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清宫剧里面都能看到,宫中的妃子们都穿着一种很高的而且行动不便的鞋子,这种鞋子也是清朝才出现的名为花盆底鞋,穿上这种鞋子,走路的确是会非常的不方便。而且不管是什么时期,只要是清宫剧,剧中的人物都会穿这种鞋子,这是真的吗?历史上真实的清宫里,后宫妃子们也会每天都穿这种花盆底鞋吗?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花盆底鞋是什么清代花盆底鞋这种绣花的旗鞋以木为底,史称“高底鞋”,或称“花盆底”鞋、“马蹄底”鞋。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旗鞋的木跟镶装在鞋底,在中间,三寸多高,整个木跟用白细布包裹,也有外裱白绫或涂白粉,俗称“粉底”。旗鞋的面料为绸缎,上绣五彩图案。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
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花盆底”和“马蹄底”因此而得名,又统称“高底鞋”。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老年妇女的旗鞋,多以平木为底,称“平底鞋”,其前端着地处稍削,以便行走。现代都已不穿了。
随着年龄增长,鞋底高度也逐渐降低,一般老年或劳动妇女,多穿稍矮的或平底鞋。
2、清宫女子真的都穿花盆底鞋吗清宫剧人们除了看剧情,还有就是鞋帽服饰。男性千篇一律的造型自然不值一提,吸引人的还是宫廷女性的穿搭。从头看到脚,不对,这双鞋子怎么有点古怪?这鞋跟也太高了,走路不碍事吗?
这双鞋子是流行于满清宫廷贵族女性的花盆底鞋,别名:马蹄底鞋、高底鞋等。花盆底鞋最突出的特点是鞋底高,高度在5到15厘米之间,材质为木头,上细下宽,前平后圆,鞋底通常用白布包裹,也有的只是涂白粉,被称为“粉底”,鞋面多用绸缎。
“花盆底鞋”或者“马蹄底鞋”名字的由来正是由于其鞋底造型突出,形似马蹄或者花盆,穿这种鞋怎么看都不方便,为什么能够在满清宫廷流行呢?
比较流行两种说法,在提之前先做下科普,首先这种花盆底鞋仅限于满清贵族妇女,其次也是最重要的,并不是所有满清宫廷女性都穿的,主要年龄分布为13岁以上的青年乃至中年女性,女性到了一定的年龄就会换成平底鞋,方便行走。有些清宫剧中的宫女穿着花盆底鞋,欺骗观众无知吗?
书接正文,之所以满清贵族女性穿花盆底鞋一方面是因为她们一开始的生活环境,满清在入关前居住在白山黑水,那时候的东北物资匮乏,即便是女性也需要到山间地头劳动。为了避免蛇虫叮咬,于是把鞋底做得很高,到后来发展成了花盆底鞋。
另一种说法是因为满清入关后由于汉族女性流行裹小脚,一开始满清下令全国废除裹小脚的习俗,后来为了避免加剧统治矛盾遂不了了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清内部很多女性开始受到影响,但是为了避免违背皇家禁令,让满族女性裹小脚不现实,但高鞋底的花盆底鞋可以让衣服把大脚遮住,从而看上去比较美观。
3、什么样的身份才能穿花盆底鞋我们知道,其实清朝以前的各朝代嫔妃都穿平底鞋的,只有清朝建立后,这种花盆底鞋才逐渐流行起来,所以,花盆底鞋属于满清人的民族服饰。满人的祖先是女真人,在入主中原以前他们是游牧民族,所以在服饰和生活习性上带有很多游牧民族的特征,例如,女真的男子要编发就是为了在狩猎的时候更加方便,那么这个花盆底鞋是否也受到经济生产方式的影响呢?答案是有的。
原来,女真族的男子在负责狩猎的同时,女子就负责采集,而东北山区树林茂密,蛇虫时常出没,女人们在劳作的时候经常会受到叮咬,于是她们逐渐发现如果在鞋子下绑一块木头,那么就能减少伤害,久而久之,这种做法在人群中流行开来,于是便有了最早的花盆鞋。
后来,清朝宫廷中的妃嫔穿这种鞋当然不是为了防叮咬,而是传承了前人的做法,把它当成了一种民族服饰,另外,入关后,汉人以小脚为美的观念其实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满人的审美。满人没有裹足的习俗,但若是穿上了花盆鞋和长旗袍就能掩盖住双脚,显得也很娇小。
穿上花盆鞋很不方便行走,特别是不能快速奔跑,如果遇到雨雪天儿行动更不方便,搞不好就会摔一跤。因此,满清贵妇们走路的时候就会刻意放慢脚步,小步而行,恰好又体现出了女性的优雅和尊贵。而且,就算在清朝,也不是所有的女子都有资格穿这种鞋子的,只有皇室贵族才有如此殊遇,因此,它又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小小的一双鞋子,既有历史传承也有审美情趣,甚至还融合了政治观念,值得赞叹。
清朝宫廷女子穿的鞋究竟是什么样的?真的都是花盆底鞋吗?
下一篇:郑春华和太子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