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不能随便下罪己诏?他们为何经常知错不改?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古代的很多皇帝,之所以不愿意随便下罪己诏,不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最根本的原因,其实就是因为这东西不解决问题!       如果皇帝认错,能解决实际问题,那中国历史上的所有皇帝,估计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写检查了。但问题是,皇帝写检查,绝大多数情况下,除了降低自己的威信之外,什么都解决不了。     比如说古代常见的天灾、瘟疫、土地兼并……这些问题,绝对不是皇帝写一个检查,就能搞定的。而且写了检查之后,大家反而会觉得,皇帝既然在这件事上做的不对,那说明皇帝也没啥了不起的。接下来,估计就会有人利用这件事,开始琢磨怎么造反了。       对于罪己诏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来简单回顾一下,古代到底有哪些皇帝下过罪己诏。看完他们下罪己诏的情况之后,我们大概就能理解,罪己诏在古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了?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一次罪己诏,大概就是汉武帝晚年时期下的轮台诏。这次罪己诏当中,汉武帝自己反思了自己常年对外扩张,给国家带来的巨大压力。所以这份罪己诏,也算是汉武帝对自己一生的一个评价。       但实际上,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下罪己诏的人,其实还真不是汉武帝。第一个下罪己诏的人,其实是汉武帝的爷爷,汉文帝。       而汉文帝下罪己诏的剧情,大概是这样的:公元前180年年中,随着吕后去世,西汉的开国功臣们干翻了吕家,然后接当时在山西那边做藩王的刘恒,过来接班做皇帝。       在这一年九月,刘恒顺利抵达长安,正式登基做了皇帝。而完成登基仪式之后,接下来的三个月里,刘恒用了一连串手段,逐渐稳住了各方势力,坐稳了皇位,避免了自己被架空了命运。       然后,转过年正月,也就是刘恒正式入京三个月之后,有大臣正式上书,提出应该刘恒应该立太子。而收到这份上书之后,汉文帝并没有马上确立太子,反倒是下令一份诏书‘自责’。       在这份‘罪己诏’当中,汉文帝声称自己:德行浅薄,不配做皇帝。虽然已经登基好几个月,但是天下人还是觉得他不太适合做皇帝。既然自己都不适合做皇帝,那要是这时候立太子,自然就辜负大家的信任了。       况且当时的老刘家,还有好多长辈和同辈的诸侯王在世,比如汉文帝的四叔楚王,堂哥吴王,都是很厉害的人,以后把皇位交给他们就行了,没必要立自己的儿子!       然后,等到这封‘罪己诏’下了之后,下面的大臣再次上书,开始驳斥汉文帝的这封罪己诏。大家说汉文帝应该坚持嫡长子继承制,而其他几位老刘家的诸侯王,也逐渐来信,申请让汉文帝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       就这样,在这之后,汉文帝才正式下旨,立自己的长子刘启做了太子,也就是后来的汉景帝。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皇帝下发的‘罪己诏’。而主要的内容,则是在讨论继承人的问题。       不过,如果大家对这段历史稍微熟悉一些,而且看过了这份罪己诏的内容,就不难产生一个疑问。请问:汉文帝的这份罪己诏,真的是在‘罪己’吗?他真的是在向大家做检讨吗?       答案显然不是!       实际上,汉文帝当时之所以下这份诏书,其实就是在用这种形式,来逼迫大臣和诸侯王们表态。他其实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立自己的儿子做太子。如果当时真有哪位诸侯王或者大臣,敢说自己应该做太子,那估计接下来就等着被汉文帝镇压吧!       所以,历史上的第一个罪己诏,其实并不是一份检讨书,而是一种手段,一种逼迫大家认可皇帝的手段!       而接下来,在在汉文帝时代之后,大概又过了几十年,他的孙子汉武帝,就发表了史上最有名的罪己诏,轮台诏。       而轮台诏的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汉武帝在位时期,前期一直在打匈奴。而当匈奴被打回漠北之后,接下来汉朝依然没有停止对外战争,反倒是四处对外扩张。尤其是到了汉武帝在位后期,又开始向西域方向大规模扩张。       虽然这些战争,让西汉的版图大范围扩张,但同时对西汉的国力,也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向西域方向的扩张,因为道路比较远,再加上汉武帝在用人方面出现失误。这就导致最后,汉朝在西域方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结果却收效甚微。       所以,到了公元前89年,当汉朝高层有人提出,要向西域的轮台地区大规模移民,并且进行屯田的时候,汉武帝及时叫停了这个计划。此后,汉武帝就下了著名的轮台诏。       在这份轮台诏当中,汉武帝反思了自己之前的西域政策,然后宣布暂停对西域方向的扩张。       