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工业发展之迅猛,更是让许多人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许多人不知道植树节的起源,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植树节来历和意义简介,让准备在植树节植树的你,不再迷茫。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中国植树节,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插柳植树传统,最早的时候,设定者把植树节设在了清明节那一天,因为清明节那一天,人们都会插柳,直到后来,才将日期重新定在了每年的3月12日。
在这一天里,许多人都会扛起锄头,拎起水桶,带着准备好的树苗,寻找一片合适的地方开始挖坑种树,现在,植树活动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
通过这种活动,不仅能够激发起人们对植树造林的热情,也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
都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在周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人工植树的记载,无论是哪朝哪代,当权者们都十分重视植树这个活动,北魏时期更是有百姓分田植树的规定。
在我们国内,植树节的日期虽然和国外不同,但是都有着同样的美好寓意,那就是让荒漠变森林。
其实,在古代的时候,就有不少名人有着植树的习惯。
南北朝时期的名将韦孝宽觉得路边用于计算里程的土堆很容易损坏,便下令在自己辖内所有官道上种植槐树,节省了资源不说,还能为过路的老百姓遮风挡雨。
在许多人眼里,苏东坡是一个技能点满的能人,既能做得东坡肉,又能吟诗作画,其实,许多人不知道的是,他还是一个种植达人。
“我昔少年时,种树满松冈,初移一寸根,琐细如插秧。”少年时期的苏轼就已经种起了松树,乌台诗案后,苏轼谪居黄州,他与家人一同整理出五十亩田地种植粮食瓜果,后来在被贬到惠州后,他又种起了柑橘、荔枝、枇杷……
相传,在杭州超山,还有苏轼亲手种下的宋梅,至今仍旧枝繁叶茂,繁花朵朵,今日的苏堤之所以如此美丽,也要感谢苏轼当年的夹种艺术。
到了明朝时期,于谦也有带领民众植树的经历,不过他这样做是为了治理黄河,防止水土流失。
植树造林既能美化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美化家园,还能扩大山林资源,对现在屡屡遭到破坏的山林资源起到补充作用,除此之外,植树造林还能防止水土流水,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的发展。
植树造林之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碧水蓝天需要我们共同守护,绿水青山也是同样,只有切实承担起植树造林的义务,自觉成为绿化城市践行者,才能让祖国更美丽。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都知道植树节的伟大意义了,走,一起植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