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听过大唐西市、东市,咋还有大唐中市?真相下文揭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唐长安城有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     东市在轴心大街朱雀街之东第三街(也就是皇城之东第二街街东),西市在朱雀街之西第三街(也就是皇城之西第二街街西)。     这两街由北至南皆有十三坊,两市所占均为该街之第五坊和第六坊,东西对称,极为整齐。   隋唐长安城建于隋文帝开皇初年,毁于唐亡前夕,凡历三百余年,在这三百余年当中,自始至终,长安真的只有东、西二市吗?     《唐六典》卷20 《太府卿》: "隋司农寺统京市令丞,炀帝三年改京市隶太府寺,京师东市曰都会,西市曰利人……皇朝因之,京置东、西、南三市,垂拱中,省京南市。”     据此,是唐在垂拱之前,长安凡有东、西、南三市,并非只有东、西二市。     《长安志》卷 7《安善坊》:“尽一坊之地为教弩场。”注:“隋明堂在此坊,高宗时并此坊及大业坊之半立中市署,领口马牛驴之肆,然已偏处京城之南,交易者不变,后但出文符于署司而已,货鬻者并移于市,至武太后末年,废为教弩场,其场隶威远将军”。     据此可知,在高宗之后、武后之前,长安还有个中市,位于安善、大业二坊所在地。     安善、大业二坊,位于朱雀街之东第一街街东,东市在朱雀街之东第三街街东,西市在朱雀街之西,三者相较,东市在东,西市在西,中市虽不在东、西二市正中而偏东,但总的来说,它的确是居东、西二市之中,所以称中,是名副其实的。     又长安城从北至南凡有十三坊,安善坊位居第十,大业坊位居十一,说它偏南,也是事实。《长安志》、《唐两京城坊考》虽然只字未及南市,但说中市偏南,将废市年份与前引《唐六典》对照,则《长安志》、《唐两京城坊考》所说的中市,可能就是《唐六典》所说的南市,从而南、中二市实指一市。     正是因为如此,似不能说南市之外,还有个中市。     从而高宗、武后年间,长安也只有东、西、南三市,而以东、西二市为盛。至于南市,因为地处偏僻,不免冷落,以至被废。     《唐会要》卷86《市》: “长安元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废京中市,至天宝八载十月五日,西京威远营置南市。”     《册府元龟》卷504 有同样的记载,惟“南”作“西”。     垂拱、长安都是武后年号,天宝是玄宗年号,由武后至玄宗,中经中、睿二宗。     将《唐会要》所记与上段所说对照,似是武后废中市(也就是南市)以后,经过中、睿二宗,至玄宗却又恢复了这个市。     《太平广记》卷436 《东市人》:“开成初,东市百姓丧父,骑驴市凶具,行百步,驴忽语曰: ‘我姓白,名元通,负君家力已足,勿复骑我,南市卖麸家欠我钱五千四百文,我又负君钱,数亦如之,今可卖我。’其人惊异,即牵往,旋访主卖之。驴甚壮,报价只及五千,及诣麸行,乃得五千四百文,因卖之,两宿而死。”     开成乃文宗年号,由玄宗至文宗,中经肃、代、德、顺、宪、穆、敬七宗。     通读《唐会要》及《太平广记》文字,可见此次复置南市以后,延续时间颇久,且透过《太平广记》,还看不出此市被废迹象,因此文宗之后,此市当仍存在。又《太平广记》说到驴、麸行、报价等,似乎该市仍以经营牲畜为主。至于史料提到该市者不多,可能还是因为其地处偏南,比较冷僻耳。     《册府元龟》卷14: "(宪宗元和)十二年四月,命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第五守进,以众二千筑夹城,自云韶门、芳林门,西至修德里,以通于兴福寺。又置新市于芳林门南。”     据此,是长安除上述三市之外,还有个新市,位于芳林门南。查芳林门乃长安外郭城北面偏西之一门,门南乃住宅区,自北向南一共有十三坊。芳林门当门有一条纵贯长安全城的南北大街,这就是朱雀街之西第二街,也就是皇城之西第一街。     西市位于朱雀街之西第三街,也就是皇城之西第二街街西自北向南第五、第六两坊之处,因此,号称长安繁华之冠的西市去芳林门并不算远。     为什么宪宗又在芳林门南增设一个新市?颇为费解。     《长安志》卷7《唐京城》 “芳林门”下注中说: “元和十三年,西市百姓于芳林门置无遮僧斋。”     将此事与上面所说宪宗置新市与筑夹城至佛寺连在一起对照观察,岂新市之设,与举行佛教某种仪式有一定关系。     如果是这样,那么新市就不是一般的市了。     总上所说可见,隋世长安城内只有东、西二市,并有专称,即东市名都会,西市名利人。唐长安则不只二市,不过主要的还是东、西二市,但是已没有专名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