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林彪的四野为什么厉害?收编的3万日军功不可没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解放战争时期,林彪领导四野解放了东北全境,随后又南下继续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而奋斗,所立战功无数。     上到元帅下到士兵都功不可没,但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四野之中居然有三万日军。     这时距离抗日战争结束还没有几年,自然不可能从日本抽调外援,这三万日军全都是从俘虏中选拔而来。   民族仇恨在前,他们真的能为我军奋战吗?他们真的能甘心听从我军指挥吗?     一、战绩辉煌的四野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民族危机解除,国内领导权该划归哪方,这又成了国共两党之间一个敏感棘手的问题,蒋介石政府表面上与共产党友好相处,进行重庆谈判,但暗地里却挑起内战,解放战争一触即发。     这场战争事关中国前途命运,中共中央决定背水一战。     战争初期,国民党方面的综合实力明显高于共产党。蒋介石对这场内战信心十足,他得意洋洋地说,“顶多用半年的时间我们就可以消灭解放军,彻底打垮共产党。”     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没有表现出畏惧恐慌,而是一步一个脚印,总结抗日战争经验,稳扎稳打,艰苦奋斗,做好持久战的准备,最终共产党不负众望,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可以说如果没有解放战争也就不会有新中国的成立,更加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1955年中共中央对解放战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四支野战军进行表彰授衔,四支队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表彰。     既然有表彰那就少不了比较,四支野战军到底谁功劳最大呢?     从表彰结果来看,第四野战军共360名战士被表彰,被授衔为将帅者居于四支队伍之首。四野之中,林彪和罗荣桓两人被封元帅,而其他野战军都只有一人封帅,除此之外,四野还有3位被封大将,19位被封上将。     从授予的军衔来看,四野被授予元帅、大将以及上将的数量都居于四支队伍之首。     这不禁让人好奇,第四野战军究竟有何功绩能配得上如此表彰呢?     1947年12月,第四野战军此时还名为东北野战军,但将士们早已在东北的恶劣天气下进行了几场大规模作战。     哪怕是在零下三十度的室外,战士们也能秉持着坚定的意志,顽强抗敌,最终经过战士们九十天的艰苦奋战,共计歼灭国民党敌军15.6万余人,收复城市18座,彻底切断了敌军与外界的联系,将其牵制在几座彼此不能联系的城市,这就为日后辽沈战役全歼东北地区的国民党,解放东北地区奠定了基础。     之后进行的辽沈战役可以说是林彪封神的一战,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共计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     此次作战林彪采用“关门打狗”的做法,将东北的国民党军逐个击破,“战神”之名名不虚传,辽沈战役作为东北解放战争的首场战略决战,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之一,其意义不仅在当时有极大的鼓舞作用,对于如今的国防军队而言也有极大的示范作用。     沈辽战役之后,东北野战军军力大大提高,与刚组建时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兵力超百万,将其他三支野战军甩在了后面。     但解放完东北之后,野战军也没闲着,又开始南下,开启第二次大规模作战,这便是著名的平津战役。通过此次战役成功解放了北京、天津、张家口等地区,一时间胜利的喜悦在全党之间蔓延,照这个趋势下去,解放全中国指日可待。     东北野战军的名号逐渐打响,1949年3月11日,东北野战军正式更名。此后便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俗称四野。     此时战争仍未结束,国民党军仍有余部残留。对待这些敌人必须要一网打尽,这样才能防止他们卷土重来,也能安心准备新中国的筹备事宜。     同年4月,渡江战役打响,四野主力开始南渡长江,准备解放武汉以及歼灭国民党军官白崇禧及余汉谋集团。     四野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做好战略部署,一开始以中路牵制敌军,将其聚集在一起,一只苍蝇也别想飞出去,同时部队两翼迂回将其包抄,把敌人的后路全部切断。这样,国民党军完全成了四野的掌中之物,最后四野成功歼灭敌人共计27万余人。在此期间,四野还会抽调出兵力配合其他几支野战军队伍完成作战任务。     就这样,四野一直战斗,直到国民党军退出大陆,逃至台湾。从作战跨度来看,四野无疑是最大的,北到黑龙江省,南到海南省,东到安徽省,西到云南省。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总计十三省市都留下了四野的足迹。     四野像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除了基本的作战任务之外,四野还会抽调部队和干部在豫、鄂、赣、湘、粤、桂等省份发动群众,清剿余匪,这就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充足的群众基础。     可以说,四野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正因如此,四野才成为唯一一个有两名元帅的队伍。     据战后统计,四野总歼敌约323万,其中正规军约188万人,这其中还涌现出像董存瑞等一批英雄人物。     二、最强野战军的诞生     马克思在谈到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时,这样理解道,整体与部分辩证统一,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也离不开整体,关键部分甚至会对整体起到制约的作用,那么对于四野这样一支骁勇善战的队伍,它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它的关键部分又是什么呢?     