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人物 >

安徽省淮北市有哪些历史名人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淮北市,古称相城,是安徽省下辖的地级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市境北、东接宿州市,南邻蚌埠市,西接亳州市、商丘市,东北部飞地段园镇与江苏省徐州市接壤。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淮北平原东北部黄泛区前缘,地势平坦。淮河支流濉河、沱河、浍河、澥河、新汴河等流经市境。淮北是国家重要能源城市,近代以产煤兴起,又以生产口子窖酒而闻名,素有“煤城”、“酒乡”之称。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淮北有哪些名人吧,欢迎各位朋友补充,让我们铭记那些在历史上作出贡献的人。     蹇叔(约前690年—前610年),宋国铚邑(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春秋政治家、军事家。       蹇叔早年游历齐国时,收留百里奚。后秦穆公为完成霸业,招贤纳士,派大夫百里奚四处访贤,百里奚推荐了隐士蹇叔。后授上大夫,迁右庶长。在秦国处理国事期间,内立法教民,兴利除害,外服戎狄,秦国大治日渐强盛。秦、晋觳之战前,蹇叔三次痛哭反对秦穆公偷袭郑国。秦穆公执迷不悟,不听蹇叔的劝阻劳师攻郑,最终招致惨败。前610年左右,蹇叔寿终正寝,客死秦国。       蹇叔作为诸侯国的大臣,平易朴素的品行,不仅为百官树立了榜样,也感动了百姓。在外交上,蹇叔施德于诸侯,树立秦国的威信,为秦穆公称霸奠定基础。秦穆公听从寨叔的建议向东、西发展,大大扩展了秦国的疆域,在各诸侯国中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在蹇叔等人的辅佐下,秦穆公兴利除弊,实施变革,终成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傅友德(1325年—1394年),字惟学,宿州相城(今安徽省淮北市)人,明朝开国名将。       因避黄河水患,逃难到颍州横涧村,初随李二,后随李喜喜投刘福通,龙凤三年(1357年)败于察罕帖木儿而入蜀,又为明玉珍所败,不为所用,转投陈友谅。龙凤七年(1361年)韩宋吴国公朱元璋亲伐陈友谅,克安庆,至小孤山,傅友德及丁普郎迎降,隶常遇春麾下。龙凤九年(1363年)随朱元璋等救援安丰韩林儿、刘福通,还援洪都,参加鄱阳湖之战。龙凤十年(1364年)朱元璋亲到武昌督兵攻城,率数百人一鼓夺高冠山,陞雄武卫指挥使。龙凤十一年(1365年),随常遇春克安陆、襄阳、泰州。龙凤十二年(1366年)随徐达克淮安、安丰。吴元年(1367年)扩廓帖木儿兵侵徐州,大破元军,陞江淮行省参知政事。洪武元年(1368年),随徐达北伐,克蒙元大都(今北京)。       洪武三年(1370年)大封功臣,授开国辅运推诚宣力武臣、荣禄大夫、柱国、同知大都督府事,封颍川侯,食禄一千五百石。洪武四年(1371年)伐明玉珍之子明升,功第一。洪武十四年(1381年)率蓝玉、沐英往征云南。洪武十七年(1384年)进封颍国公,食禄三千石。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兼任太子太师。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因皇太子朱标病逝,而皇太孙朱允炆尚年幼,傅友德却与晋王有联姻,不利于孙,遂被赐死。嘉靖元年(1522年)明世宗立祠致祭于云南,祠额曰「报功」。弘光元年(1644年)七月二十二日,补谥「武靖」,八月八日,追赠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丽江王。       嵇康(公元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 ,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又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今有《嵇康集》传世。       桓谭(约公元前23年—公元56年),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人。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天文学家。       桓谭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遍习五经,喜非毁俗儒。哀帝、平帝间,位不过郎。王莽时任掌乐大夫。刘玄即位,诏拜太中大夫。光武帝时,任议郎给事中。因坚决反对谶纬神学,“极言谶之非经”,被光武帝目为“非圣无法”,险遭处斩。后被贬,出任六安郡丞,道中病卒。