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西汉4个皇帝有庙号,都是怎么来的?光有功绩还不够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西汉被朝廷承认的皇帝,一共有11个。     此外,还有前少帝、后少帝、海昏侯刘贺这3个被废的皇帝。     以及刘婴这个本该登基,却被王莽强行立为太子的可怜人。     可是,这么多皇帝,却只有4个皇帝有庙号。     和唐朝之后几乎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形成鲜明对比。     汉朝有庙号的皇帝为什么这么少?     延续了“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功绩如此突出,为什么依然没有庙号?     01、庙号的发展史     庙号制度起源于商朝。     不过,在商朝,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拥有庙号的。唯有对国家有大功的皇帝,才会在去世之后得到一个庙号,被子孙永世祭祀。   而且,商朝也不像后世,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庙号。根据目前的史料记载,商朝的庙号只有3个:     其一,太宗,意味着创基立业。商太宗是商朝第4任君主,有名的圣君太甲;     其二,高宗,意味着功劳很高。商高宗是商朝第22任君主,缔造了“武丁盛世”的武丁;     其三,中宗,意味着中兴之主。商中宗一般指商朝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太戊,但也有史料说在水患之后把商朝都城迁到邢、让商朝再次兴旺起来的祖乙,庙号也是中宗。     周朝取代了商朝之后,并没有沿用商朝的庙号制度,而是自行发明了一套谥号制度。君主及其他地位较高的人,无论评价好坏,都会拥有谥号。     所以我们熟悉的春秋战国时代的君主,齐桓公,晋文公,秦昭襄王等等,这些都是他们的谥号。他们都没有庙号。     秦始皇灭六国之后,觉得谥号制度有子议父、臣议君的嫌疑,索性把谥号制度也废除了。而已经停用千年的庙号制度,自然也没有被重新启用。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秦始皇和秦二世,他们既没有谥号,也没有庙号。     历史上第一个拥有谥号的皇帝,是汉朝的开国皇帝刘邦。     他也是第一个同时拥有庙号和谥号的皇帝。不过,他的庙号并不是去世之后就有的,这涉及到另一段历史,我们后文再讨论。     不过,既然有了刘邦的这个先例,从汉朝开始,历朝历代便同时使用庙号制度和谥号制度。     但是,在汉朝,庙号和商朝时候一样,也不轻易发放。唯有功劳很大、评价很高的君主,才有资格拥有庙号。     就连雄才大略的汉武帝,都差点没有庙号。他的父亲,延续了“文景之治”的汉景帝,则自始至终与庙号无缘。     两汉四百年,拥有庙号的皇帝,也只有7人,其中西汉4人,东汉3人。     不过,在西汉末年,已经出现了庙号随意发放的苗头。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这3个不算出色的皇帝,都一度拥有庙号,只不过后来被废除。     到了三国时期,庙号进一步泛滥。除了亡国之君,和一些不得善终的皇帝之外,曹魏的皇帝,几乎都拥有庙号。     到了唐朝,庙号就成了皇帝的标配。除了追封的皇帝之外,每一个正式登基过得皇帝,都有庙号。     也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变得非常长。比如李世民的谥号,一开始只是叫做“文皇帝”,后来改成了“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     这时候,再按照前朝皇帝的习惯,称呼皇帝的谥号,就不合适了。     而庙号,也是几乎每个皇帝都有,又维持着短短一个字的长度。     所以,从唐朝开始,后人对皇帝们的惯常称呼,就变成了庙号。唐太宗、宋仁宗、明太祖,这些都是庙号。     02、西汉皇帝的庙号是怎么来的     虽然庙号制度,是从西汉开始恢复的。     