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有哪些史料记载被现代考古推翻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哪些史料记载被现代考古推翻!

 

 

一,光绪帝的死因是晚清疑案之一,本来已经盖棺定论,是体弱多病,多种慢性病,精神长期压抑综合导致的。各种史书言之凿凿,说光绪是忧虑得病而死,太医的诊治用药记录单单可查,甚至主流的史学观点也认为光绪是病死。据名医屈桂庭所著《诊治光绪帝秘记》,光绪死前三天,“在床上乱滚”“大叫肚子痛得了不得”,且“面黑,舌焦黄”“此系与前病绝少关系”。然而到了08年又把棺材盖子掀开了,检测后发现遗体,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严重过量。猜想为慈禧太后临终前授命除掉光绪帝!

 


 

二,汉帝的陵墓不是凤凰嘴,考古后证实为江村大墓。大概是在元朝的时候,把凤凰嘴这个地方确立为霸陵的。也就是说大概700年前,汉文帝的陵墓位置已经确定到了这里,只不过没有锁定具体位置而已。经过长时间的探索与考古,现在才确定,距离凤凰嘴大概2100米距离的江村大墓,才是汉文帝准确的墓地位置。在江村大墓800米远的地方,就是窦皇后陵,这是汉文帝的皇后。《史记》上有明确的记录,说窦皇后就是葬在了汉文帝霸陵附近。

 


 

最早一直说凤凰嘴是汉文帝陵墓,现在考古证实江村大墓才是汉文帝的陵墓。

 

 

曾随之争

 

 

汉东之国随为大,意思就是,汉江东方的诸侯里,随的地位最高。历代史书记载的只有随国,但是却发现了曾国铭文的文物,而不见随国铭文的文物。左传里记载,楚昭王在吴入侵的时候跑到了随,随国君王救了他,而2013年发现的曾侯璵编钟铭文却记载,是曾国庇护了楚昭王,曾侯乙镈钟也有这一段的记载。除此之外,还发现了带有“犺作烈考南公宝尊彝”“伯适上通 左右文武 挞殷之命 抚定天下 王遣命南公 营宅汭土 君庀淮夷 临有江夏。”“曾侯舆曰 余稷之玄孙”“犺乍剌考南公宝尊彝”的各种青铜随葬品。最终证实,史书上记载的随国指的就是曾国,出土文物铭文记载的曾国就是随国。

 


 

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大名鼎鼎的明神宗万历帝朱翊钧。万历死后,研究他为啥突然旷工的论文和著作车载斗量,分析头头是道,脑洞多大的都有。1956年,经郭沫若和吴晗推动,新中国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主动挖开一座帝陵。

 

 

他采用“北斗七星”式葬法,“向右侧卧,右腿稍弯曲,左腿直伸,两脚向外撇开”。考古人员将尸骨复原后,发现右腿明显比左腿短,说明他自己常说“腰痛脚软,行立不便”“足心疼痛、步履艰难”,并不完全是找借口。同时发现,他生前已经掉了10颗牙齿,只剩22颗,而且患有非常严重的牙周病。在他骸骨中检测到的高浓度吗啡也说明他生前牙疼的厉害,经常需要用含有吗啡的药物止疼。万历不上朝是有原因的!

 


 

1972年,考古工作者在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发掘西汉前期的两座墓葬中,发现了著名的《孙子兵法》和已经失传1000多年的《孙膑兵法》等竹简,共编7500多号。银雀山汉墓出土的孙子兵法和孙膑兵法证明了孙膑兵法的存在,孙子和孙膑不是同一个人,之前一批考据派已经把孙子兵法就是孙膑兵法是说法变成定论了。

 

 

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杜牧《阿房宫赋》中写到:“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1,可怜焦土”

 

 

由于以上的记载,因而人民一直认为阿房宫是项羽入咸阳后一把大火所焚毁。然而从一开始就是错的。因为司马迁在其所写的史记中还写到:秦二世即位时,阿房宫“室堂未就”,因始皇“崩”,便停工,将70万劳力全赶去修秦陵。等到这年四月“复作阿房宫”,然而这年的七月陈胜吴广就起义了。以至于后面让大量的修陵人都参与到战争当中去,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建成规模如此大的阿房宫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秦始皇本纪》中还有一段最为明确的表述:

 

 

“……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房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

 

 

本来秦始皇原是打算造完后起个名字的。但是,它没完成,所以也就没有名字。

 

 

2002年10月,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西安市文保考古所组成了以李毓芳为领队的阿房宫考古队,决定以考古揭开阿房宫神秘的面纱。而也正是在这次考古发掘中,让李教授得出了“阿房宫并未建成,且也没有被项羽焚烧过”这个结论。

 

1、考古发掘中并没有发现秦朝的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最早的文化层也是属于东汉而非秦朝;

2、古代的宫殿建筑绝大部分基本都是在台基上所建的木质建筑,按照史书记载,阿房宫那么大面积,那么其所使用的木材应该是很多的,如果是被项羽一把火所焚烧,那么就应该就有被火焚烧所留下的蛛丝马迹的痕迹,然而大范围的考古并没有发现

“曹操七十二疑冢”

 

“曹操七十二疑冢”,这一记载在考古工作者通过调查、发掘、勘探得知这片墓穴和曹操没有一点关系,这个说法也就被推翻了。其实这个记载并不是出自陈寿的《三国志》,这一观点是从宋代才开始流行,在经过后世文人的不断加工,而变得越来越“真实”,从而被大家认为是真的。

 


 

“烽火戏诸侯”

 

 

2008年,2500多枚出土的竹简被捐赠给清华大学,经测定这些竹简书写于战国时期。整理后发现,其中有编号的138支竹简拼出了一部前所未见的战国时代楚国人编写的史书。整理小组将其命名为《系年》。

 

 

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相传为战国时魏国史官而作。这是史上唯一没有经历秦始皇“焚书”而幸存下来的战国古书。

 

 

然而,这两本古书中均无“烽火戏诸侯”的记录。冤枉人家周幽王这么多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