他把烛干比作人的形体,把烛火的精神,提出“以烛火喻形神”的有名论点,断言精神不能离开人的形体而独立存在,正如烛光之不能脱离烛体而存在一样。王充称道他的著作是“讼世间事,辨昭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论衡·超奇》)对后来无神论思想发展有所影响。       桓谭著作有《新论》二十九篇,早佚 。现传《新论·形神》一篇,收入《弘明集》内。《新论》以清严可均辑本较好(见《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另有赋、诔、书、奏凡二十六篇,今存《仙赋》《陈时政疏》《抑谶重赏疏》等文(见《艺文类聚》及本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五卷,已佚。传见《后汉书·桓谭传》。       刘馥(2世纪—208年),字元颖,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人,东汉末官员。       刘馥在东汉末年曾到扬州避乱,后在建安初年劝服袁术将领戚寄和秦翊率众投靠曹操。曹操知道后十分高兴,后辟为司徒掾。建安五年(200年)孙策置命庐江太守李术攻杀扬州刺史严象,而梅干、雷绪和陈兰等庐江人在江淮之间聚数万人,当地郡县都因江淮局势混乱而残破。同时,曹操正专心于在官渡之战对抗袁绍,难以抽身,有人说刘馥可以稳定东南地区(即江淮),于是表刘馥为扬州刺史。刘馥上任后,先建造合肥城,作为扬州的治所(原治所在历阳);同时安抚和管理梅乾和雷绪等人和其部众,及后他们都对稳定当地有所贡献。数年以后当地恩化大行,百姓都赞赏,有数万名以前因避乱而到附近州郡流浪的江淮人都回流到原居地。随着人口渐长,刘馥又兴办学校和大行屯田,又建芍陂、茄陂、七门、吴塘等土坝蓄水灌溉。又建筑高城垒作守护,又积聚木石、以草和棕榈叶编织大量草苫、储存数千斛鱼膏等作为防御准备。建安十三年(208年)刘馥逝世。       刘伶(约221年—约300年),字伯伦,西晋沛国(治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 中国魏晋时期作家,名士,竹林七贤之一。       魏齐王曹芳正始之末(249年),刘伶已成为当世名重一时的名士,并且常与嵇康、阮籍、阮咸集会于山阳竹林之下,饮酒赋诗,弹琴作歌。晋武帝司马炎泰始初年(265年)前后,曾做过一段时间的建威参军,不久朝廷下诏,入宫中策问。他大谈老庄,强调无为而治,非但没有得到重用,反而连参军之职也被罢免了,从此再无仕进。晋惠帝司马衷永康元年(300年)前后,以寿而终。       刘伶有“品酒第一人”的美称,也被酒行业传颂至今,后人以古瀑河边上的井水酿酒,还取刘伶墓地的黄土垒成窖池酿酒,为了纪念刘伶,当地百姓也将“润泉涌”更名为“刘伶醉”。 其传世作品仅有《酒德颂》《北芒客舍》两篇,其中《酒德颂》所表现出的藐视一切存在的气概,敌视礼教之士的反抗精神,既高扬了人格的力量,批判了当时的黑暗政治,同时也抒发了压抑的愤世之情,充满了浪漫色彩,气魄豪迈,用辞又骈偶间行,有无意追求而自至的特点,对后代影响极大。       桓伊(生卒年不详),字叔夏,小字子野(一作野王),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将领、名士、音乐家。       富有军事才略,参谋州府军事,迁大司马(桓温)参军事,出任淮南太守,御敌有方,迁建威将军、历阳太守。太和六年(371年)联合谢玄打败前秦将领王鉴和张蚝,受封宣城县子,迁西中郎将、豫州刺史。建元十九年(383年)参加淝水之战,大败前秦天王苻坚,进封永修县侯,加号右军将军。太元九年(384年)迁江州刺史,治理有方,入为护军将军,卒于任上,追赠右将军、散骑常侍,谥号为烈。       平生善于吹笛,素有“笛圣”之称,笛谱改编成琴曲《梅花三弄》,桓伊唱的挽歌与羊昙唱的乐歌、袁山松唱的《行路难》辞,时人称为“三绝”。       戴逵(326年—396年),字安道,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人,东晋时期隐士、美术家、雕塑家。       早年师从名儒范宣,博学多才,善于鼓琴,工于绘画人物和山水,终身不仕;长年隐居会稽剡县,与名士高僧结交,朝廷多次征召不起,他精研儒家礼学,信奉道家与佛教,认为隐居合乎人的纯朴天性,儒、道二家可以融和,无为与名教并无冲突。信仰上他相信宿命论,否定善有善报的报应说,却接纳佛教的三世因果论。文学方面,他撰有多篇赋、赞与论,赞赏竹林七贤的为人,描写闲游的生活与寄托隐居的情怀。艺术方面,他擅长绘画、雕塑和弹琴,是东晋后期画坛一代领袖,所造佛像造形生动,首创以夹纻塑造大型佛像,并开创南方佛教雕塑的新时代,在艺术史上有重要地位。著有《戴逵集》9卷,今已散佚。       历史名人录整理标准,以本篇为例,本地籍贯古今历史人物,在本地或在外地做出了突出贡献,在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有积极重大的影响,在全国有较高的知名度,其事迹在民间中广为流传等。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