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病重之时,他本想把摄理政务的大权交给武则天,但遭到郝处俊的反对,导致他和武则天结仇。等武则天称帝后,郝处俊已经去世,但他的孙子郝象贤被人诬告涉嫌谋反,最后郝象贤被杀,整个郝家也被灭门,武则天更是下令将郝处俊斫棺毁柩,连死人都不放过。由此可见,武则天性格还是非常记仇的。郝象贤并非真的谋反,以他的性格根本干不出这样的事,他也没这个能力,但武则天就是抓住这点要除掉整个郝家。下面就来了解下这段历史吧。
郝处俊得罪武则天大唐上元三年(公元676年),唐高宗李治因得了风疹病,倦怠朝政,打算把皇位传给皇后武则天,令武后摄政,遭到一些大臣的极力反对,其中的中书令郝处俊成为“反武上位”的急先锋。
《旧唐书》记载:唐高宗与诸宰相商议传位这件事的时候,郝处俊劝谏说:“当年魏文帝曾下诏,令皇后不得临朝称制。如今陛下为何要传位天后呢?天下不是陛下一个人的天下,应当遵照祖制传给子孙,不应当把权力交给外戚!”
唐高宗于是放弃了传位武后的想法,而郝处俊也因此得罪了武则天。
武则天成功篡夺了皇位的时候,郝处俊和他的两个儿子——司谏郎郝北叟、秘书郎郝南容都先后去世了,武则天于是就迁怒于郝处俊的孙子郝象贤。
郝处俊去世后,有一个书生观察其墓葬,认为墓穴压了“龙角”,说了一句:“葬压龙角,其棺必斫[zhuó用刀、斧砍]。”数年后,书生的话果然一语成谶。
《旧唐书》记载:“处俊孙象贤,垂拱中为太子通事舍人,坐事伏诛,临刑言多不顺。则天大怒,令斩讫,仍支解其体,发其父母坟墓,焚爇尸体,处俊亦坐斫棺毁柩……”
郝处俊的孙子郝象贤,垂拱年间(685—686年)任职太子通事舍人,因谋反罪被处斩,临死的时候,说了一些对女皇不恭敬的话,武则天大怒,于是诏令将其斩首后,肢解其尸体,并掘了其父母、祖父的坟墓,剖棺焚尸,挫骨扬灰。
郝象贤死因《资治通鉴》记载:“太后有憾于处俊,会奴诬告象贤反,太后命周兴鞫之,致象贤族罪。”
武则天上台之后,觉得郝处俊死了没受到报复很遗憾。
当时,郝象贤的奴仆诬告他谋反。
武则天于是就命周兴严加审讯,周兴是个著名的酷吏,冤枉好人罗织罪名有一套,于是严刑逼供,郝象贤无法忍受酷刑,被屈打成招,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就这样,“谋反罪名”成立。
事实上,郝象贤不过是太子府跑腿儿学舌的小跟班,不仅不具备谋反的实力,反而是个娘炮气质十足的可怜虫。
《朝野佥载》记载:“唐郝象贤,侍中处俊之孙,顿丘令南容之子也。弱冠,诸友生为之字曰宠之,每于父前称字……”
郝象贤是侍中郝处俊的孙子,顿丘县令郝南容的儿子,二十岁的时候,因缺乏男子汉的气概,被同学戏称为“宠之”,还常常当着他父亲的面喊这个外号。
“宠之”有娘娘腔的含意,郝象贤的老爹郝南容就对儿子说:“你这些同学、朋友都是贤良啊!这样吧,我准备设宴款待他们,不妨正式命名你的字,就叫‘宠之’算了。”
郝南容对儿子的狐朋狗友说:“俗话说‘三公后,出死狗’,我的儿子确实很愚蠢,劳烦诸位给起表字,你们损毁我的名声我不在乎,可不能诋毁他的祖父啊!”
众人感到非常惭愧,纷纷告辞退出。
原来,“宠之”倒着说“之宠”,和“痴种”、“侍中”谐音,而郝象贤爷爷郝处俊死后追赠的官职正是“侍中”,郝南容认为这些熊孩子是在嘲讽自己的父亲郝处俊。
就这么一个连朋友、同学都经常欺负,还得靠父亲为自己摆平的娘炮,说他谋反实在是天大的冤枉。
还别说,小郝童鞋在临死之前,还像个男人一样,尿性了一回。
《谈宾录》记载:“武后宿怒其祖,戮及其孙。象贤临刑,极骂而死。自此法司恐是,将杀人,必先以木丸塞口,然后加刑。”
武则天和郝处俊有宿怨,迁怒其孙子郝象贤。
垂拱四年(688年),郝象贤临刑的时候,破口大骂武则天,估计是把女皇身事父子二人,掐死亲生女儿等丑闻都给抖搂出来了。
武则天气急败坏,命人肢解郝象贤的尸体。
打这以后,死刑犯临刑的时候,为避免犯人说出不该说的话,就以“木丸”塞进嘴里,令死刑犯说不出话来,然后才开始施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