四野人员构成较为复杂,组建初期,部队名为东北人民自治军,它由来自全国各地的力量组成,足足有二十七万人之多。     抽调如此多兵力进入东北,足以见得中央对东北的重视。     东北地区国防地位相当重要,若是东北失守,那么华北地区也会不保,而且东北毗邻朝鲜半岛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堪称中国的北大门。     不仅如此,在这里,各种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数不胜数。东北地形平坦、土地肥沃,盛产粮食,是全国最重要的粮食基地之一。况且东北钢铁产量巨大,那时全国的钢铁基本都出自东北,作为日本在侵略中国期间的重工业基地,留有很多重工业武器,毛主席曾断言:“即使丢了其他根据地,我们也必须要拿下东北,有了东北,中国的革命就有了基础。”     正因如此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想争得在东北的领导地位。     1945年8月8日,苏联派兵进军中国东北,向关东军宣战,此时的日本已是强弩之末,元气大伤,苏联一旦介入,日本必败无疑。但收复东北后由谁来接管,这又成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国民党和共产党双方都不想放弃这个香饽饽。     东北,中共中央是势在必得的,选派谁去东北直接关系着大局的发展,最终毛主席思来想去,还是决定让林彪去主持大局。虽说林彪在平型关大捷后被士兵误伤,险些丧了性命,一直在苏联疗伤,没怎么上过前线,但他的用兵能力毋庸置疑,况且他为人做事顾全大局,思虑周全,是一位值得托付的优秀将领。     国民党方面,自然也不甘居于人后。在美国的援助下,蒋介石政府向东北大举进兵,企图消灭东北的共产主义力量,独占东北。且根据《中苏条约》,苏联若是获胜,日军撤出东北以后,国民党军可以接管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型城市,可谓抢占了先机。     最终在苏联的介入下,日本撤出东北,前线被俘虏的关东军随苏军回到了西伯利亚,但还有一批技术人员、医护人员被滞留在东北。     林彪作为东北民主联军的最高统帅,眼光独到,他意识到如果想真正取得东北的领导权,单靠人数取胜是不行的,还得有技术,有武器。国民党军本就比我军的经济、军事实力强,再加上有美国的援助,又占据了日本之前的重工业基地沈阳,若是我军不尽快提高军事实力,必然是要在战争中吃亏的。     而当时解放军内部士兵普遍学历低下,大字不识几个,更别谈让他们造兵器救伤员了,这一点上与国民党相差甚远,因此林彪将目光聚集到了这批日军俘虏身上,他向上级中央汇报,请求教育改造一批日军,将他们收纳进四野,为四野出一份力。     中央方面对于林彪的担忧也是深有同感,很快便批准了他的请求。因此在四野中除了这些同属于一个民族的同胞之外,还多了一群特殊的人,那就是这批被俘的日军,足足有三万人之多。     但毕竟是前两年还刀尖相向的仇敌民族,对方不可能这么快就放下心理戒备,想让这批日军投诚我军自然还得下一番功夫。     共产党对待俘虏的政策一向是优待,甚至高于对我方士兵的待遇,相比之下在西伯利亚的日军俘虏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了,因此有很多俘虏在感受到解放军的温暖之后便心甘情愿为了我军出力。经过教育改造后便被补入了部队。     那么这些日本人究竟发挥了什么作用呢?     当时的解放军虽然对于解放全中国,拯救人民于水火中有着强烈的意愿,意志非常坚定,但是存在着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武器装备落后,完全无法与国民党军队比较。     这三万日军中,技术人员占据很大比重,他们掌握了很多制造先进武器的技巧,因此他们几乎不参与前线作战,而是为军队提供技术支持与后备保障。     在他们的帮助下,中国的军人也学会了如何自己制造枪支弹药。这下解放军的武器装备有了充足的补给,再也不用羡慕国民党军的先进装备。     除了技术人员之外,还有很多医护人员选择与解放军共同上战场,他们放下民族仇恨,救助了许多在战场上受伤的中国军人。     那时的解放军不仅没能掌握属于自己的制造武器的技术,医疗水平也非常低下,很多受伤的战士便是因为在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处理不当造成二次感染而牺牲。     有了这批从日军俘虏中收编而来的医护人员,受伤的战士们也能得到科学合理的救助,生命也多了一重保障。     在很多时刻,已经没有了民族之分,大家都彼此亲切的称呼对方为“同志”,大家都只是在为了正义而战争,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合作。     在这批日军中有一个叫林弥一郎的,他是一个航空技术人员,正巧这时候中共中央打算在东北筹建一所航空院校。于是,以林弥一郎为队长组织创建了中国的第一所航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又称为“东北老航校”。     学校创建以后历经磨难,时常遭到国民党军的飞机轰炸,但即使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训练,以林弥一郎为首的航空人员也没有放弃,克服了技术难关等种种问题,最终这所学校培育出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第一批飞行员,他们后来都成为中国航天事业的骨干力量。中国的航天事业终于也有所发展,中国人终于也能上天空瞧一瞧。     解放战争结束后,很多人甚至不想回到日本,对于他们来说,中国早已成了他们第二个故乡,在这里他们结交了许多挚友,拥有了许多真挚的感情。     尾声     虽说这三万日军本是俘虏,但却能为我军作出突出贡献。若是当初林彪以及中共中央对他们持有刻板印象,那么很多成就都不会达成。     因此,我们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外族人都是敌人。我们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各国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身处和平年代,我们更应该通力合作,为全人类的幸福生活而努力奋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