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情感 >

婚姻中的六个角色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婚姻为什么复杂?那是因为它需要我们在这场戏中扮演不同的角色。那些无法维系下去的婚姻,大多是因为我们渐渐把婚姻要么变成了独角戏,要么把其他戏份都删除掉,戏就演不下去了。

有人说,在一个婚姻中,通常会有六个角色,他们分别是“男人”、“女人”、“小男孩”、“小女孩”、“爸爸”、“妈妈”。

“男人”所代表的是一个丈夫成熟的具有性吸引的自我部分,也就是成年男性的部分,这个部分的主要功能就是创造,创造激情、兴奋和趣味感,总之,这个角色是很有“攻击性”的部分,是引发关系中的一些冒险行为的。有关这个角色的形容词是:挑衅的,野心勃勃的,炫耀的,侵入性的,自信的,骄傲的,坚持的,韧性的,有弹性的,挑逗的,有味道的,有格调的……

“女人”代表的是一个妻子成熟的具有性吸引的自我部分。这个角色的形容词经常会是:妩媚的,羞涩的,挑逗的,勾魂摄魄的,炫耀的,引发强烈的冲动的……

“小男孩”代表的是一个丈夫的内在小孩部分,每个成年人的内心都有一个内在小孩。和这个角色相关的形容词多是:可爱的,搞笑的,娇憨的,笨拙的,天真的,无忧无虑的,自由自在的,淳朴的,听话的,顺从的……

“小女孩”代表的是一个妻子的内在小孩的部分。和这个角色相关的形容词多是:撒娇的,娇柔的,渴望的,乖巧的,善解人意的,温柔的,可爱的,调皮的,反正一切可以唤起别人“我见犹怜”的柔情的形容词。

“爸爸”代表的是一个丈夫的道德自我和责任的部分,这部分常常和规则、边界和责任等意识形态有关系,它意味着某些刚性的规则是不可侵犯的,它常常和有保护性的形容词相关,比如强大的,有能力的,隐忍的,威严的,充满权威的,让人崇拜的……

“妈妈”代表的是一个妻子母性中的爱和温暖的部分。这个角色主要和接纳有关,形容词有:包容的,宽厚的。伟大的母性可以无条件的、温柔地接纳孩子的一切,让孩子感受到浓浓的温暖。

婚姻中的丈夫和妻子各分担三个角色。这三种角色会在婚姻关系中创造不同的关系。

1.小男孩

所有的小男孩都要面对一个主题,那就是自己的世界和妈妈的世界,或者说他总是徘徊在父性的世界和母性的世界之间。他最大的难题就在于是要继续生活在妈妈的怀抱里,还是可以走出巢穴,自己去冒险。妈妈的世界意味着安全、温暖、稳定以及确定的有保证的生活3当下中国的家庭文化被一种母性的精神所统治,过分强调安全而不强调冒险,在男性文化的角度,就是一种精神的阉割。也是妈妈文化的滥觞,这样的文化试图给孩子提供一个绝对安全绝缘于危险的世界,这样就构成了小男孩的人生的两个选择:我要继续做一个小孩子,和妈妈保持一致,还是成为―个男人,拥有自己的世界?毫无疑问,这中间的矛盾,让小男孩会一直处于冲突之中,一个内在冲突的人,是无法真正让他的生活处于平静的。因为他也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或者说,如何才能解决自己的冲突,所以他的表现也会呈现自相矛盾的状态,你就无法指望他的情感生活会是一帆风顺的,除非他可以真正从中找到解决之道。

