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如果算上一些小的朝代,足有几十个。每一个朝代的开国君主,手下都有一些谋士和武将,其中有很多传奇人物,为国家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有一些功高盖主的存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武将有三位,他们的功劳甚至让皇帝都为之忌惮,而这三位武将的结局也是因为各自的选择而天差地别。
第一位就是帮助秦始皇扫六合的大将王翦了。战国时期能人异士数不胜数,这也是战国七雄割据长达两个半世纪的重要原因。秦始皇能够结束这种纷乱的格局完成大一统,成为始皇帝,战略谋划固然重要,但是战国时期武力才是最重要的国家实力衡量要素。
而军力就离不开良将,王翦就是这样一个大将,他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完成了秦始皇定下的战略方针,无论是练兵还是战场统兵杀敌都足以称之为千古良将。而秦始皇统一全国后,王翦作为秦国第一大将自然是功不可没,声威一时无两,然而他却选择了告老还乡,以至于当时无论是秦始皇还是满朝文武都很不解。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自然不是心胸狭隘之人,再加上秦始皇对于秦国的管控力还是很强大的,对于王翦制衡会有,但是绝对不至于忌惮甚至暗中谋害。但是不得不说王翦还是一个聪明人,也或许他只是希望天下太平,但不管如何,他终究还是得以善终,而且即使无官职在身,他的声望也足以让自己和后代享受荣华富贵了。
第二位就是大名鼎鼎的韩信了,韩信不仅仅是一位出色的武将,他更是一个谋士,可谓文武全才。而且韩信能屈能伸,“胯下之辱”将韩信的隐忍坚韧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刘邦与项羽的多年征战中,刘邦虽然屡战屡败,但正是有韩信才得以保全,而刘邦前期起步时也是韩信帮助他打下了基础,才有了楚汉争霸。
可是就是这么一个受的“胯下之辱”的大将,在展露锋芒之后却又不懂得收敛了,最经典的就是在一次喝酒聊天中刘邦问韩信自己能掌多少兵马,韩信说五千不能再多了。刘邦顿时脸色阴翳,问韩信能掌多少兵马,韩信说自己十万起步,多少都可以。
虽然喝了酒刘邦还是脸色很难看,韩信接着说大王掌的是将,不是兵,大王管我就好了。虽然韩信圆回来了,但是刘邦还是心里不舒服,已经开始不喜韩信了。再加上刘邦本身喜欢猜忌,在击败项羽打下天下之后,刘邦便留不得韩信了,因为韩信是真的功高盖主了,再加上韩信并没有收敛,刘邦只能秘密处死了韩信。
第三位大将则是郭子仪,郭子仪是唐朝的中兴大将,四朝元老,以武举的身份入朝为官。在武则天实行武举之前,武将几乎都是推荐或者世袭罔替的,最典型的就是三国时期一个武将拜将之后基本都会向主公推荐自己认识的武将,这也是武将的主要来源。当然郭子仪并不是白衣,他的父亲也是朝廷官员。
郭子仪对于唐朝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平定了“安史之乱”,在武则天之后唐朝前所未有的衰弱和动荡,以至于爆发了安史之乱,直接威胁到了唐朝的统治,而郭子仪平定了安史之乱,建立了唐朝再次兴盛的基础。后来郭子仪还平定了吐蕃的叛乱,数次挽救李家天下,在唐德宗时还被尊为“尚父”。
正是郭子仪的功绩太大,引来了朝臣的嫉妒和唐德宗的忌惮,但毕竟郭子仪从未表现出自立的野心,加上年事已高,唐德宗碍于朝臣和百姓的口实,只是逼迫郭子仪辞官返乡,好歹是保住了性命。
其实不难看出这三位历史名将都没有要取代皇帝的心思,但他们最终的结局却大相径庭。要知道在宋朝以前武将首脑的地位是非常高的,因为手握兵权,直到宋朝时武将不掌兵权,武将的地位才一落千丈。因此一个威信高的武将再加上手握兵权,功高盖主,受到皇帝的忌惮也是情理之中了,而这三位的各自选择却造成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王翦是功成身退,而且即使退了他的威名和后半生的生活丝毫不受损,只是失去了权力。而郭子仪却是被“劝退”,虽然不明说,但是明白人都是知道的,郭子仪的后代大概率也难以得到重用,在朝中怕也没有了影响力,相比于王翦明显是大大不如。
当然,最惨的还要数韩信了,功高盖主却不知收敛,再加上刘邦心胸狭隘而且心狠手辣、虚伪,丝毫不念旧情,可以说集曹操和刘备的“优点”于一身,这么看来韩信的结局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3位名将,可轻松取代皇帝,他们是谁?结局如何
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如果算上一些小的朝代,足有几十个。每一个朝代的开国君主,手下都有一些谋士和武将,其中有很多传奇人物,为国家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有一些功高盖主。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历史上功高盖主的3位名将,可轻松取代皇帝,他们是谁?结局如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历史上功高盖主的3位名将,可轻松取代皇帝,他们是谁?结局如何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国宝失踪15年,竟被女子埋在自家后院,上交国家获奖励2000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