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情感 >

婆媳和睦赞美顺口溜(漫话顺口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958年下半年,渔捞工程的一条干渠开始给我们送水。对于自古闻名的缺水地区来说,当群众突然看到甜甜的黄河水时,真的是兴高采烈,争相告诉对方未来会有希望。但一两年后,人们突然意识到,来到黄河水不仅没有赚到多少钱,反而受到了伤害。因为是半拉工程,配套设施还没有全部完工,最关键的碱排水沟还没有挖好,生产道路也没有修好。一条十多英里长的主要运河上只有一座木桥。人们不得不从只有一米宽的干渠坝顶上走来走去,他们经常推着的手推车拐进了干渠。更重要的是,干渠是地上的一条河,黄河常年流淌。两边都没有排碱口。甜水一压,就是盐碱土,碱的泛滥更厉害。真的可以形容为:春天是白色的,夏天是水灵的,到处都是蟾蜍,秋天没有粮食。群众心里有怨言,但只能暗暗叫苦,几首简单的顺口溜就真实地说出了当时的情况:汽水酿得好,捷径远,庄稼欠收,社员们变了脸(当时在所谓的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大部分人都饿得干不了农活)。

1962年,就在三年自然灾害之后,上级调整了农村政策。成员不仅被分配了少量的自留地,还允许个人开垦废弃的土地。这样,有劳动力的家庭可以在开垦的荒地上种植一些作物,如红薯和萝卜,同时种植他们的自留地。虽然他们仍然吃“瓜菜带”,但他们可以吃粗糙和饱满的食物,不再挨饿。这个时候,很多在单位工作的人,看到别人能吃饱饭,但家人还在挨饿,心里就没有上班的打算。有一句流行语,一等工人二等工人不如会员。不爱工作,不爱工作,只是情人家的红薯蛋。很多人辞职回家种地,帮助家人渡过难关。当然,当我看到当年还坚持上班的人工资高,工作也高,心里就后悔了。

农民家庭很容易满足。虽然生活依然艰难,但他们可以凑合着吃饱肚子,不用那么饿就心满意足了。养几只鸡或几只羊,靠油、盐和灯挣钱,一家人就会过得像小康一样平静。看看当时的顺口溜,就能看出人们自给自足的心态:自留地,山羊猴子,老婆孩子热炕上,你说你是不是无忧无虑。红薯鸡蛋,萝卜汤,虾酱上脸,一日三餐,壮骨强体。

“文化大革命”时期,上级要求人人重视教育,每个村都有学校,孩子在家附近上学不用出村。本来应该是好事,但是当时集体经济很差,成员拿不到钱。没有房子,没有老师,没有桌椅板凳,困难重重,但不管大家有多难,会员都愿意去做。化干戈为玉帛,选有文化的人当老师,临时借房子当教室,用稻草陪衬,用泥巴擦桌子,甚至用坟墓里的棺材板。座位是小朋友带的,款式多种多样。现在店里的货再齐全,恐怕也拿不到。因此,当时有一种叮当声:一个黑暗的房间,一张土桌子,里面坐着泥孩子。那一幕仍历历在目。

改革开放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激发了人们发家致富的勇气和敢想敢干的精神,尤其是沿海开发较早的城市,有经济头脑的人抓住了机会,挖出了第一桶金,赚了不少钱。有些领导干部禁不住金钱的诱惑,利用职权捞钱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有句顺口溜说:在海边发了财的,有钱就摆摊的,哈哈哈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手里有钱了,城乡基础设施也是遍地开花,呈现出日新月异的喜人景象。从前,没有国家,没有城市,没有道路,没有灯,没有喇叭。我再也看不到整个城市了。但是有些事情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很明显,一些很好的建筑设施今天还在,但明天就会被拆除,这让人感到非常遗憾和心疼。对此,顺口溜里有一句话:今天,我们建造了明天的大厦,还有一个领袖和一条法律。新官不在乎旧官账,也不在乎之前的计划。有权不过期,不花钱。田心不疼。无论如何,你不能拿你的钱。也有更苦的顺口溜:老官员有老官员的打算,新官员有新官员的分数,老官员有老官员的功绩,新官员有新官员的成就,他们渴望思考一个地方,在另一个地方努力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成就,有利于晋升。

有些对联形式的押韵幽默,流传广泛,深受老百姓的喜爱。农村的老人大多有节俭的习惯。比如买了一些水果的孩子总是不愿意吃。今天明天看看,他们从来不愿意先吃好的。有句顺口溜说:吃了烂的,留着好的,留着好的,吃了烂的,横批:只吃烂的。以前只有农村供销社供应煤炭,也是用票买的。如果有熟人,可以同样的价格买到块煤,但是一般大众只能买到很多碎煤。顺口溜里说的很有意思:有脸的人没脸,没脸的人有脸,横向认可:面向群众。

近年来,许多农村老人去城市照顾他们的孩子。老年人已经习惯了一辈子住在农村。乍一看,他们不习惯城市的方方面面。众所周知,婆媳关系很难。随着时间的推移,难免会出现一些矛盾。孩子不开心是常事,老人更觉得委屈。有时候抱怨是正常的。流行的顺口溜道出了老人们的不满:说是客串,干的都是脏活;说保姆,永远拿不到工资;每天吃剩菜的厨师;说是买家,他们都自己掏钱;说是志愿者,但没见有人喜欢。

在这里,我还咿呀学语了几首顺口溜给爷爷送牛奶。

奶的兄弟姐妹们:农村人,乍进城,多学多看准能行,心态平,往远看,家家都有经难念。同生活,日子长,难免勺子碰锅响。别生气,好好活,吃饱穿暖就不错。不要攀,不要比,自得其乐找知足。别抽烟,少喝酒,瞅空外出走一走。按时睡,早点起,打打太极跳跳舞。年纪大,好啰嗦,不需咱说就不说。家务事,莫多管,劳神费力讨人烦。看孩子,莫大意,细心照顾好孙子。做错事,人埋怨,装聋作哑听不见。能动弹,命未归,小车不倒只管推。别诉冤,莫告屈,说来说去为儿女。

作者简介:徐欣祥,东营市广饶县大码头央一村人,已进入古稀之年。小学文化,从小热爱阅读及写作。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