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觉得,历史上秦始皇嬴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但其实这种评价是带有偏见的,并不准确,事实上秦始皇相比起很多后世的“明君”都还要好,尤其是在对待功臣的态度上,都说秦始皇没有杀过一个功臣,这一点就足以看出他的厉害之处了。不过吕不韦对秦国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功劳的,但最后却还是被秦始皇的一封信所杀,那这算不算杀了功臣呢?吕不韦究竟算是一个功臣还是罪臣呢?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吕不韦的贡献灭东周;开疆拓土,夺取韩赵魏大量城池,使秦国成功分割东方六国为南北部分,为统一战争的胜利奠定基础;加强基础建设,兴建郑国渠等水利工程,促进秦国农业生产;招门客,为秦国储备人才;编修《吕氏春秋》,为执政提供理论基础等。
整个《吕不韦列传》就是讲的是吕不韦个人的政治投机和秦朝的政治斗争,无论什么时代的书评,都会把这部列传说成太史公对秦国宫廷的满怀憎恶和轻蔑而描绘出的一幅群丑图。这就吕不韦作为一个政客的形象,可以说是铁板钉钉的丑恶。
司马迁对吕不韦的评论是"孔子之所谓'闻'者,其吕子乎?",孔子对"闻"字的解释"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也就是闻名于世的伪君子的意思。
正所谓人生如戏,清初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吕不韦就是这样一个经历高峰跌入低谷的代表。虽然吕不韦是个悲剧,但是吕不韦机遇和胸怀气魄,古来能有几人?
2、吕不韦是怎么死的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有人告发嫪毐实际并不是宦官,常常和赵太后淫乱私通,并生下两个儿子,都把他们隐藏起来,还和赵太后密谋说“若是秦王死去,就立这儿子继位”。于是秦王命法官严查此事,把事情真相全部弄清,事情牵连到相国吕不韦。这年九月,把嫪毐家三族人众全部杀死,又杀太后所生的两个儿子,并把赵太后迁到雍地居住。
秦王想杀掉相国吕不韦,但因他侍奉先王有很大功劳,还有很多宾客辩士为他说情,所以秦王不忍心处罚吕不韦。
公元前237年(秦王政十年)十月,免去了吕不韦的相邦职务。等到齐人茅焦劝说秦王,秦王这才到雍地迎接赵太后,使她又回归咸阳,但把吕不韦遣出京城,前往河南的封地。
又过了一年多,各诸侯国的宾客使者络绎不绝,前来问候吕不韦。秦王恐怕他发动叛乱,就写信给吕不韦说:“你对秦国有何功劳?秦国封你在河南,食邑十万户。你对秦王有什么血缘关系?而号称仲父。你与家属都一概迁到蜀地去居住!”吕不韦一想到自己已经逐渐被逼迫,害怕日后被杀,就喝下酖酒自杀而死。秦王所痛恨的吕不韦、嫪毐都已死去,就让迁徙到蜀地的嫪毐门客都回到京城。
3、秦始皇杀了吕不韦算是杀功臣吗第一,秦始皇做皇帝时才38岁,正是年富力强。他的个人能力又非常强大,不管是军事指挥能力,还是国家治理能力都首屈一指。他根本就不担心,也不惧怕功臣会发起叛乱。因此,根本用不着对功臣严防死守,或者随便找一个借口杀掉。
第二,秦始皇在建立大一统的秦国前,秦国一直以诸侯存在,而且已经历经几百年。在战国时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发生过造反的事情,所有的臣民都效忠于王,所以秦始皇根本不用担心内部有人造反,能够造反的都是六国残余势力。
第三,即使秦始皇死了,无论他的后代谁当王,都不可能有大臣反,造反的只可能是兄弟,所以无论怎样皇帝还是他们家人当。当世人的思想对此是没有任何质疑的。这一点我们从后来被逼急眼的陈胜吴广才第一次喊出了中国历史上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就可见当时的绝大部分人还没有造反的思想。
第四,刘邦和朱元璋这一类人都是白手起家的农民或者小官吏,不是贵族。所以自然会感觉有人不服,在这种心理下就会去诛杀功臣,毕竟他们能当皇帝,别人就也能当皇帝。而秦始皇是原本就是贵族家庭,根本不会有这种忧患意识,有的只是如何镇压六国残余势力,而且秦始皇还实现了郡县制,不封王,所以也没有多少人拥有兵权,无法造反,自然秦始皇不用杀功臣。
当然,吕不韦也算是帮助过秦始皇治理国家的功臣,但是因为他祸乱宫闱,秦始皇将他全家流放到蜀郡。吕不韦在途中饮鸩自尽。这恐怕不能算秦始皇杀掉功臣吧?
综合来看,秦始皇并没有特意的去杀功臣,而是因为秦始皇主讲法治,而在特殊的背景下,有些功臣它是违法行为,即使这样,秦始皇也并没有直接将他们杀死。
秦始皇杀吕不韦算不算杀功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