的活化是最强的[比酬赏给予的时候还强] ,所以狐狸下午三点时其实是最「爽」的,因为他正在「享受等候」。另外一方面,也有研究结果显示,当多巴胺的浓度增高时,受试者容易产生愉悦的预期。例如你知道,光是你发微信给前任、就算只是等他回,心里就有一种「爽感」──尽管他根本还没回你。当然,如果你预期他回但他没回,也会有失落感。

换句话说,有些时候让我们感到痛快的并不只是「事实本身」,而是我们大脑里面那个「等候的事实」。怀抱着这个观点,回去看玉白的说法,以及一开始的旧照片研究,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时候我们之所以「理性上想要放下,情绪上就是放不下」,是因为我们在想着和对方有关的事情、看着和对方有关的照片、回忆有可能还有机会和他复合的过程当中,获得了某种等候的酬赏。这个等候本身,给予大脑很强烈的痛快的感觉,虽然也会附加惆怅、痛苦、「从前很要好,可是现在没有了」等等的负面情绪,可是这两个[快乐/难过] 是可以同时出现的。

综合上述,我自己对「放不下旧爱现象」的新观点是:你渴望「继续拥有」这些好的感觉,所以有一部分的你其实不想要遗忘前任。因为如果遗忘了,连这点「想像的满足」,也没有了。

结论:你罹得了「失恋」成瘾症

总而言之,因为失恋的人会不断从想像、从中得到满足,所以才会「放不下」,完毕!

「等等!奇怪的是,这些失恋者实际上并没有真实的从前任那里得到任何的回馈,理论上多巴胺应该会减少[decay] 才对阿?这样「反复想到对方」的行为也会消失,但为什么有些人的前任都已经说得很绝了、所有管道都封锁了,他却还是走不出来、放不下呢?他们还是会反复去对方家中堵前任、不断发微信?」我问吴声晖,没想到他的答案让我很惊讶。

声晖:「这很正常,其实跟成瘾很像,得不到药物的时候会『渴望』[Craving] ,在药物成瘾时就是疯狂的寻找药物,在『恋爱成瘾』的话就是疯狂找伴,或是电话狂call前任,这就是所谓的「复发行为」[relapse] 。所以,当失恋者『渴望』和前任复合、想念前任的好的时候,很可能会不计代价的想办法和他建立连结、甚至到他家找他等等。」

有时候想像力,是维持我们活下去的动力,活在脑补里面,我们拥有更多的勇气和可能,去留住那些已经消失的东西。当你越是努力却越是抓不住旧爱,反而让你更渴望能和旧爱聊上一句话、收到他的一则回覆微信消息。你不只是失恋,还对这段关系有所依存、上了瘾,所以才会不断地去渴求有关他的事物。我并不觉得觉醒和放下是一定要做到的事,但如果你想要别那些让你伤痛的往事,许你终究要面对的就是──那些痛得很深入的现实。

总结一下此篇结论:

有时放不下旧爱,是因为「等候」和脑补本来就有一种「爽」

如果旧爱一直没回应[或时回时不回] ,你会像毒瘾一样,更渴望、更紧抓有关他的事情。

上述两者可能都和「多巴胺」有关,换言之放不下虽然让人很痛苦,但有一种可能是,你从这样的行为中也获得了某种快乐。

那么,该怎么办呢?

几乎所有成瘾的文献都发现「社会支持」[Social support] 与「朋友连结」[connection] 是重要「脱瘾」的因素,所以不要再纠结于「放下/不放下」之间了,找一些信任的朋友聊聊、加入不同的社群投入新的活动[或是原本就很爱,可是荒废好久的活动] ,重新建立起人生的目标,当你不再执着于「要赶快放下」,或许反而能比较快放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