不过,后世的庙号,基本上在皇帝一去世,就定下来了。而西汉的情况,则比较复杂。基本上每一个皇帝的庙号来源,都有一个不简单的故事。     其一,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     由于刘邦和汉文帝刘恒的庙号是一起定下来的,所以我们放在一起讨论。     刘邦去世的时候,西汉并没有实行庙号制度。吕后和刘盈,把他的谥号定为“高皇帝”。     根据隋唐时期的史学家颜师古考据,在刘邦定谥号的时候,谥法里并没有“高”这个字。但是当时的人觉得,刘邦建立了汉朝,功劳实在太大了,唯有“高”这个字能配得上他的功绩。     也因为刘邦的谥号是高皇帝,所以这个谥号也被沿用下来,通常只有历朝历代的开国君主才有资格用“高”来做谥号。     而在刘邦去世之后,吕后掌权,残杀刘邦的儿子,重用吕氏的人,并违背刘邦白马之盟里“非刘氏不能封王”的约定,把吕家的人封为诸侯王。     这引起了刘家宗室和汉朝开国功臣的不满。吕后一去世,宗室和功臣就联合起来,灭了吕家,并杀了吕后立的傀儡皇帝。     随后,他们把刘邦尚在人世的儿子里,年纪最大的代王刘恒,迎入长安登基,也就是汉文帝。     汉文帝入主长安,在礼法上,有很大的问题。     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刘邦的嫡长子刘盈去世之后,应该由刘盈的儿子继承皇位。     可是宗室和功臣怕皇帝和吕家有血缘关系,将来后患无穷,找了个理由说,这些孩子都不是刘盈亲生的,强行把小皇帝废黜并杀害了。     接下来,按理说,他们应该从刘邦的孙子辈里选出一个皇帝来,过继给刘盈。否则,刘盈在礼法上,定位会很尴尬。     而当时理论上的第一顺位继承人,刘邦的长孙刘襄,自带外戚,且自身过去强势,看起来不好控制。     最终,功臣和宗室们为了自己的利益,把刘邦的儿子,小透明刘恒,立为新任皇帝。     虽然汉文帝刘恒的皇帝当得非常好,但毕竟在礼法上有不够“正统”的嫌疑。刘盈的儿子自不必说,刘襄作为长孙,排位也本该在他之上。     这也成了这一脉的一个心病。     等到汉文帝去世,他的儿子汉景帝刘启登基。汉景帝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身份,决定给刘邦和汉文帝立庙。     为什么立庙就可以彰显正统呢?     这是因为,在礼法上,不是随便一个子孙,都可以给祖先立庙的。必须是正统的继承人才可以。     于是,汉景帝把刘邦的庙号定为“汉太祖”,加上谥号的全称是“汉太祖高皇帝”;把刘恒的庙号定为“汉太宗”,加上谥号的全称是“汉太宗文皇帝”。     汉景帝刻意地把汉惠帝刘盈给忽略掉了。一来,汉惠帝的功绩,有充分的不立庙理由;二来,如果为汉惠帝立了庙,就不能显示他是正统了。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汉朝的庙号和谥号制度还不够完善,所以司马迁在写史记的时候,把刘邦称为“高祖”。     这一叫法流传了下来,以至于很多人误以为刘邦的庙号是“汉高祖”。实际上,按照后世的习惯,刘邦应该叫做“汉太祖”或者“汉高帝”的。     而刘恒,既可以叫他做“汉太宗”,也可以叫他做“汉文帝”。但是由于西汉有庙号的皇帝不多,所以后世通常按照统一的格式,称他为“汉文帝”。     开国皇帝的庙号叫做“太祖”或“高祖”,接下来稳定王朝统治的皇帝庙号叫做“太宗”,这也成为后世王朝的一个习惯。     例如,唐朝第一任皇帝李渊是“唐高祖”,第二任皇帝李世民就是“唐太宗”。     明朝第一任皇帝朱元璋是“明太祖”,第二任皇帝朱允炆被推翻,真正稳定明朝统治的皇帝是朱棣,朱棣一开始便是“明太宗”,后来才被嘉靖改成“明成祖”。     其二,汉世宗刘彻。     汉武帝刘彻去世的时候,他的儿子汉昭帝并没有给他立庙。那时候的汉武帝,自然是没有庙号的。     给汉武帝立庙的,是他的曾孙,汉宣帝刘询。     汉宣帝给汉武帝立庙的原因,和汉景帝给刘邦、刘恒立庙的原因一样: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     这就要从汉宣帝的身世开始说起了。     汉宣帝的祖父,是卫太子刘据。     