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段时间,大家的朋友圈应该都被奥运会给刷屏了,而且今年很多运动员一下子就成为了名人,大家都争相采访。其实这里也有一个隐患,奥运明星被商业化是好是坏?
在这个夏天,其实不少网友的审美都被运动员给改变了,这些新出现的奥运明星们,身上的商业价值更是“一飞冲天”,隐形带货力、商业代言前景、流量价值纷纷凸显。在新时代下,娱乐明星价值开始下沉,奥运明星价值正在上升。
当然了,在我看来,体育明星的挖掘推动可以更好的带动全民健身运动,这个也符合当下国人健身诉求,当然凡事有个度,适可而止,没必要过分包装。
实际上,奥运明星被商业化不是坏事,只有被商业化,才能让更多人熟知,才能让更多人体验到他们赛场上的风采和拼搏不怕输的精神。最重要的是,被商业化也能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运动员可以有更好的条件训练,从而进入一种良性循环。
但是,体育明星可以被商业化,却决不能饭圈化,这应该是底线。
细心的朋友们也能观察到,这些年体坛正在走商业化道路,奥运冠军频频参加综艺节目,刷曝光度,这也让“奥运冠军”逐渐成为明星偶像般的存在。
其实,奥运冠军本身没有价值,是运动员的坚持赋予了它价值,虽然将体育与商业挂钩可以让体育更好地良性发展,但是我们更该关注的还是体育本身。
这些年来,中国发展愈发受到世界关注,中国体育也越来越强,我们已经不需要金牌来证明什么,网友也不会再像十几年前一样苛责丢金运动员,反而纷纷送上暖心鼓励。
其实对于运动员来说,尤其是那些退役的运动员,体育产业娱乐化是一个契机,田亮、杨威、李小鹏、刘翔、姚明都在退役后通过娱乐圈二次发力,名利双收。
但是对于现役的运动员来说,明星运动员过度商业化可能会影响到日常比赛和训练,而大面积的曝光在吸粉捞金的同时,也将运动员的缺点暴露在大众视野下,随之而来的负面声音也会给运动员带来更大的压力。
奥运前媒体与企业对周琦和王哲林的追捧,和奥运会对周琦的抨击和对易建联的追捧,也反应了同样的问题,那就是:运动员的商业价值还是要回到赛场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