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士贵(586~657年),字武安,小名忽峍 ,虢州卢氏人。唐朝开国名将,隋朝大都督张和之子。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自幼学武,擅长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聚众揭竿起义。归顺唐国公李渊,拜右光禄大夫,跟随秦王李世民荡平群雄,统一全国,屡立战功,累迁左领军大将军、虢国公,平定西南民乱,参与攻打辽东之战。唐高宗显庆二年,病故,享年七十二,追赠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谥号为襄。
人物生平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极其繁荣昌盛的时代,同时也是张氏家族大放光彩的时代。张氏家族中不仅有为唐王朝的建立和巩固出生入死、建功立业的军功世家,而且有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安邦治国的宰相望族。张氏家族的文治武功在唐朝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张士贵(公元586~657年),本名忽峍,后更名士贵,字武安。官左领军大将军,封虢国公,子孙袭爵。卒后唐高宗为他举办隆重葬礼,赠辅国大将军,谥号曰襄。
当朝宰相上官仪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对他为李唐王朝出生入死、屡建战功的一生给予极高的评价。又诏赠东园秘器,并给仪仗之荣、陪葬太宗于昭陵。
家族之荣耀与显赫达到了顶点。
张士贵的祖籍是山西盂县上文村。曾祖张俊,官北魏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祖父张和,官北齐开府、车骑将军;父张国,仕隋朝历任陕县主簿,硖州录事和参军,以军功授大都督,定居虢州卢氏县,张士贵就出生在这里。张士贵及其子孙为李唐王朝南征北战,戍守边防的经历在山西盂县上文村祖坟的墓碑中,均有记载。
从九世孙张崇嗣至二十一世孙张书,生前居官在外,死后均葬上文祖坟,且有墓碑记载其业绩。
盂县上文遂以张士贵及其裔孙而闻名。
隋朝大业末年,张士贵在虢州聚众反隋,后投奔李渊,被封为右光禄大夫。
之后,他在李渊的授意下,在河南攻城略地,发展势力。
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攻下隋都长安后,派相府司马刘文静经略河南。刘文静以张士贵为向导、以所占地盘为依托,在河南战场夺得了一系列重大胜利。李渊对屡建战功的张士贵大加奖赏。
隋义宁二年(公元618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时,指名要张士贵进京奉见,并加官通州刺史。
从此张士贵便成了李唐王朝的一位叱咤风云的名将。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张士贵跟随秦王李世民西征,夺取了消灭割据势力薛举、薛仁杲的胜利。接着,张士贵又被任命为“马军总管”,以劣势的兵力击败了王世充的五万马步联军劲旅,创造了以少胜多的骑兵战例。
武德二年,张士贵在李世民的统率下,渡过黄河在山西击败勾结突厥的刘武周割据势力,取得了山西会战的重大胜利。唐高祖对张士贵的卓越战功,破格赏赐。
武德三年,张士贵又跟随李世民进军河南,凭借他在河南征战多年的优势,大败王世充和窦建德。此后,又跟随李建成东征河北。
由于张士贵多次跟随李世民屡建战功,遂被授为秦王府将军,成为李世民的嫡系和心腹。
武德九年,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的“玄武之变”中,张士贵又立有大功。
《旧唐书太宗本纪》明确记载:“九年,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谋害太宗。
六月四日,太宗率长孙无忌……张士贵等于玄武门诛之。”
李世民从自己的经历中深知“玄武门长上”职务之重要,所以他称帝后,立即任命张士贵为“玄武门长上”,成为禁卫军的首脑。
贞观七年(公元633年),西南发生暴乱,唐太宗任命张士贵为“行军总管”前去平定。
贞观十五年,雄据漠北的薛延陀统军南犯,唐太宗组织五路大军进行反击,张士贵一路出云中,大败敌军。
其他四路亦都捷报频传,薛延陀不得不遣使求和。战争结束后,张士贵立即被召回京,依然统率禁军。
贞观十八年,唐太宗诏令调集粮草,招募军士,准备东征高丽。山西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薛仁贵到张士贵军营应募,成为其部属。
次年三月,张士贵以“辽东道行军总管”的名义跟随唐太宗东征高丽,十月还师,无结果。
但“安市大捷”却是这次东征中打得最漂亮的一仗。这次战斗打响后,张士贵首先率领精部队冲锋陷阵,薛仁贵身穿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杀入敌阵的英勇形象,给亲临前线的唐太宗留下了极为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后来唐太宗曾对薛仁贵说:“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东征回师后,薛仁贵一直跟随张士贵守卫玄武门。
唐高宗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张士贵致仕,薛仁贵接替了守卫玄武门的重任。
历史考证:
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薛仁贵二次东征高丽时,张士贵已经离开了人间。
因此,张士贵对其部属薛仁贵始终是信赖、器重并大力扶持的,根本不存在加害之事。然而北宋以后出现的讲述隋唐故事的话本、小说和戏剧,却把张士贵说成是旧势力的代表,编造了许多迫害薛仁贵的故事,所有这些,纯属虚构。
这是宋代及其以后的文人学士为了通过讲述历史,影射和抨击当朝权贵而虚构的,都是特有所指的。因此,虚构的历史上的张士贵是截然不同的。
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张士贵谢世后,陪葬太宗于昭陵。
张士贵:唐朝开国名将,曾跟随秦王李世民荡平群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