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李治为何会被武则天压制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李治是唐朝第三位皇帝,一般他给人的印象是性格软弱,可能因为有武则天的存在,所以就有了对比。不过李治真是一位懦弱无能的皇帝吗?如果你真这样认为的话,那就是极大的误解他了。其实李治态度也有强硬的一面,他在位期间接连灭掉高句丽和西突厥等,使得唐朝领土达到鼎盛。至于李治在对待武则天方面,的确是比较柔软,但这也不算缺点,试问谁不想要一个李治这样会宠妻子的好老公呢。

李治应该是史上最牛的男人。纵观上下五千年,谁比得上他?除了他本人是皇帝外,他的爷爷、父亲、妻子和两个儿子都是实打实的皇帝,且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还打造了赫赫盛世"贞观之治",他的妻子武则天乃第一个也是正史上唯一一个登基称帝的正统女皇,打造了辉煌的武周天下,为唐玄宗李隆基开创"开元盛世"夯实了不可或缺的基础。

李治并非柔弱懦怯无能之人,其实也是一代雄主,实力与运气皆备,不亚于汉文帝、汉景帝,称"高宗"的确如是;不过他逊于父亲太宗及妻子则天女皇,被其光芒遮挡,兼之身患风眩,也就不那么突出,甚而被矮化罢了。

1、李治当上皇帝并非天意使然

李治于公元628年出生于大唐帝都长安的东宫丽正殿,这位一生来就高贵的嫡三子,"幼而聪慧,端庄安详,宽厚仁慈,和睦兄弟",乃太宗皇帝李世民与长孙皇后所生,自是含着金钥匙长大。3岁时即封晋王,5岁时挂衔"并州都督",深得恩宠。

但这并不意味着李治是必然的皇太子。

毕竟他之上有亲大哥李承乾,按"传嫡传长",李承乾是实至名归的皇太子;即便按"传贤",还有嫡次子魏王李泰、吴王李恪等补缺。李治只是嫡三子,在兄弟中排行第九,轮不到他,一般情况下也只能是王爷到顶。

由此,李治就没去考虑皇储之争,自己该干嘛就干嘛,按着自己的"仁孝"行事,有王室之家也够显赫了,不必奢想其它有名无分的事。

所以,李治的儿提时代过得无忧无虑,分外自然。

9岁时,母亲长孙皇后过世,李治自然而然表露出来的悲伤思念之情,体现出纯真的孝顺,让怀旧、重情的太宗皇帝深为感动,不久即授予李治"右武侯大将军"的待遇。

贞观十八年,太宗讨伐高句丽回朝到并州时,不期生了大毒疮。李治得知,亲自用口给父亲吸毒脓,还扶着父亲的步辇步行跟从多日,让太宗对李治的仁孝更为赞赏。

就在这个时节,太子承乾谋反,魏王李泰又野心突显,公然对太宗言继位后即"杀子让弟",私下却威胁李治别妄动你已太子党叔叔李元昌要好……

雄主李世民只好废了嫡长子、嫡次子,重新召集重臣商议立储。

一方面,由于亲舅舅长孙无忌的倾力支持李治;另一方面,更由于李治的仁孝在李世民心中扎下了根。

李治靠着"不争"与"仁孝",又得亲舅舅的扶持,便于公元643年时年15岁时,被父亲李世民册立为皇太子。

6年后,也就是公元649年,父亲太宗皇帝驾崩,21岁的李治即位,这就是大唐第三位皇帝唐高宗。

2、李治"废王立武"的真相

父亲李世民临终前,仍对皇太子李治关爱有加,特别托咐顾命大臣长孙无忌、褚遂良:"太子自幼仁孝,这都是你们了解的,一定要好好的辅佐他。"

李治称帝后,也非常敬重这些有才有德的元老重臣。在他们辅佐下,大唐江山被打理得井井有条,持续向好。

李治便自得其乐,趁自己美好的青春年华将浪漫刺激的恋爱故事谱陈得尤其"情真意切":

因他还是太子时,就与年长4岁的太宗后宫里的才人武则天一见钟情,还偷偷许下"山盟海誓"。太宗驾崩后,无子嗣的武则天按规制只得去感业寺为尼。

按守孝规定,李治须在三年内,在父亲太宗皇帝李世民忌日时去感业寺进香。由此,李治便与武则天有了互诉衷情密谋后宫的机会。

那时,萧淑妃得宠,不受李治喜欢的王皇后便想着利用武则天打压她,遂支持李治守孝期满后接武则天入宫。

王皇后此举,恰好让李治武则天这对有情人欣喜万分,后来终成眷属。

李治在公元651年愉快地接武则天回宫后,次年即封她为二品昭仪。起初,武则天对王皇后卑躬屈膝百依百顺,事事奉其旨意行事,压制住萧淑妃后,便联合李治,欲取代王皇后之位。