我们可以细述这两种选择下的男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表现。

(1)融合型:偏向于和妈妈融合,对外界的体验更多的是认同妈妈世界的逻辑——一切都是以安全为前提。这种男人若是内向偏弱的,就会显得有些胆小,害怕变化,驯顺;如果是内向偏强的,就会表现得很完美,是那种人见人爱的乖宝宝。这两种男孩的区别,前者是我见犹怜型的,后者是我见生羡型的。“生怜型”的男生会招引“强大妈妈型”的女人的热爱,她们会不惜一切地照顾脆弱的他;“生羡型”的男生会招引“仰望妈妈型”的女人的热爱,她们会不惜一切地奉养如“珍宝美玉”一样的男生。关于妈妈这个部分,我们将在下面详述。融合型的小男孩式的男人并非没有想要成为男人的愿望,只是大多会因为如下两个原因而不得不一直让自己在妈妈的巢穴里不肯外出。首先,融合型的小男孩都会和妈妈是一体的,这是因为妈妈一个人无法支撑应付外界的世界。比如一个强大的妈妈,最大的难题就是无处安放她自己的脆弱,于是和妈妈一体的孩子就接受了妈妈无法承担的这部分,而如果一旦他离开家,就会让妈妈发现,原来这脆弱、这恐惧是她自己的。这是他和她都无法接受的。男孩发现如果他离开,就会导致妈妈的垮塌,也会让他的世界有一个部分坍塌,于是长期以来,男孩便只会扮演一个角色:一个脆弱、永远需要照顾的孩子,或者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美玉;其次,如果和一个永远都会感觉到自己的强大或者能把肮脏的世界阻隔在外的妈妈在一起,他们一旦离开了彼此,双方都会不知道如何面对另外一种角色,男孩的难度在于如何成为一个强者或者如何能应对外面的复杂“俗务”,而妈妈的痛苦在于发现自己的寂寞和孤独和内在的空虚感。

很多婆媳矛盾都会由此而来,一个小男孩找到了第二个“妈妈”,在潜意识中是希望通过另一个“新妈妈”战胜“旧妈妈”,来获得自由。最极端的是这个男人在两个女人中间似乎是透明或者是隐形的,如果你听妻子诉说,就会发现一个现象,这个妻子会一直诉说婆婆是如何对自己不够好的,但你却很少听她说自己的丈夫。如果你问她,为什么在她的叙述中一直没有这个男人的身影,她会耸耸肩说:“你没法指望他。”这个小男孩一定会吸引妈妈型的女人,会勾引女人为他不断地付出。如果你再问问就会发现,这个男人居然会在两个女人之间互相传话,把媳妇的抱怨告诉妈妈,把妈妈的怨恨告诉妻子,于是两个女人会越斗越激烈。这样的情况也会发生在三角恋的故事中,有的小男孩式的男人会隐晦地甚至公开地说:“你们斗吧,谁赢了,我跟谁走。”“脆弱的小男孩”式的男人会对两头母狮子的怒吼不知所措;而“完美的小男孩”式的男人会对争执的两个女人感觉厌烦,她们太麻烦了,他只想远离这种争吵的漩涡。所以前者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是因为感觉到害怕,以及觉得自己无力应对;后者则觉得这些事情和自己无关,而且也太“麻烦”。

融合型小男孩特点总结:这样的小男孩的魅力在于他是最好的“两小无猜”的游戏伴侣,和他们在一起,你就会感觉到很开心,很放松,很随意,好像有一种融为一体的暖洋洋的快乐。一句话,你们就像两个天真无邪的小男孩和小女孩在一起玩乐。

这样的小男孩会吸引两种人,一种是妈妈型的女人,一种是小女孩型的女人。前者会感觉到一种互补的快乐,后者会感觉到一种一致性的快乐。我们会在后面更详细叙述。

这样的小男孩式的男人会是史上最好的玩伴,但却是最“撂挑子”的家庭伴侣,因为他们很难在家庭中承担一个男人的责任,那不是他们擅长的领域。

妈妈型的女人首先会被他们吸引,因为这些小男孩会给她们提供一种释放,因为在她们妈妈型的强大的后面关着一个想要玩耍的小女孩,或者一个想要被好好照顾的小女孩,但是过去的经历让她没法释放这个部分的自己。而这个小男孩则给她一个可能性—找到这样的自己。可是一旦他们生活在一起,他们会渐渐地退回到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妈妈还是妈妈,孩子还是孩子。这个时候,小女孩式的女人可能会离开,而妈妈型的女人会因为有了孩子而可以继续坚持下去,直到孩子长大渐渐离开,这时候她才发现,其实自己的生活中已经许久一一甚至一直没有一个男人的存在了。

