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陕北红军的四位创建者(刘志丹、谢子长、高岗、吴岱峰)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保留了最后一处圣土。       如果没有陕甘革命根据地,中央红军不知何时才能找到下一个落脚点,或许长征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万水千山只等闲”的中央红军在“屈指行程二万”之后抵达陕北,这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也是出发点。     1、刘志丹(1903年10月4日一1936年4月14日):陕西志丹人,西北红军和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出生于陕西省志丹县金丁镇的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是清同治年间的拔贡,父亲是清末的秀才。从小就展示出了卓越的才华和对共产主义思想的兴趣,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受党组织指派,进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学习。       毕业后参加了了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奔走于多省组织起义的工作。1928年了回到陕西,组织领导了渭华起义,这是刘志丹创建革命军队的起点,后来在此基础上改编为红二十六军。       1936年4月刘志丹率红军东征,在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被敌人子弹击中胸口,光荣牺牲,时年33岁。毛泽东为他题词:“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刘志丹牺牲后留下一个女儿刘力贞,解放后曾担任陕西省第五至第七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2、谢子长(1897年-1935年2月21日):陕西子长人,西北红军和西北苏区的主要创始人。       出生陕西省子长县李家岔镇枣树坪的一个较富裕的农民家庭。1922年考入太原学兵团,毕业后赴各地考察社会。1925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了渭华起义。1934年初,谢子长回到安定后着手恢复陕北游击队第一支队,积极开展武装斗争,率部转战陕甘边,创建革命根据地。       1934年在奔袭清涧河口战斗中,不幸胸部中弹但取得胜利。多次负伤,积劳成疾,终因伤病恶化,在陕西省安定县灯盏湾逝,享年38岁。毛泽东为他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       3、高岗(1905年-1954年8月17日):陕西横山人,开国元勋,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       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横山县高家沟的贫苦农民家庭。在榆林中学学习期间1926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在冯玉祥的西北中山军事学校深造过。       在组织的安排下,辗转于陕北各地秘密开展兵运和学运工作,后成为陕甘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       抗日战争爆发后,高岗留任陕北,担任陕甘宁边区的保安司令员和陕甘宁边区委员会的书记,负责守护革命根据地。可见毛主席是多么器重他。       抗战胜利后,高岗又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任务:抢占东北,主持东北根据地的后方建设工作。在辽沈战役中,负责总后勤解决战争物资,第四野战军入关后,高岗主政东北,成为六大区唯一一个集军政要职于一身的人物,是名副其实的东北王。       1953年阴谋篡夺最高权力败露后,1954年8月17日,高岗服用安眠药自杀。       4、吴岱峰(1903年2月25日-2005年9月19日):陕西子长人,陕甘晋红军早期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人。       出生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市瓦窑堡一个富裕的大家庭。毕业于太原讲武堂,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北伐战争,大革命失败后,参与建立了安徽省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1931年受山西省委派遣,参与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大队,该大队是西北的第一支工农红军。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严重困难之际,临危受命担任陕甘红军游击队总指挥,巩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抗战时期,在延安担负保卫工作,曾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红军大学前身)副校长。建国后,1952年至1955年在中央党校(马列学院)学习,未参与授衔,担任过中央监察委员。       2005年9月19日,吴岱峰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这四位陕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值得我们后辈铭记和怀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