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现在一提到七夕,大家想到的就是送礼物,过情人节,但事实上,七夕节是要吃巧果的,那么你知道七夕节吃巧果的寓意吗?
关于巧果其实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有一个名叫小巧的姑娘,因为同情牛郎、织女的相思之苦,觉得他们太久不见面真的是太可怜了,于是在每年牛郎织女相会的时候都会做可口的小吃,以作为供奉。
这个寓意非常美好,她会在每年的七夕之夜,她都会做一种精致的面食点心,命名——巧果。因为“巧”和“桥”谐音,人们认为吃了巧果就能变巧,还能和喜鹊一样牵线搭桥,帮助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见。
古人总是对这种情情爱爱的故事没有抵抗力,因为传承了这样的美好,后人在农历的七夕节中送恋人巧果已经成为一种恋人宣爱的方式,也成为表达彼此最好的方式。所以,七夕巧果也逐渐成为爱情的象征。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也就是这件事感动了天帝,于是他赐福这位姑娘,帮她促成美满姻缘,所以后来七夕乞巧节又有说法为情人节。
巧果制作起来非常简单。巧果主要材料为油、面、糖、蜜,早在宋朝时便已有七夕巧果出售,其种类繁多,样式各异。先将面皮切成一两寸长的条形,然后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再把炸好的面皮捞起来,立即撒上芝麻、白糖,酥脆香甜。
当然巧果不止一种做法,有炸的就有烤的,可以在面粉中加入鸡蛋和糖,不掺一点水,而是用油和面。面和好后,揪出一块剂子,摁进用桃木或枣木刻成的精美模子里,然后照面板一磕,一个个可爱图形的巧果诞生了,进炉一烤,香飘十里。
各地吃巧果的方法不同,每个地方都有差别,有些地方还时兴串巧果、晒巧果,将巧果串起拴在小木棍或秸草上,再缀些彩色穗子,挂在墙壁间或者小孩的脖子上,作为装饰品或是零食。当装饰品的,有的家能挂一年,到来年新巧果烙好了,再吃旧的。
其实这时候也有一个团圆的意义,巧果做成后,家人和亲友围坐在一起,一边欣赏浩瀚的夜空,一边品尝各种巧果和其他食品,人人祈盼自己或亲友会变得灵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