(2)对抗型:这种类型的“小男孩”从心理上更靠近青春期。他们和妈妈的关系是一种纠缠的关系,如果太靠近,他们会抗拒,如果太疏远,他们会争取。很多爱恨纠葛会由此产生。如果这男孩内向一些,会成为“疏离型小男孩”。这样的小男孩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沉默是金”。这样的男生会吸引两种人,一种是从小就被父母唠叨(管理〕到要死的女孩,她最渴望的莫过于可以有一个自由的空间,而一个用沉默来形成自己边界的男孩会很吸引她。另一种女孩是那种从小习惯了疏离的冷空气的女孩,对她们来说,当她面对一个沉默的男生的时候,她会有一种共鸣,因为沉默对她来说,可能意味着安静而和谐。有时我们还会给沉默赋予其他的意义,比如沉默可能代表非常有自我,很自信,很有力量和沉稳。然而这些沉默都是高品质的沉默,也就是说一个男人和父亲两个角色结合在一起的感觉。小男孩的沉默和疏离,只是一种自保的防御,而非一种从容与自主,恰恰相反,这种沉默和疏离背后是焦虑和被害的恐惧,他们是因为无法正面处理冲突而远遁与逃离的,而非超越。但无论如何他们的沉静会为那些内心焦灼不安的女孩提供一种难得的视角,那就是面对问题的时候,他们居然可以如此安稳,而非自己忙着救火。他们对容易焦虑和喜欢探索的女孩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与杀伤力,而这样的男孩也会对那些活泼的女孩充满了兴趣,因为她们拥有自己难以企及的活跃与勇往直前的主动。很多时候,是她们启发了、开凿了他们对自己情感世界的了解,很多时候,他们沉默不只是因为害怕受伤,更多是因为埋藏了太多的情感,以至于他们都有一点“述情障碍”了^他们不知道如何精细地区分自己的感觉,不知道如何精致地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这些情绪和心理都有赖于一个顽强的坚钿的女孩持续地挖掘才能慢慢成长出来。这是他们彼此非常互补的部分,也是他们之所以可以在一起的原因。但同时这也是会造成他们分化的原因,那就是遇到危机的时候,一旦女孩的热情被耗竭掉,男孩给女孩的加油不够充分的时候,双方就进入到另一个循环——追与逃的模式里,这个模式我们之前已经论述过,就不再重复。当然也会有一些类型相对混合一些,比如如果父亲(母亲)+男孩这样的类型结合出来就可能是一个非常讲责任的人,但这个责任更倾向于对妈妈的责任这部分,实际上,因为他还是一个孩子,所以必然内心最忠于的是自己的妈妈,同时他在和妈妈的关系中扮演的是妈妈的照顾者,这种照顾者如果倾向于提供保护,那就是父亲+男孩型的男人;如果提供的是理解和温暖,那就是母亲+男孩型的男人。这完全取决于妈妈给孩子提供的角色了。那么什么才是为妻子准备的类型?自然是男人+男孩型,或者父亲+男人+男孩型或者是父亲+男人型……注意:在这些类型的组合中,都有男人这个要素,这是一个男人是否是男人的标志,如果他的内在角色中这个部分比较少,说明他的心更多还停留在以前的家庭中。但必须强调,不是说我们只推荐女性找某种男人,因为作为女性也会有很多人没有发育到真正的“女人”的角色,而婚姻的丰富性远远超越我们的判断,无论哪种类型,只要“合适”就好。

另外一种对抗型男孩是比较外向型的,他可能会表现得比较叛逆,比如一个花花公子。看上去,他似乎非常自由,但其实他非常压抑,因为他无法进入到亲密关系的第二层,他只能不断地玩耍爱情的游戏,这不过是上一种疏离型男孩的另一种逃遁的方式,因为一旦进入爱情的“第二层”也就是进入到更深的关系,遭遇到冲突或者爱的“苦”和“痛”的地方的时候,他就发现自己面对的只有一个女人,那就是他的妈妈。某种程度上,他活得如此“精彩”是为了对抗他内心紧紧抱着的那个无趣味的女人,他有着自由的外表,但同时有着充满压抑和束缚的内在。

