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正月初一”这一天,应该是所有人一年中最期待的日子,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除了团圆以外,还有哪些习俗是需要遵守的呢?
正月初一,是农历年、月、日的开始,这一天是农历正月的头一天,象征着一年的开始。在清代前,这一天一直叫“元旦”或“元日”等名称,之后改名为“春节”。“春节”也俗称“过年”,是中国人民最重要、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在2006年5月20日,“春节”民俗被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而现代拜年,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电话拜年和短信拜年等。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其实就是在除夕不睡觉,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来。守岁”的意思是要守住一年中的最后一天。民间称之为“熬百岁”,有“熬年年,熬年年,熬个年年活一百”的说法。在夜里家长还会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在拜年中也有不少忌讳,比如:多数家庭均不接待妇女,谓之“忌门”。拜年这项活动仅限于男子外出,妇女则须等到正月初六以后才能外出走访。拜年活动要延长很长时间,一直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时分到人家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所以有“有心拜年,寒食未迟”的笑话。
道教认为这一天是“五腊日”,是良辰吉日,适合祭祀祖先和诸神以获得福佑。“天腊之辰”即是祭祀正月初一的庆典。他们认为这一天是“五帝校定生人神气时限长短”之日,各道观应设坛庆贺,举行一系列法事活动。这一天应在礼敬神明祖先的同时,也要反省自己过去的言行德性,为善去恶,进于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