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章惇为什么被认为是奸臣?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章惇是北宋时期的改革家,章惇出身士族,从小博览群书,但性格有些自负,让人难以接触。其实要读北宋的历史,必然跨不过章惇,章惇可以说是北宋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人物,但也有人认为章惇是奸臣,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章惇为官的态度十分强硬,曾差点引发辽宋战争,而北宋的军事实力不济,所以每次能避战都是选择避战。总之,虽然章惇被称为奸臣,但他好像也没做出什么负国的事情来,反而造就了北宋的强盛,那他的骂名究竟从何而来呢?

(一)花钱买平安的朝廷

北宋自开国以来,除了开头的太祖、太宗两位马上皇帝外,这些儿孙皇帝对外态度一向懦弱,对少数民族的态度就是花钱买平安。因此,造成国内的不满情绪高昂,每年都有无数起农民起义事件。朝廷在与西夏、辽国的战争中又屡丧边兵,异族小国反而越来越强大。

直到出了宋哲宗,与之前皇帝对少数民族的态度截然不同,哲宗的态度就是一个字——打。

1085年,神宗去世,皇太子赵煦即位,是为宋哲宗。但由于哲宗登基时,只有10岁,由高太皇太后(宋英宗皇后)执政达8年之久。任用保守派司马光为宰相,不顾一切尽罢新法,“举而仰听于太皇太后”。

宋哲宗对此感到不满,待其亲政后表明绍述,追贬司马光,贬谪苏轼、苏辙等旧党党人,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

宋哲宗虽仰慕其父宋神宗的敢作敢为,却比不上其父的经验和素质,结果是急功近利、适得其反。其理想和现实能力反差太大,可谓“心比天高”,最终使得新党与旧党之间的党争不但没有获得解决,反而在自己当政期间激化,种下了北宋灭亡的远因。

(二)中兴名臣

章惇为人刚直,对新法和王安石都是持绝对肯定的态度,对哲宗忠心耿耿。堪称哲宗朝的中兴名臣、东方的铁血宰相。但由于南宋均为旧党把持,因此对其大加侮辱和诽谤,名列旧党所著《宋史·奸臣传》。

章惇执后政立即扩张军备、储存粮食、积极备战,没几年工夫,便派遣北宋名将章楶与其子章律西征西夏、辽国。

章楶与章律在浅攻西夏的同时加紧筑垒,堵住西夏的进攻通道,“筑二城于石门峡江口好水河,赐名平夏城、灵平砦,既而环庆、鄜延、河东、熙河皆相继筑城,进拓其境,夏人愕视不敢动”。

特别是平夏城的修建使得西夏从没烟峡进攻宋朝的通道被堵死,西夏只好动员三十万人强攻平夏城,结果西夏死伤惨重。

章楶与章律随即率军反攻,一举击败西夏数十万大军,随后又收复了诸多失地。在环州韦州等重大战役中击败曾经侵扰北宋西北边境多年的劲敌西夏,北伐宋朝劲敌辽国,收复被司马光割让的横山等诸多要塞。

当然,虽然章惇通过对旧党如司马光之流的坟墓进行开棺鞭尸,贬斥诸多如苏轼等和众多韩琦、文彦博派系守旧党派人士,彻底打压了守旧派的气焰,但未能对高太后进行清算,也给自己和北宋留下了一个祸患:向太后(宋神宗皇后)自立北宋的亡国之君宋徽宗。未能维持住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新政,保持北宋对异族的军事打击优势,从而发生了靖康耻:宋氏南渡、国土沦丧,进而整个汉民族沦丧异族之手。

(三)识人之明

宋哲宗哪料到自己才25岁就会驾崩,因此没准备什么继承人、遗诏一类的东西,而且他还没来得及给自己留下后代,突然之间说没有就没有了。根据老规矩,皇上没有子嗣的话,皇位继承人就只有在自己的兄弟或兄弟的子孙里挑选了。

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皇帝海选开始了。赵佶应该是个很有眼力的人,知道关于继承人的事儿,向太后有着很大的发言权,因此三天两头往向太后那儿跑,请个安、送个礼、表个心意,而且他又风流倜傥、文采斐然,一来二去就深得向太后的欢喜了。

有一天,向太后就向众臣哭诉,希望大家把皇位早点定下来。宰相章惇提议立哲宗皇帝的同母弟弟简王为皇帝,遭到向太后否定后,又提议有目疾的申王,更是被同僚耻笑,最后,向太后提议立端王赵佶,也就是后来的宋徽宗。

章惇立即出言反对“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意思就是端王赵佶的品性不好,为人轻佻,担不起皇帝的担子。但向太后主意已定,态度坚决地否定了章惇的意见“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

章惇本来还想再努力一下,但他的对头曾布站出来指责他了,说他大逆不道、目无太后,这样一顶大帽子扣下来,章惇也只能乖乖地闭上了嘴。

后来的事实证明,章惇在看人这件事上还是十分准确的,性格轻佻的赵佶确实不适合做皇帝,可他偏偏就成了皇帝,然后带领着北宋向着灾难与灭亡是一路狂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