还有一种对抗型,会表现得很纠结,一方面他会和自己的父母经常冲突,但同时,他又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抱怨父母如何伤害他这样的控诉之上。你可以看到不同的表现,比如他可能会娶一个“大炮”一样的女人,其功能主要是为了“炮打司令部”来的,而他来扮演一个痛苦的“好人”,一方面他会按父母的要求做一切的事情,但另一方面他会跟妻子倒苦水,妻子看不得自己的男人如此受气,就挺身而出,保家卫国。其结果是两个女人在一起缠斗,他在一边无奈地叹气。但如果你以为他会帮助妻子,这是玩笑,因为他本质还是一个孩子,他的一半留给妈妈,另一半则留给自己。他找老婆的一个动因是希望有一个人可以帮他阻隔一下妈妈的包围而已,但他绝对不会离开妈妈。如果他再自虐一些,可能会亲自上阵,会和妈妈争吵,但事后可能又会做一些弥补措施,但毫无疑问,如果你有一个内心的罗盘就会发现:他内心的指针会一直指向他妈妈的方向。

世界上小男孩的种类有千千万,我这里只是说了几种我见得比较多的。我想强调的是,所谓成熟就是我们可以用“火眼金睛”看这个世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男人非常讨厌自己的妈妈;或者非常忽略妈妈,几乎一年都不打一个电话;也可以看到一个男人经常流连于花丛中,似乎很有自己的世界;更可以看到一个男人似乎是自得其乐,不需要任何人……但这些往往都是表象,他们真正的内在其实都是一样的一没有离开妈妈的小男孩,他们用千万种语言和行为来表达:我和妈妈在一起。对小男孩的内心来说,他内心是不会留下位置给其他人的,他内心里只有妈妈、爸爸和他自己,而任何其他人对他来说都是一种入侵者。这就是很多妻子都会感觉到的:当生了孩子以后,公婆来帮忙照顾,看着丈夫和自己的父母说着家乡话,妻子忽然发现自己根本就是一个局外人。以前她以为的家庭不过是一个幻影,在丈夫的父母面前,简直不堪一击。小男孩式的男人就像牛顿的力学原理那样,如果没有“摩擦力”,他们会一直生活在妈妈的世界里,可惜这个世界是有着摩擦力的,而摩擦力才构成了真实的世界。小男孩会困惑于两种相反的冲突力量,一部分力量让他留下,一部分力量让他离开,这就是和他在一起的伴侣困惑,有时看上去他似乎是想要反抗自己的父母,想要自由;但下一刻她又发现其实他很享受和父母的纠缠,而不愿意离开,所以当她支持他离开的时候,他想留下,还把她当成离间母子情感的罪魁祸首;当她想要离开的时候,他又似乎想要和她一起离开自己的父母。他就是这样和自己的父母玩“捉迷藏”的游戏。所谓“捉迷藏”的游戏的真谛就是失而复得,无数次失而复得的经验会促成一个人的长大,让他在日后的生活中可以面对丧失,他有足够的“失而复得”的体验让他在失去的过程中不会惊慌失措,他会比其他不够安全的人更能忍受失去,他的父母已经可以内化为他内心的安全的影像了,而如果一个人从小缺乏这些,那么他就要花时间让内心的父母重新恢复安全,然后才能出门闯荡,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没有被父母好好对待的孩子长大了以后会更依恋父母,就是因为这一个关没有过,他们就很难迈出家门。

那么如果爱上了这样的男人,该怎么办?我先反问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会爱上这样的男人?我的答案是:一般来说爱情中彼此相爱的人都是半斤八两,否则也不会爱到一起去。爱小男孩式男人的女人,大多内在也是缺乏女性的角色,更多还是小女孩或者妈妈类型的角色为主。那么,首要任务不是让对方变成男人,而是你如何变成女人。

不是说小男孩和小女孩的爱或者妈妈和小男孩的爱不会持久,而是这样的爱,是有时空局限的,如果走出小男小女的幼儿园式的童话世界,如果走出育婴室的融合的世界,一旦进入到有摩擦力和冲突的世界,这样的感情就很难维系。比如当小男小女面对锅碗瓢盆的世俗生活时,当妈妈型的女人忽然发现自己也需要被照顾的时候等等。

