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诸葛亮每天能吃一斤米,为何司马懿说诸葛亮阳寿已尽?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对头,最终很多人都还是非常可惜,司马懿熬死了那么多人,最终成功篡权,但诸葛亮“鞠躬尽瘁”,结果自己却被繁重的事务累死了。而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司马懿和诸葛亮的使者之间有一段对话,一直让人感到有些奇怪,司马懿问使者,诸葛亮一天能吃多少饭,而使者回答说能吃一斤米,司马懿就断定诸葛亮快死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一斤米究竟有多少,为何司马懿会因此断定诸葛亮活不久了?这中间有什么门道吗,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诸葛亮五次北伐,兵出陇右,最后一次北伐病死五丈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其所著《出师表》之言。诸葛亮逝世前,司马懿就断言过汝命休矣。

一个历史人物的逝世,我们后人总是要分析一下,不管他是安稳的终于寿限,痛苦的被病症折磨完最后一口气。还是英勇的战死沙场,神秘的暴毙而亡等等,总是有我们今人需要分析的缘由。

更何况是诸葛亮这样一个历史评价各代极高,极为被后人推崇的历史名人,在死前竟然被司马懿这样一个女装大佬(雾!皮一下。不知道的小伙伴查一下梗的来源)事先预测到。

我们不妨以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主要发生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以司马懿大佬的视角来看一看,诸葛村夫死期将至如何被我们预测到。

1.丞相将死之前三国发生的事

这是诸葛亮第五次北伐,北伐前事先便与东吴孙权互通过信书,孙权将会兵分三路进攻魏国,配合诸葛亮的大军一起攻入中原。五丈原军帐中蜀相诸葛亮事无巨细的批改公文,核对账簿。

而诸葛亮的习惯便是事事躬亲。司马懿据守堡垒,按兵不动已有一百多天,无论诸葛亮不厌其烦派许多人到其帐前叫嚣挑衅都一兵不发。东吴传来消息,魏明帝亲率大军抗拒孙权,孙权兵败。

同年秋天,诸葛亮用计诱魏军出兵葫芦沟,然后放火烧断谷口,随后大雨倾泻,魏军死里逃生。此后,司马懿仍按兵不动。

2.丞相死之前司马懿与其的博弈

一日蜀军来使,司马懿不问蜀军之事(问了也是白搭,使者会瞎诌)只问“(孔明 ) 寝食及其事之繁简”,获悉诸葛亮每天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起得很早,吃的很少,每天只吃三升米。

在使者走之后便于左右说道:“诸葛村夫,大约大限之期已到!”。与此同时,诸葛亮还在嘲笑司马懿请旨发兵的闹剧,明显就是与魏明帝合唱双簧,两人皆不想发兵进攻。畏蜀如畏虎。

诸葛亮也依然在惆怅老问题,如何能使司马老贼出兵。

3.丞相已死

蜀军全军都在封锁消息,并把诸葛亮尸体给裹了起来。司马懿获知消息已是多日之后,百姓前来告知的。

回归正轨,整件事情前后,可以看出诸葛亮,殚精竭力的处理军队事务,与东吴的联系,想法设法逼迫司马懿出兵,甚至连账簿都亲自查看。日夜操劳,身体自然开始熬垮了。

三升米,按照东汉末年时候的计量单位换算到今天,一升约为200毫升,一天就是大约600-800毫升左右,一天三顿计算,一顿也就是大约250毫升。

而且古代营养搭配可没有现代充足丰富,更何况是在军营中,主食大米。再者据考证古人饭量由于古代各种条件状况,要比现代人大。食少做多,同为老年人的……不不说错了,老谋深算的司马懿自然就料想到了这一点。

所以说,司马懿的猜测科学合理吗?科学合理。诸葛亮死的正常吗?再正常不过了,现代白领猝死的新闻也频频出现在网页上。

4.关键是司马懿为何这样说

司马懿与诸葛亮身处敌对阵营,私交不厚,自是不可能出于关心诸葛亮身体的角度,向使者询问。

司马懿虽不是诸葛亮朋友但却对诸葛亮很了解,对对方的军队很了解,蜀军长途跋涉至五丈原,五丈原北高东陡,加之,将近半年的僵持,物资消耗巨大,即使有屯田,但也是入不敷出,蜀军士气低落。

身为指挥,诸葛亮自然是坐不住、急躁不安地,加上事必躬亲的性格,身体自然跨了。这是一个机会,涨自己士气,灭敌人的威风的机会。

敌方主帅将死,势必对我军气势有积极的影响。由司马懿亲口说出这个推断的原因,魏军半年来据守堡垒,主帅遭送女装之辱,士兵又遭葫芦沟死里逃生的经历,士气不佳。一来提升士气,给予士兵击退蜀军的希望。二来,消息传出去,灭掉蜀军的士气。只待诸葛亮死后,便全军出击,一鼓作气击退蜀军(未如其所愿)。

这就是城府极深的司马懿看似漫不经心的问问使者孔明身体近况,又漫貌似不经心没头没脑冒出一句,诸葛亮活不长的缘由。

5.结语

不是司马懿套路深不深的问题,而是自古两军对垒,主帅必须谨言慎行,手中握有万数人的性命,无数家庭的命运,更有甚者决乎国家存亡。也是在给我们提醒,史家一句简单言语,背后隐藏着的可能是历史人物心中诸多言语的表现。就像那一句著名的询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