如果我们仔细读过整个轮台诏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其实汉武帝写的这个检讨,态度还是很诚恳的。从字里行间之间,我们也能看得出来,汉武帝确实是在深刻反省,自己之前这几十年的治国政策,他也确实希望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但问题是,当这封轮台诏发出去以后,汉朝很快就发生了一件大事。大概就在汉武帝正式下诏不到一年之后,某天汉武帝睡觉的时候,皇宫忽然就发生了一场刺杀案!       当时刺杀汉武帝的刺客,已经进入了汉武帝的寝宫,差一点就直接手刃了汉武帝。万幸当时这个刺客,不熟悉汉武帝寝宫里面的布置,打翻了东西,让外面的侍卫发现了。然后,汉武帝的身边的一个近侍,拼死阻拦,这才挡住了这个刺客。       而接下来,当汉武帝深入调查之后,汉武帝很快发现,这场刺杀背后的主谋,是一个叫马通的将军。当夜入宫刺杀汉武帝的那个人,就是马通的哥哥,当时汉武帝身边的近臣,马何罗。       而且,等到事情之后,汉武帝查案的时候,更是吓出了一身的冷汗。原来,那一夜的情况,远比他想象的更危险!那一天晚上,不但马何罗已经进入了他的寝宫,差半步就能亲手杀了汉武帝。而且在宫里面,马家其他几个人,也假借汉武帝的名义调兵,差点就控制了整个皇宫。       这是汉武帝在位后期最重要的一场刺杀事件。这个事件,直接导致汉武帝开始规划自己的身后事。而且在这场刺杀事件当中,表现比较好的几个人,后来直接被汉武帝任命为自己死后的辅政大臣。       至于马通家族的这几个人,为何要刺杀汉武帝,后世普遍认为,是他们当年曾经参与陷害了太子刘据。他们怕汉武帝追责,所以才选择刺杀汉武帝。       这个刺杀案,表面上来看,似乎和那份罪己诏没啥关系,是不是?       但实际上,这个马通,恰好就是轮台诏当中,极少数提到的几个人之一!       所以后世很多人认为,马通当时敢造反,敢于成为汉武帝时代唯一一个刺杀皇帝的人,关键其实就在这份罪己诏。在下这份罪己诏之前,马通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之前和太子有过节,可能会被清算,但是他胆子还没达到敢刺杀汉武帝的程度。       可是这份轮台诏颁布之后,汉武帝的形象,瞬间不再完美了。原本在当时很多人看来,汉朝就算出了一些问题,那也是中下层的执行者不力,或者军队士兵不够勇敢。       但这份轮台诏出来之后,大家开始逐渐思考,是不是有可能就是汉武帝的责任?会不会就是汉武帝的命令下错了?       所以,在这之后,马通才敢刺杀汉武帝。       而且,如果我们仔细读过轮台诏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这份诏书,还只是对汉朝开拓西域的问题,进行了一个总结分析,还远远算不上汉武帝自己认错。如果汉武帝真的主动认错,承认很多问题是自己的责任!那么接下来,他还能不能继续做皇帝,会不会有人直接起兵造反,能都会是一个大问题!       有了汉武帝这个例子,接下来,几乎所有的汉朝皇帝,乃至后来绝大多数朝代的皇帝,就直接学聪明了。       后来几乎所有汉朝皇帝,只会在一种情况下,下达这种自责的诏书,那就是天灾!       只有出现日蚀、旱灾、水患以及瘟疫之类的情况时,后来的汉朝皇帝,才会下诏稍微自责一下。但就算是这样,他们往往也会说,这不是自己的主要责任,而是朝中的某个官员不好。       比如说后来汉成帝在位期间,汉朝出现各种问题,天灾更是接连不断。在这种情况下,汉成帝就直接把这口锅,甩给了当时的丞相翟方进。他不但直接给这个丞相赐了一杯毒酒,而且还公开发诏书,向全国说明,各地天灾就是这个丞相的责任。因为他主持政务不力,所以老天爷才发怒降下天灾!       在天灾情况下,就算皇帝认错,那也不是说自己真的不适合做皇帝。相反,这意味着,只有他可以代表整个天下,来向老天爷认错。从法理上来说,这其实反倒是有利于巩固皇权。       而在后来的历史上,真正因为打仗或者人事问题,而下罪己诏的皇帝,其实寥寥无几。而正常情况下,如果一个皇帝,真的是因为自己的错误,而下了罪己诏。那么接下来,皇帝本人要么退位,要么直接自杀或者被杀。       这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明朝最后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在位期间,曾经六下罪己诏。但这其中绝大多数的诏书,都是在检讨天灾问题,而不是说自己策略出了问题。直到最后,等到李自成已经打进了北京,崇祯皇帝决定自尽之前,他才说是自己出了问题。       而当崇祯皇帝主动认错之后,他其实也就没有活路,只能选择自尽。       至于说古代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在古代的权力体制下,皇帝掌握了绝对的权力。如此一来,他们必须得绝对正确,这样才能服众。       而如果皇帝下了罪己诏,承认了自己的错误。那么接下来,皇帝在大臣们面前,就会威严扫地。以后皇帝再下命令,大臣们就会从根本上质疑皇帝的权威性,不再服从命令。如此一来,原本完整的国家机器,就会瞬间崩溃!       那么接下来,要么换皇帝,要么整个国家机器,彻底推到重来。       这个代价,显然是有些过大了。       如此一来,正常情况下,古代的那些皇帝们,出了天灾之外,基本上是不会下罪己诏的。而一旦皇帝自己认错,承认自己在政策上出了问题。那么接下来,国家距离换皇帝,恐怕也就不远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