2.妈妈型

关于这个类型的女人,我在上文已经有所涉及。其核心的故事就在于一个小女孩,她的童年因为环境所迫过早地终结了,她不得不早熟地学习了很多照顾他人的技能。由此她可能会有两种感觉。一种是因为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而获得了父母的承认而感觉到自己的强大;另一种是虽然为家里做了很多事情,但却一直没有得到与之相称的认可,相反是处于一种充满了贬损的挑剔压抑的气氛之中,就好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样,她没有从劳动中获得快乐。

也许她们那时就会发愿:我一定要找到一个父亲一样的男人来爱我。但最后她们却发现,真正吸引她们的是那些小男孩。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一个人放弃她的童年,是需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她必须要找到一个必要的理由或者方法来放弃作为孩子如此被重视的需要:被安抚、被满足、被疼爱、被关注、被指导以及被保护等等的需要。这个方法就是她必须远离自己儿童的部分。某种程度上,她既是一个伪大人,也是一个伪小孩。所以在她长大以后,一个可以像史努比一样活着的小男生出现了,这对她来说就是一种致命的吸引力。首要问题不是如何像一个小女孩一样被满足,而是她能不能承认自己其实还有一部分是一个小孩子。

可是,当她面对一个男孩式的男人的时候,她会有一个矛盾:如果她不满足这个小男孩的愿望,她就好像拒绝了当年的自己;如果她坚持让男人来照顾自己,对她来说一样是非常巨大的挑战一她从小反复练习的童子功就是放弃自己的需要来满足别人。对于女强人式的妈妈来说,最大难题就在于承认自己的脆弱的小孩子的愿望,一旦遇到这个部分,她就立刻折返回去,用自己的强大继续盖住自己的脆弱;而对于灰姑娘式的妈妈来说,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坚持自己的愿望是应该也必须得到满足的,一旦遇到自己需要坚持底线的部分,她也就折返回去,用讨好的方式继续满足对方突破自己底线的需要。

3.男人型

这个部分是我们乐于冒险的角色,这个角色承载的是野心和梦想,是探索和创造以及坚持自己的需要的部分。当然最大的体现之一就是要过一种充满刺激的性感的生活。当我们站在这个角色中的时候,我们就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了自己。所以这个角色的命题不是“牺牲”而是“双赢”,何谓双赢?男女的媾和就是一种彼此的满足,它强调的是一种共享、共鸣与创造,是一种1+1〉2的效应。所以,当你在小男孩或者小女孩或者爸爸和妈妈的角色里,你的视角无非是零和的游戏,那就是我要满足我自己,或者我要满足别人,某种程度就像婴儿吸奶一样,我把奶从你的乳房里吸进了我的肚子里,你没有了,我有了。而性交则完全不同,如果没有你也没有我,这个事情就完成不了,而且当我们在一起的时候,那种感觉不是我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或者你从我这里得到什么,而是彼此的给予与彼此的获得。当然从终极意义上,我们给予的同时却在获得,但我们谈的是一种创造。这种创造的真正意义在于:我是独立自主的,同时我也可以和你融合在一起,我们的分与合都是一种美好的感觉。但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谓的激情和难舍难分,都不完全是男人和女人角色之间的关系,而是夹杂了很多其他角色的游戏。这个世界很难存在彻底纯粹的男人和女人两个角色,但这个角色在我们生命中所占的比例,却决定了我们的情感能否走得够远。事实上,如果我们小时候能顺利地长大,拥有该拥有的爱,那么这个角色就会强大些;相反那些不能够顺利长大,在关键的时刻缺少了应该拥有的爱的人,我们在情感中可能就会推迟这个角色的出现,或者这个角色就会相对弱小一些。