公元655年,李治断然"违先帝之命",排除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元老派的干扰,当即"废王立武"。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士族门阀关陇集团就此殒落,658年,被贬爱州(今属越南之地)的褚遂良病死任上。659年,流放到黔州(今重庆武隆一带)的长孙无忌被逼自杀……

这一记勾拳让朝野嗔目结舌。

高宗皇帝李治哪里是人们所想象中的听话柔弱?他继位后其实早就希望亲政,不愿受人摆布,奈何舅舅长孙无忌的势力过于庞大,只好转向薄弱的后宫,期望通过在后宫立威,打破朝堂上士族势力的威胁。

为此,李治想到了恋人,才智超群的武则天,在武则天出谋划策下,李治此举果然奏效。结果证明,他与武则天实现了双赢,两人在刀光剑影中还演绎了血染的爱情故事。

当然,李治应该对武则天是真情实义的,虽说他有依靠武则天取得君权的企图,实属情理之中。试想,若李治不挚爱于武则天,老谋深算的武则天怎会全力帮助,他又怎能底气十足鼓足这份胆识和作为去仵逆父亲,诛杀舅舅长孙无忌等元老重臣?

3、"永徽之治"印证了李治的担当和作为

李治登基称帝后,其实是大有作为的,他取得了大唐社会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不朽政绩,这就是史上记载的"永徽之治"。

政治上,李治敢于果断下令:罢辽东之役及诸土木之功",缓解自隋唐以来激烈的阶级矛盾。同时积极扩展外交,允许波斯人在长安建袄教寺庙,还于公元667年派军队帮助波斯王子获取王位,与萨珊王国建立联系等。同时,更改了太宗所立的"三日一朝"的规定为"一日一朝",发出勤勉执政的信号。

军事上,于公元657年派苏定方、程知节等将领统兵灭西突厥;公元660年灭百济;公元668年,又派李勣、蒋仁贵等大将灭高句丽,取得一系列辉煌的军事成就。唐高宗时的大唐是版图最大的时候(维持了32年):东起朝鲜半岛,西临里海,北至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

文化上,重建科举制度,于永徽三年(652年),编撰律法《唐律疏义》。人事上,知人善任,提拨受宰相褚遂良打击的韦思谦,受先帝冷落的杜正伦,还毅然清理了高阳公主联络房遗爱等皇室勋贵谋反一案。

民生上,李治尤为关注。设常平仓解决永徽初年的粮荒问题,649年河东地震,即下诏免其地赋税三年……通过持续几年的发展,全国人口还增加了380万户,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故史有载:"百姓阜定,有贞观之遗风"。

4、李治得风眩症带来的历史光芒

遗憾的是,李治称帝12年后,32岁时开始犯风眩症,经常头晕目眩,健康每况愈下,在有才气的武则天提出"建言十二事"后,予以认同,默许其参政。

后来李治见皇后武则天主持政局后野心勃勃,也有废武则天皇后的打算,无奈此时的他风眩症渐重,已目不能视,只好让草拟诏书的上高仪"顶缸"息事宁人。

到公元664年,36岁的李治更难操持国政,政务便逐渐转入武则天手中。武则天奉他为"天皇",自称"天后",这就是高宗朝"二圣"临朝时代。

这在公元674年大唐的诏令中有明确记述:遵皇帝为天皇,皇后为天后,天皇天后临朝称制。

不过,那时武则天仍属"后台"。到683年,李治的风眩症更厉害了,便下诏令皇太子李显代理国政,任命裴炎等一干重臣为同平章事,协理朝政,以制约专政的武则天。

落实好政权移交后,当了34年皇帝的李治不久病逝葬于乾陵,谥号"天皇大帝"。

令李治没有想到的,在他死后的第二年,武则天便将儿子唐中宗李显废为庐陵王,改立另外一个儿子李旦为帝,称唐睿宗;在他死后的第七年,67岁的武则天又将李旦降为皇嗣,自己不再"垂帘听政",从"后台"走向"前台"登基称帝,建立大周天下。

所幸的是,这大周天下国泰民安,社会经济稳步发展。在公元705年武则天82岁时,因宰相张柬之发动"神龙政变"逼宫,武则天叹息之下还位于儿子唐中宗李显。

由此,大唐又恢复李唐天下。公元710年,唐中宗李显驾崩,李旦复位两年后病逝,其子李隆基于公元712年继位,这就是唐玄宗,大唐由此进入有名的"开元"时代。

历史就是这样玄妙,在失而复得、得而复失中向前延展。客观而言,以史而论,李治可谓史上最牛的男人,自己当了34年的皇帝,其爷爷、父亲、妻子和儿子都是实打实的皇帝,上下五千年的中国历史,唯此一人!

作者:李大奎,男,汉族,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