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芬兰内战的爆发是一个影响整个国家历史的关键时刻,“红人”和“白人”之间的冲突标志着芬兰内部动态的转折点,导致了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的重大变化。
1917年的俄国革命对芬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导致芬兰于1917年12月宣布独立,俄罗斯统治下的芬兰享有的自治权为随后的内战创造了独特的环境。
随着内战的展开,芬兰出现了根深蒂固的政治两极分化和明显的经济差异,工人阶级的“红色”和资产阶级支持的“白色”代表了对国家未来的截然不同的看法。
1918年1月,由于意识形态分歧和政治紧张局势,美国内战爆发,“红人”主要由产业工人和农村劳工组成,他们挑战代表保守派精英和地主的“白人”的统治地位。
芬兰历史上一直受着邻国的统治,1155—1809年,芬兰受瑞典的统治长达6个世纪,在瑞典统治期间,芬兰仅仅是一个省市的集合,并不是国家实体,受瑞典斯德哥尔摩直接管辖。
因此,芬兰在文化、习俗、社会制度等方面深受瑞典的影响,在1808—1809年间的俄瑞战争中,瑞典战败,将芬兰割让给俄国,芬兰成为沙皇俄国的一个自治大公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作为俄国的对立面一直鼓励芬兰要求独立的斗争,1905年,俄国爆发了大规模的罢工和游行示威激发了芬兰工人,为了保护自己,他们建立了工人赤卫队。
当年4月,在赫尔辛基工人举行了争取投票权的游行,最后该集会吸引了35000人,成为当时芬兰最大的游行示威,经过持续的动荡和抗议,普选投票权于1906年引入芬兰——没有债务、年满24岁不分男女公民均有投票权。
芬兰社会民主党在此期间支持率得到了重大的发展:1904年时才有16000多名党员,而到了1906年时拥有85000多名党员,1907年社民党第一次参加了议会选举,从此开始了其议会道路。
然而社民党的议会主义并没有能反映出芬兰工人们的切实感受,在其进入议会3年后的1910年社民党成员减至52000多名。
1914年芬兰被拖进一战的泥沼之中,这对普通群众而言意味着被禁止罢工并被削减工资,这随之促进了工联主义,两年后社民党第一次获得了议会多数。
内战以“白人”的胜利而告终,他们在德国军队的支持下镇压了“红色”叛乱,“红军的失败导致了芬兰权力动态和内部格局的重大转变,内战之后,芬兰的政治面貌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由倾向保守的白人”领导的芬兰参议院获得了权力,并开始巩固权力。
“红军”的失败伴随着对左派和社会主义分子的镇压浪潮,这进一步加深了政治两极分化,加剧了持续的社会紧张局势。
内战结束后,社会动荡不安,许多“红军”被监禁、处决或流放,土地所有权的重新安置也成为一个有争议的问题,重塑了农村的社会结构。
“白人”实施了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地主利益的经济改革,农业政策旨在加强农村精英的地位,影响劳动者和小农,内战影响了芬兰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
“白人”的胜利和他们与保守势力的结盟促使芬兰被几个国家承认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内战对芬兰的国家身份提出了挑战,因为冲突凸显了内部分歧,并促使人们对该国的政治和社会身份进行反思。
内战之后的时期见证了1919年芬兰宪法的起草,这部宪法旨在建立议会民主,并为政治稳定和代表性提供一个框架,内战的后果为符合各种意识形态立场的政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塑造了芬兰的民主景观。
1918年的芬兰内战引发了国家内部形势的一系列深刻变化,冲突的结果导致权力集中在“白人”手中,他们实施了有利于资产阶级和农村精英的政策。
社会紧张和经济差距持续存在,影响了国家的社会结构,内战的遗产在芬兰走向独立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影响了它的国际认可度。
随着国家在治理和身份的复杂性中航行,它开始了走向政治稳定的旅程,这一点在1919年芬兰宪法的制定中得到了强调。
最终,内战的后果在芬兰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指引这个国家走向复杂的国家建设、政治改革和追求稳定、包容的民主未来。
1918年的芬兰爆发内战,在这之后芬兰国内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18年芬兰内战的爆发是一个影响整个国家历史的关键时刻,“红人”和“白人”之间的冲突标志着芬兰内部动态的转折点,导致了政治、社会和经济领域的。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1918年的芬兰爆发内战,在这之后芬兰国内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918年的芬兰爆发内战,在这之后芬兰国内形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二战中,德国闪击法国战役,法国为何在六个星期内就投降了?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