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流行补偿式返乡,机票预订量涨150%,在这个时候,大家都选择回家看看父母,确实,因为有的人在过年的时候没能回家,所以很多人都想回家看看。
有人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家乡的祭祖都不在清明节,改成了年后的初三到初十之间。”
清明假期临近,很多人选择“补偿式返乡”,弥补过年没有陪伴亲人的遗憾。数据显示,近一周清明机票预订量较上周增长超150%,跨省长线游预订量增长超170%。
前往北京、杭州、昆明、西安、海口、郑州等目的地的机票预订增速最快,增加的客源以探亲、旅游为主。
在这特殊的一年,选择“就地过年”成了春节的另一种打开方式。距离没有拉近,思念却也没有减少。于是今年有很多人选择在清明节回家。
之前春节都没有回去了的,清明应该很多人都要回去吧,虽然就这3天,又逢春天,想家心急切啊。
相信那个典故大家都是知道的,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
清明对于古代农事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还有许多失传的风俗,如古代曾长期流传的戴柳、射柳、打秋千等,据载,辽代风俗最重清明节,上至朝廷下至庶民百姓都以打秋千为乐,仕女云集,踏青之风也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