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自尽之后,纵然汉武帝又是建思子宫,又是建归来望思台,以表达自己的哀思,可是却从来没有给刘据正式的谥号。     在汉朝,皇帝已成年的儿子去世后没有谥号,意味着这是一个没有名分的罪人。     那时候的朝廷,也确实把刘据当做罪人看待。汉昭帝五年,一个自称刘据的人出现在皇宫外,就被京兆尹投进了监狱,理由就是:     如果他冒充刘据,自然有罪;如果他是真的刘据,也不过是一个罪人罢了,也应该进监狱。     而在民间长大的汉宣帝,也一直背负着“罪人之后”的名声。     照顾汉宣帝长大的张贺想把孙女嫁给登基前的汉宣帝,就被车骑将军张安世警告:不要和这个罪人之后牵扯太深。     汉宣帝正式登基之后,面临着一个烦恼:他这个罪人之后,看起来不够正统。     汉宣帝为了彰显自己的正统,做了两件事。     其一,是给曾祖母卫子夫、祖父刘据夫妻、父亲刘进夫妻定谥号。     定下了谥号,哪怕谥号不是很好,也以为着朝廷为他们正名了,他们不再是罪人。     其二,便是给汉武帝立庙。     前文说过,唯有正统的继承人,才能为祖先立庙。     汉宣帝正是通过立庙宣告,虽然刘据没有当上皇帝,虽然自己以孙子辈的身份做汉昭帝的后嗣看起来有点不伦不类,但他是汉武帝的正统继承人。     然而,汉宣帝想要为汉武帝立庙的诏书一下,立刻炸开了锅。     汉武帝虽然是一个英明神武的君主,但晚年糊涂,对匈奴作战屡战屡败,在长安酿成了血流成河的巫蛊之祸。     根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晚期“海内虚耗,户口减半”。虽然这不是人口减半,但是出现这么多的流民,可见民不聊生。     有不少人认为,这样一个暴君,不配有庙号。     其代表人物,是长信少府夏侯胜。     不过,汉宣帝不顾反对,以皇帝的权威,把这件事推行了下去。霍光作为汉武帝一手提拔的托孤大臣,也不便反对。     于是,汉武帝成为了西汉第三个有庙号的皇帝。他的庙号是“汉世宗”。     其三,汉中宗汉宣帝。     和汉武帝一样,汉宣帝去世之后,他的儿子汉元帝并没有给他立庙。     汉宣帝第一次拥有庙号,是王莽立的。     西汉前3个有庙号的皇帝,都是因为子孙想要彰显自己是正统。而王莽为汉宣帝立庙的理由,则和他们截然不同。     那是西汉最后一个皇帝汉平帝在位时期,王莽掌权,而王莽的姑姑太皇太后王政君尚在人世。     王莽之所以有如此大权,得益于他是王政君的侄儿,而西汉有重用外戚的传统。     虽然后期的王莽已经不依靠于王政君,但是王政君毕竟还是太皇太后,是活着的招牌,王莽依然利用王政君树立自己的形象。     况且,野心勃勃的王莽想要继续提高自己的地位,甚至要篡汉,也需要王政君配合,这样看起来体面些。     所以,王莽一直千方百计地想要讨好王政君。     他讨好王政君的方式之一,便是给王政君的丈夫汉元帝立庙。这么一来,汉元帝就可以被子孙永世祭祀了,王政君作为汉元帝的皇后,也可以一起被祭祀。     不过,汉元帝的功绩,想要立庙,实在是说服力不够。远的不说,汉元帝的父亲汉宣帝,就比汉元帝出色得多。     为了减少争议,王莽索性连汉宣帝的庙号也一起定下来了。     汉宣帝的庙号是“汉中宗”,而汉元帝的庙号是“汉高宗”。     后来,汉平帝去世,很多人觉得他是被王莽毒杀的。王莽为了平息谣言,也给只活到14岁的汉平帝立庙了,称为“汉元宗”。     也许是为了掩人耳目,也许是为了继续讨好王政君,在为汉平帝立庙的同时,王莽也给王政君的儿子汉成帝立庙了,称为“汉统宗”。     看到这里,有人就要问了,汉高祖,汉太宗,汉世宗,汉中宗,汉高宗,汉统宗,汉元宗,西汉有庙号的皇帝,不该是7个吗?     为什么大家都说只有4个呢?     这是因为,王莽在为西汉4个皇帝立庙之后,很快就篡位登基,建立新朝。14年后,新朝灭亡,王莽被杀。     一番混战之后,刘邦的后人刘秀一统天下,号称汉朝重新复国。     刘秀看着王莽定庙号的几个皇帝,直摇头:     汉元帝是西汉衰落的开始,汉成帝耽于享乐不理朝政,汉平帝只活了14岁,自始至终是傀儡皇帝。     这些皇帝也能立庙?     唯有汉宣帝,是真正的明君,算是担得起“中宗”的庙号。     更何况,刘秀是打着推翻王莽复国汉朝的旗号征战天下的,自诩为西汉的正统继承人,王莽推崇的,他自然要反对。     