4.爸爸型

在很大程度上,这个角色和妈妈有比较多的相似之处。但需要指出的是,很多男人在情感中表现出来的,往往不是爸爸的角色,而是妈妈的角色,很多女孩说要找到一个爸爸式的人,其实想要找的是母性的爱。那么什么是爸爸的角色?爸爸的角色主要是提供保护,对抗外界的入侵,也就是说他的角色更多的是提供一种边界的功能,然后他可能提供的是一种指导和框架的能力。他不会像妈妈的角色那样充满了共情的温暖,但正因为他看到的是一个整体和方向,所以才不会和你纠缠在细节上,因为那往往是阻碍你前进的障碍。换句话说,他不会婆婆妈妈,絮絮叨叨,爸爸角色吸引的是另一个类型的女人,这些女人可能小时候生活在女人堆里,家里几乎没有爸爸的角色,可能爸爸是一个影子,或者是一个疏远的人,或者是一个软弱的人,总之家里充满了阴性的力量。可能妈妈会很理解她,或者说爸爸像一个慈爱的妈妈一样理解她,但她生命中还是缺少一个强有力的支柱,她虽然可以很有感情,但她感觉过去的生活缺少人组织,于是这样的女孩会很渴望一个真正强大的爸爸出现。如果她过去的生活中爸爸是一个粗暴的、不够理性和智慧的人,那么她长大以后可能想要体验一下那种诸葛亮式的父亲的存在。无论是力量型的爸爸,还是智慧型的爸爸,都来自一个从小缺少足够组织和界限的家庭的小女孩的需要。当然,我们甚至可以说也是一个有同样经历的小男孩的需要,因为也有这样的可能性,一个男人在一个女人的身上找到了爸爸的身影,换句话说,找到了他一直所渴望与之结合的品质。

如果一个男人在亲密关系中的角色中,父亲角色一直占主导,很可能和过去的环境有一定关系,比如在父亲缺位的家庭,他必须要挺身而出,为家庭而战。这样他和妈妈型为主的女人会面临同样的问题,那就是童年或者说少年时期被过度缩短,这种人为中断不是没有代价的,其中一个代价就是在条件允许的时候,他需要从中断的部分重新出发。出发去做什么?简而言之就是重新去做一个孩子。所以你就会看到很多所谓的“凤凰男”会在功成名就以后开始要去做一个不负责的人,会出轨,会胡来,为什么他会改变,因为当他为别人做到了一切的时候,忽然发现根本什么都没有为自己做。他们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做够孩子,于是他就做尽各种荒唐事,这些事情其实都是青春期的小孩子做的事情。如果一个小女孩似的女人和这样的“责任男”结婚,一开始往往会得到各方的祝福,因为看起来,他们实在是太般配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小鸟依人”。父亲型的男人比较难于承认自己的脆弱和幼稚,往往他们会将其归为软蛋或者是娘,于是他们往往会找一个幼稚的梦露式的小女孩式的女人。只是这段关系如果过了一段时间,比如十年后,这个男人开始发现,他有另外一种需要,那就是他发现自己原来也需要有一个可以理解他的妈妈,或者一个可以给他方向的爸爸,或者一个可以和他一起玩耍的同伴,或者一个可以让他感觉到很刺激和冒险的女人……换句话说,任何一段关系都会在某个时期过渡到一个瓶颈,这个瓶颈就是需要我们转化角色的时候,没有人可以一直在一段关系中只扮演一种角色。如果这个时候小女孩还没有意识到局势已经开始出问题了,危机就会出现了。有时,父亲型的男人也会和妈妈型的女人结合,他们的家庭生活往往会是以事务性的事情做连接,比如他们也许会有一个夫妻店,总之是事业型的家庭,他们会为一个家庭的生活(比如房、车、孩子的教育)而奋斗,一旦这些目标达成,往往他们会不知所措,因为他们最回避触碰的恰恰是情感,而对父亲型的男人和妈妈型的女人来说,触碰自己的情感是一件高度敏感的事情,这意味着多年未了的情结要解开,这就是很大的挑战。对强大的人来说,最可怕的是触碰自己的脆弱;对脆弱的人来说,最可怕的是承认自己的强大。

