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藩封制弊端明显,为何朱元璋还要分封藩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代藩王都有自己的领地,他们一般是皇室宗亲或者立有功劳的大臣。但藩封制也有很大的弊端,一旦让藩王做大对于朝廷来说会是一个不小的威胁,而历史上藩王闹事的例子层出不穷,那为什么朱元璋称帝以后还要坚持创立藩封制呢?其实朱元璋把自己24个儿子分别封于几个主要城市以及边疆,起初是为了抵御游牧民族的侵略,还有巩固皇室权利。但最终还是出现了黑天鹅事件,朱允炆削藩导致靖难之役爆发,让藩王朱棣成为明朝新一任皇帝。

明王朝建立的时候,藩王制度在历史上已经多次被证明是一个腐朽落后的制度,是对国家非常有害的。

汉朝初年,由于迫不得已的原因,建立了藩王制度。但最后为了消除这个藩王制度所带来的恶劣后果,汉朝可以说费尽周折。先是汉高祖削夺异姓诸侯王,改异姓诸侯王为同姓诸侯王。但汉景帝的时候,同姓诸侯王却爆发的“七国之乱”。汉景帝最终虽然打赢了平定“七国之乱”的战争,但还是没能实现削藩的目的。一直到汉武帝的时候,实施“推恩令”,消解藩王的个体强度,才算对藩王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解决办法,但也并不是根本的解决办法。

晋朝在建国过程中,为了让司马家族能够掌控江山,取代曹魏家族,也逐渐推行了错误的藩王制度。但是,这个制度直接造成了“八王之乱”。而“八王之乱”,也让晋朝刚刚建立,很快就陷入动乱之中,并直接引发了西晋的解体,以及北方少数民族强势内迁,由此,造成了中华民族四百年的混乱。

唐朝的时候,唐太宗不顾大臣的极力反对,也积极推行藩王制度。虽然藩王们不是直接拥有独立的藩国,而是以当地方官员的形式拥有土地。不过,唐太宗的这个举措,依然使得藩王的势力大增,此后不断出现的藩王造反事件,可以说就是唐太宗坚持藩王制度的一个恶果。

蒙元的时候,成吉思汗把他的儿子们分封各地。但从忽必烈开始,他的后代子孙就打起来了。内部争斗的结果是,本来天下无敌的蒙元集团,最终纷纷解体。强盛一时的黄金家族,就此没落。

以上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都是血淋淋的教训。可为什么,朱元璋依然还是要实行藩王制度呢?

事实上,从后世的发展情况来看,朱元璋的藩王制度显然也是不成功的。他刚死,他的后代就打起来了。他儿子朱棣仗着兵强马壮,冲进南京,夺了他孙子朱允炆的皇位。接着朱棣也认识到,藩王制度害处有多大。最初反对朱允炆削藩,自己当了皇帝后,又极力削藩。

不过,尽管朱棣极力削藩,但是后世造反的藩王依然屡禁不止,这样的事情,一直延续到明朝末年。

那么,明明藩王制度有害无益,为什么朱元璋还要一意孤行地实施呢?

我认为,朱元璋作为一个从底层走上国家最高位置的人,他的人生经历让他犯了两个错误。

其一,朱元璋认为,大臣们只要有权力就会夺取皇位。

朱元璋当了皇帝以后,对大臣们极为忌惮和提防。大臣们稍微有点权力,朱元璋就认为他们会夺他的皇位。为此,他杀掉了不少大臣。同时,还撤掉了宰相这个职位,直接给六部下达命令。

事实上,朱元璋这是有点过虑了。咱们从汉朝看到明朝,就算有朝中大臣把持朝政。但是,真正夺取了皇位的人,又有几个呢?汉朝的霍光、梁冀等人,算得上是极为跋扈的权臣了,但他们依然没有夺取皇位。皇帝想要处理他们,也就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而从隋唐开始,如果不是到了朝廷末年,朝臣们对皇帝可以说完全构不成威胁。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封建帝制已经深入人心,中央集权已经非常强大。一个大臣想要夺取皇位,几乎是办不到的。

但朱元璋认识不到这一点。

其二,朱元璋认为,自家人会帮自家人。

朱元璋在《皇明祖训》中说,只要京城发生变动,藩王有权带着军队杀进京城来,拱卫皇帝。

朱元璋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命令,是因为他非常天真地认为,只要是朱家的子弟,一家人都会帮助一家人。

而实际的情况刚好相反,为了最高的权力,兄弟之间、宗室之间反目成仇的现象,其实更加严重。为什么更加严重呢?因为如果不是兄弟或者宗室,那个皇位是遥不可及的。但如果是兄弟或者宗室,他们都会觉得,同样是老朱家的血脉,为什么你就可以当皇帝,而我不行呢?所以,他们就会起来造反,起来争夺。

如果手中无兵无权无人,造反就会很受限制。但如果手中有兵有权有人,造反那就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总之,朱元璋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局限,让他做出了如此错误的决定。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