于是刘秀大手一挥,把王莽立的这些皇帝的庙号全都废掉了,就连汉宣帝的庙号都没承认,只承认汉太祖刘邦、汉太宗刘恒、汉世宗刘彻这3个庙号。     这个时期,汉宣帝可以说是被殃及池鱼。明明他的功绩有资格立庙,只因他的庙号是王莽定的,却被刘秀无差别扫射地废掉了。     那么,汉宣帝后来为什么又重新获得了庙号呢?     还是因为“正统”的问题。     刘秀的江山,来得有点剪不断理还乱。     他是在西汉灭亡之后,自己重新起家,重新把江山打了一遍,和开国皇帝无异。     可是同时他又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后人,是打着恢复汉朝正统的旗号起兵并争夺天下的。     当时的大背景是“人心思汉”,不少起义军都推举刘家的宗室为主,自认为是汉朝正统。     如果刘秀不是打着汉朝的旗号,很多人不会跟随他,江山未必属于他。     刘秀一统天下之后,想要追尊自己的祖宗,为自己的祖上四代立庙祭祀。     可是这么一来,就相当于是否认了西汉诸位皇帝的大宗身份,东汉还谈何是复国汉朝呢?     这个问题的争议,直到建武十九年,距离刘秀正式一统天下已经过去7年,终于尘埃落定。     刘秀向礼法屈服,根据自己在西汉宗室里的辈分,认了汉元帝为父,自此完成了关于“正统”的认证。     既然要显示正统,就要为祖先立庙。而在刘秀看来,汉元帝的功绩不足以立庙。     于是,刘秀便为自己名义上的祖父汉宣帝正式立庙,庙号依然是“中宗”。     所以,汉宣帝第一次立庙,是王莽立的,后来被刘秀废了;第二次立庙,是刘秀立的,只不过,刘秀选择的庙号,和王莽的选择一样,都是中宗。     由于刘秀此前本就承认刘邦、汉文帝、汉武帝的庙号。经过建武十九年的重新调整之后,加上了汉宣帝,这便是刘秀承认有庙号的4个西汉皇帝了。     因此,后世也只承认这4个西汉皇帝的庙号。至于王莽立的那3个,只算是短暂存在。     03、汉景帝为什么没有庙号     我们看西汉有庙号的4个皇帝,都相当实至名归,没什么好说的。     我们再来看西汉没有庙号的那些皇帝,大部分也的确不突出,没有庙号也不冤。     唯有汉景帝,在无庙号的皇帝里显得格格不入。把他放到有庙号的那一栏里,才更顺眼。     虽然有人解释说,这是因为西汉的庙号太严格了,汉景帝的功绩实在比不上那4位,所以没有庙号也是正常的。     可是汉景帝就连王莽批发庙号的时期,也没有赶上。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都短暂有过庙号,汉景帝可比他们出色多了。     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以汉景帝的功绩,在西汉,有个庙号是绰绰有余的。他之所以一直和庙号无缘,主要是因为差点运气。     从前面4个皇帝庙号的由来,我们就可以知道,在西汉要立庙,并不单纯看功绩。要不然,刘邦、汉武帝、汉宣帝的庙号,就不会拖了这么多年才立。汉元帝、汉成帝、汉平帝,也不会一度有庙号。     每一个皇帝庙号的确立,都有着明确的目的,都有点“别有居心”。     可是,每一次“别有居心”,汉景帝都没有赶上。     刘邦和汉文帝的庙号,是汉景帝本人为了彰显正统而建,这自然没有汉景帝什么事。     汉武帝已经没有彰显正统的需求,自然不会想到为父亲立庙。     汉宣帝为了彰显正统给汉武帝立庙的时候,汉武帝距离他已经够远了,已经是他的曾祖父了,汉景帝离他更远。     所以,为汉武帝一人立庙,就已经可以满足汉宣帝的需求了,不需要再带上汉景帝这个遥远的祖宗。     王莽为汉宣帝和汉元帝立庙,主要是为了讨好王政君。     他的目的只有汉元帝一个,带上汉宣帝,是因为汉宣帝作为汉元帝的父亲,比汉元帝出色太多,如果不把汉宣帝带上,说不过去。     至于将近150年前的汉景帝,就没有带上的必要了。     等到刘秀为汉宣帝立庙的时候,刘秀是认汉元帝为父亲,认汉宣帝为祖父的,孙子为祖父立庙,理所当然。     至于汉景帝?那已经是快200年前的事了,带上他意义不大。西汉都没有立他立庙,刘秀自然也就不再多此一举。     就这样,汉景帝成为西汉没有庙号的皇帝里,功绩最大、最优秀的一个。     不得不说,在西汉,要得到一个庙号,真是不容易啊,既需要过硬的功绩,还需要一点运气。     你觉得是不是呢?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