其实一个比较理想的男人的组合是男人+父亲,当然如果搞全套,那自然是最好:男孩+男人+父亲组合,在一个男人的青春期的时候,男孩的角色会占主导地位,渐渐,这个角色会让位于男人的角色,这个角色负责的是拓展疆域,发展自己的世界,进入一个游戏感充分刺激的冒险世界,这个角色主要用于发现和研究。而随着一个男人慢慢建立了自己的王国,渐渐男人的角色会更多让位于父亲的角色,这个角色的主要功能有两个,一个是坚持已经发现的重要的事物,比如一个男人角色为主的男人可能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重要的,所以他要不断地探索,但渐渐地当他知道了自己人生中的意义所在的时候,他就慢慢从探索者变成守护者。第二个角色是培育者,他不仅守护自己的意义,还将自己的智慧传递给下一代,用间接的方式丰富这个世界。当一个男人更老的时候,孩子的角色又渐渐成为主体,这个男人将回归到原初,但又远胜于原初,他将可以用男孩的心态看这个世界,因为他一方面是丧失,另一方面是告别,同时也是一种返璞归真。这当然是一个男人必然的经历。在经历的不同阶段,一个男人对女人的需要也是不同的。在青春期的时候,男孩需要一个陪他玩的伙伴;青年期的时候,男人需要一个可以和他一起冒险的女人;在中年期的时候,他需要一个可以和他一起分享智慧的女人;在老年期,希望一个可以和他相忘于江湖的小女孩,他们可以更自由地玩耍。我们的人生主题就是解开那些固着于某个点的角色死循环,使身心能够顺着岁月的水流进入到下一个阶段。

5.小女孩式

这个部分也是和小男孩的部分有很多重复的地方。和小男孩不一样的是,对小女孩的梦露式的迷糊、撒娇,我们的主流文化是相对宽容和接受的,而要是一个小男孩也如此无脑便会被责备。当然我们的社会日益中性化,男花瓶们也日益被人接受。小女孩其他的部分和小男孩的内心其实没有太多的区别。但在小女孩们梦醒的时候,会立刻跳到另一端,要么从一个“很傻很天真”的状态变成“很怕很警觉”的状态,要么变成妈妈式的女人,试图用千般好、万分美来保护感情,但其实,她们的困境在于无法充满能量地做一个女人,要么她们会选择饿肚子,要么她们会选择贪吃,最终一个小女孩的死穴是她们无法自给自足。但有时她们也会过度强调独立,这种独立并非真正的独立,而是一种恐惧,恐惧自己万一付出依恋,会死无葬身之地,说到底还是越发“输不起”。男人往往用征服世界的方式回避亲密,女人往往用追逐亲密的方式回避自己的力量。范冰冰曾对我说:“人到三十岁最大的感慨就是不能再撒娇了。你没法说这个我还小,我不懂,还不会。”有时候,长大就是一种无可挽回的丧失。在小女孩看来,长大的女人就等同于悲剧,似乎一旦年纪大了,女人的生命就如花枯萎。事实上真是如此吗?这种将女人等同于低等动物的想法一以身体取代精神的想法是和这个物质主义世界的文化相符合的,但却非常违反人性。其核心还是一个小女孩的恐惧,她不知道除了天真和傻以及花瓶一样的外表以外,用什么来臝得自己的世界。温室的花朵最害怕的就是天棚的去除,如何野化训练,拥有强悍的灵魂,是不分男女的一种进化的需要。

6.女人型

这个部分也是和男人型的男人有很多重合的部分。同样的,我们的主流文化对女人是否可以充分做女人这个部分还是充满疑虑的。女人也对此充满了疑惑:一般来说,女人的危机是发生在35岁以后,那时她开始发现自己青春不再,她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那时也许她的孩子也没有那么需要她了,她忽然开始发现,自己其实没有真正享受过做女人的感觉,于是就进入到做女人还是做女孩的冲突中。

总的来说,能在20多岁的时候就可以充分做女人是一种幸福,因为她拥有了足够的爱,可以从小女孩或者妈妈的身份中走出来,追求真正属于自己的男人。任何一种形态的家庭都可以长期保持稳定,但如果要稳定和幸福兼顾,那么在亲密关系中,就需要男人和女人这两个角色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如果一个家庭只靠小男孩或者小女孩,或者是亲子关系为主的夫妻关系,那就很难有持续的发展力。前者是有很多趣味,却缺乏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后者则没有趣味,只能执行任务。而男人和女人的角色可以解决的是两者兼顾的问题。

