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9年七月,是雍正皇帝执政的第七年,江淮一带一直下着大雨,致使水位暴涨,随之而来的就是一场大洪水。知道此事的雍正皇帝立即决定派遣一名钦差大臣前去指挥救灾,然而在选人上却犯难了,因为能够担当此众人的,又能够得到他信任的人没有多少。十三爷怡亲王胤祥前不久病倒了,此刻正卧病在床;深受器重的李卫还在回家丁忧的路上,灾情等不起夺情起复。至于雍正帝身边的智囊张廷玉、蒋廷锡,自然要陪同雍正帝坐镇中枢,也是派不出去的。于是雍正帝让众人推荐人选,张廷玉回答道:死牢里有个现成的。
在这种紧急关头,张廷玉为何敢推荐一个待斩的死囚?是张廷玉一时兴起还是这个死囚非同寻常呢?这个临危受命的死囚叫做章佳·阿克敦,出身满州正蓝旗,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进士及第。自科举制诞生以来,历代王朝都以此为选官手段,进士及第是许多人踏入仕途的关键一步。作为汉人王朝发明的一项制度,科举制显然更加适用于重视农耕文化汉人。这也就导致了以骑射立足的满人,在科举考试中考不赢汉人。再加上汉族的人口基数大,清廷内一味采取科举制势必会使得满人势弱。
为了确保满人对官僚队伍的绝对控制,清朝便在入关之后朝设计了另一项选官制度——捐官。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花钱买官。这种将官位明码标价出售的方式,似乎只在某些王朝崩溃前夕才会出现。然而事实证明,这一看似腐败的制度为了清王朝的政权稳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就导致了另外一个趋势,以八旗子弟为主的满族青年更加不愿意读书参加科举。反正花钱就能当官,谁愿意受那十年寒窗的苦?所以清朝的许多满族官员大都是花钱入仕的,像阿克敦这样的进士,自然也就成了凤毛麟角。
被康熙帝立为八旗子弟的榜样之后,阿克敦的仕途也开始火速升迁。从康熙四十八年(公元1709年)中进士到康熙六十一年(1712年)的13年里,阿克敦连升7级成为了国子监的一把手,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部长兼清华北大的校长了。雍正帝上位后,对阿克敦也是非常器重,将他委派到南方担任两广总督。然而在这里,阿克敦出事了。他上任后大力整顿两广官场陋习,让几乎所有的地方官都敢怒不敢言。所以他刚一被调走,各种举报信就出现在就雍正帝的案头。
对于一些习以为常的陋习,雍正帝选择视而不见,然而有一条却让他勃然大怒。阿克敦居然指使家人向泰国商队索贿,此举无疑让大清这“天朝上国”失了颜面。在盛怒之下,雍正帝将阿克敦夺职下狱,关进了死牢。事实上雍正帝并不想赐死阿克敦,只是这件丑闻必须要有个交代。否则阿克敦就不是斩监候而是斩立决了,这二者的区别只在于是缓期执行还是立即执行。所以在张廷玉的推荐下,雍正帝立马通过了这一建议,阿克敦被火速派往江南治水。《清史稿》载:“上命释阿克敦往江南河工效力自赎。”
对于这一天赐将功折罪之良机,阿克敦自然不敢怠慢,为了治水宵衣旰食。经过他的一番治理,不仅灾情被控制住了,就连河道也被他顺便清理了。为了趁热打铁,阿克敦回京后又主动请缨去西北参战,立下了战功的他终于洗刷了自己的罪过。阿克敦的故事远不止于此,他的儿子阿桂也深受器重,后来更是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名将。阿克敦、阿桂父子一文一武,是雍正、乾隆两朝不可多得的名臣名将。阿克敦戴罪立功的故事也告诉我们:机会只留给有准备且有能力的人。如果阿克敦治水无功,《清史稿》上也就没有这父子俩的一席之地了。
阿克敦与张廷玉什么关系?为何被打入死牢?
上一篇:赵王迁为什么要杀李牧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