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鲁迅逝世前已有四年未与母亲鲁瑞见面!到底是什么样的隔阂?快来看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鲁迅病入膏肓之际,仍然强撑着病体给远在北平的母亲写信。虽然母亲年事已高,但是鲁迅没有隐瞒自己的病情,他甚至在信中向母亲倾诉,他预感生命即将走到尽头。鲁迅的母亲有心去上海探望儿子,却被战火耽误,迟迟不能启程。     鲁迅的死讯传回北平,母亲悲痛欲绝,记忆中她和鲁迅最后一次见面是四年前。鲁迅生前,喜得一子,老太太原本打算去上海看孙儿,临行前又推说胃痛。老太太直到去世,也没能见到孙子。鲁迅生前,也不想让老太太来上海,因为母子俩有一个解不开的心结,也是隔阂。       鲁迅的母亲,是出身书香门第的小姐,名叫鲁瑞。鲁瑞小时候最羡慕兄长们能读书,作为女子,她被剥夺了学习的机会,甚至连趴在墙角偷听都会被驱逐。鲁瑞的父亲和祖父在京为官,他们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只想早些把女儿嫁出去,减少家庭负担。       鲁瑞性格爽朗,长大后嫁到门当户对的周家,是周家最能干、最贤惠的儿媳。鲁瑞虽然出身好,但是她没有大小姐的架子,待人温和有礼,受到全村人的喜爱。每当鲁瑞看到家人大声呵斥仆人时,她总是第一个站出来阻止,并且说:“不要对他们呼来喝去。”       鲁瑞以身作则,用平和的语气吩咐仆人做事,仆人犯错的时候,她也会平心静气地教仆人改正。家里有一个大字不识的长工,一年四季只有一件薄衣服,冬天冻得瑟瑟发抖。鲁瑞亲手给长工缝制衣物,并且耐心地教他识字。       每个仆人都接受过鲁瑞的帮助,他们对鲁瑞充满信赖和感激。鲁迅继承了母亲的品质,是一个刚正不阿的人。青年时代,鲁迅决定去日本留学,遭到家族的反对,只有母亲支持他。鲁迅在日本读书时,民主思想受到启发,他写信给母亲,让母亲不要继续裹脚。       鲁瑞不顾族人的嘲讽,放弃缠脚,并且劝说后辈放足。一个族人为了让鲁瑞难堪,阴阳怪气地说:“听说现在不缠足的女子,是为了嫁给洋鬼子,你也有这样的想法吗?”鲁瑞37岁死了丈夫,已经守寡多年。       鲁瑞虽然忠贞,但是她不会轻易被人拿捏鲁瑞挺直身板,平静地说:“嫁洋人也挺好。”试图羞辱她的族人没想到鲁瑞竟然如此坦荡,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灰溜溜地走了。丈夫去世后,族人欺负鲁瑞无人依靠,把最破最小的房子分给鲁瑞,鲁瑞只能带着三个儿子住进去。       鲁瑞生性乐观,她重视教育,无论如何也要供三个儿子上学。与此同时,鲁瑞盘算着怎么用最少的钱修缮房屋,让孩子们有一个舒适的住所。鲁瑞虽然是个弱女子,但是她用瘦弱的肩膀为三个孩子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       鲁迅把母亲的辛苦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当母亲忍受着旁人的白眼和嘲笑给他筹集8元学费的时候,鲁迅再也忍不住了,一头扎进母亲的怀抱痛哭。鲁迅立志出人头地,让母亲过上幸福的生活。鲁迅回国后,凭借刀锋一样锐利的文笔,在社会上崭露头角,成为公众人物。       鲁迅的儿子出生在上海,鲁瑞原本计划去上海探望儿孙,却在临行前的一天改了主意。鲁瑞准备了一个月,做了一些鲁迅爱吃的干菜,准备带去上海给鲁迅解馋。出发前一天,鲁瑞经过儿媳朱安的房间,看到朱安坐在屋子里抹眼泪,鲁瑞立即改变了主意。       鲁瑞想带上朱安一起去上海,然而鲁迅却在信里叮嘱她不要带其他人,让另一个年轻人陪同鲁瑞前往上海即可。鲁瑞心知肚明,鲁迅说的其他人特指朱安。朱安是鲁瑞亲自为鲁迅挑选的媳妇,她长相平庸,又没有文化,但是她是个贤惠的女人。       鲁迅一开始就不想和朱安结婚,甚至动了退婚的念头。由于鲁瑞再三坚持,鲁迅出于孝顺心里,不得不委曲求全,娶朱安为妻。鲁迅一直安慰自己,至少母亲喜欢朱安,朱安也能伺候母亲,娶她也没有损失。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安的存在让鲁迅心生烦闷。       鲁迅不能把朱安送回娘家,因为母亲已经离不开朱安的陪伴。朱安的存在,让鲁迅和母亲心生隔阂。鲁迅不喜欢朱安,母亲却把朱安当作亲生女儿看待,不忍心把朱安留在北平。最终,鲁瑞为了宽慰朱安,一直留在北平。       鲁迅去世前,曾经回北平看望母亲。之后,母子俩四年未见,直到鲁迅因病去世,鲁瑞也因为年老体弱,无法去上海为爱子送葬。再后来,战火阻断了交通,鲁瑞至死也没能见到孙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