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继位时只有10岁,没办法亲自处理朝政,前十年基本都是靠首辅张居正执掌政务。期间,张居正实行了大名鼎鼎的“张居正改革”,虽然改革进行的不算彻底,但也给民间带来了很大的改观,这段时期明朝发展放在全球来说都是主导地位。不过张居正晚年却和明神宗关系破裂,最后将他满门抄斩,下场惨烈。张居正怎么说也是一大功臣,明神宗为何要下如此狠手呢?
朱明一朝,虽说有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但仍有太多的窝囊事儿,比如明代唯一生前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一代首辅张居正,死后落得一个被朱翊钧抄家的下场。
然而,这不能说明张居正没有水平,而是对于大明宦海看得过于透彻,已经不在乎是否要赢得生前身后名。他曾总结说:“人们怕那些吏,一定要贿赂那些吏,并不是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而是怕他们祸害自己。”
确实,古代胥吏们别的本事不好说,但是“合法”的祸害别人的能力,乃是这些官吏们的看家本领。这是一门“真正”的宦海艺术,种种资源和财富,正要据此分肥并重新调整。张居正可以说是明朝最能干的大臣之一,他深知官场上的种种弊端和权谋,圆熟地游刃其间,居然凭一己之力完成了明朝的中兴大业。
但是张居正也得罪了整座庙堂,他实行综核名实,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级官吏,“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宦海为之肃然。然而,如此高明的大明官场扛纛者,不可能不知道靠天吃饭看风向,不过却对大官怕小吏的官场,仍然是烦恼且无奈。
以大明军伍中的将校升官、论功行赏为例,这本是取决于沙场中斩获的首级,按颗论级,规定得清清楚楚。然而,明朝兵部的小吏,却可以故意把报告上的数字洗去,再填上数字,然后拿着报告让兵部的官员看,说字有涂改,按规定必须严查。
等到武将们的贿赂上来了,这位小吏又可以说,字虽然有涂改,仔细检查贴黄,发现正是该数字,并无作弊。于是兵部也就不再追究。张居正的无奈也在于此:驻守边关的将校们是升是降,权力全在这个小吏的手里,你不贿赂他能行吗?
这个故事在古代是有相关的联系的:武将中的将校级军官,毕竟是沙场喋血,脑袋别在裤带上的营生,这些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幸存者,很少有不冒功的,号称斩首多少多少,其中多有假冒。追究起来,他们砍下来的很可能是无辜他人的脑袋,所谓滥杀冒功。如果没人较真,这些脑袋就是战功,武将们可以升官发财,万事大吉。如果有人较真,这些脑袋就可能成为罪证,这帮将校的罪过则不小。
所以,尽管这些大明王朝的将校军官们在沙场上是万人敌的狠角色,但是他们的命运又确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掌握在这些小吏的手里,尽管他的职位未必及得上麾下的一个伍长或者斥候。然而,这种无奈张居正看得再透彻也徒有无奈,毕竟大吏不可能与胥吏们较真,而且大吏们更不指望从他们手里捞点好处,只是怕他们祸害自己。至于这些小吏是为何养成这些祸害人的本事,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就是因果之一。
明神宗和张居正关系如何破裂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