现在有很多所谓的“剩女”,但据我了解,在这个群体里,更多的是“小女孩”类型的,她们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如何与男人一起游戏。在当下的中国,女人有一种对自己年龄的自轻自贱,这种心态源自一种唯年龄论的褊狭的观点。这种观点证实了我先前的论证,那就是这个时代的女性文化的主旋律是小女孩文化,似乎年龄越小越有优势,事实上,它扼杀了女人这个角色的存在。

一个成人和一个小孩子对世界的看法,其根本的不同就在于:成人是可以接受“无常”的,而小孩子则需要“有常”一永恒。这两者都符合人性,我们谁不希望情感是可以永恒的?但同时我们谁又希望情感永远都是一个味道?

在这里,我摘抄张晓风的一篇小短文:《一个女人的爱情观》。

爱一个人原来就只是在冰箱里为他留一只苹果,并且等他归来。

爱一个人就是在寒冷的夜里不断在他杯子里斟上刚沸的热水。

爱一个人就是一本正经地催他去工作,却又忍不住躲在他身后捣几次小小的蛋。

爱一个人就是在拨通电话时忽然不知道要说什么,才知道原来只是想听听他熟悉的声音,原来真正想拨通的,只是自己心底一根弦。

爱一个人就是在他迟归时想上一千种坏可能,在想象中经历万般劫难,发誓等他回来要好好罚他。一旦见面却又什么都忘了。

爱一个人就是在他的头衔、地位、学历、经历、善行、劣迹之外,看出真正的他不过是个孩子——好孩子或坏孩子——所以疼了他。

爱一个人就是喜欢听他讲儿时的故事,喜欢听他有几次大难不死,听他如何淘气惹厌,怎样善于玩弹珠或打“水漂漂”,爱一个人就是忍不住替他记住了许多往事。

爱一个人就是不免希望自己美丽,希望自己被记得,希望自己的容颜体貌在极盛时于对方如霞光过目,永不相忘,即使在繁花谢树的冬残,也有一个人沉如历史典册的瞳仁可以见证你的华彩。

爱一个人常是一串奇怪的矛盾,你会依他如父,却又怜他如子;尊他如兄,又复宠他如弟;想师事他,跟他学,又想教导他把他俘虏成自己的徒弟;亲他如友,又复气他如仇;希望成为他的女皇,他唯一的女主人,却又甘心做他的小丫鬟小女奴。

我想说的是爱,其实就是不断变换的舞曲,当舞曲改变的时候,作为舞伴你们可以自由地在不同的舞曲中转换。当你们一起跳小男孩和小女孩欢快的舞曲的时候,你要了解有时这个舞曲会把他变成小男孩,而你需要提供妈妈的关怀的舞蹈;而他也需要知道,有时他需要成为那个可以保护你的父亲;而这个舞曲又可以随时变成充满刺激和诱惑的性感之舞,甚至在一个舞曲中会有不同的混杂的旋律,最后,你们已经默契到不需要舞曲,你们可以随时即兴起舞,创造出多变的舞步。

爱,到这个份上,我们算是真正地成长,也算是真正地理解了对方,我们了解了自己的所有的需要,也了解了对方的所有的需要,我们需要时刻保持一种耐心和承诺,了解所有动作中最难的是哪里,我们一定会踩到对方脚的地方,我们一定会特别擅长某个舞曲,而对另外一些舞曲非常难以适应。可是生活的复杂让我们不得不去挑战自己,或者让生活挑战我们,我们可以不去跳这个舞,而是永远跳同一种舞蹈;但代价是我们会进入一种僵化之舞,我们好像永远都只使用一些部分的肌肉,而其他肌肉却根本没有使用。时间一长我们的那些肌肉就会疲劳、扭伤,而其他的肌肉开始萎缩。

是的,就像地球上任何一种生命一样,一切都是为了进化,适应无常,与无常共舞,你若问我有没有真正的舞王,我不知道,但我知道,无形中,有一种力量推动着我们进入这场爱之舞。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