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看来,一旦做了什么坏事,最终一定会遭到报应的,就算是这一生顺风顺水,那么报应也一定会降临在他的子孙后代身上,一定是躲不过的。这虽然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一直都是很多人深信不疑的事情,而明朝时期第三位皇帝朱棣,很多人就觉得,他就是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遭到了报应,报应的原因肯定就是他夺了皇位,但是他到底遭到了什么报应呢?
朱棣遭到什么报应朱棣,明朝的第三位皇帝,朱元璋在位时被封为燕王,朱元璋去世之后,将皇位传给了长子的儿子,也就是他的孙子朱允炆,朱棣为此心有不甘,于是篡位夺权,夺取了侄子的皇位,在民间一直有传闻,说他登基之后注定没有好下场,甚至断子绝孙。虽然这种说法只是有心人编造的,但朱棣当上皇帝之后22年的时间,却真的没有一儿半女,这是为何呢?难道这真是报应?
关于因果报应这种事情,其实并不说准,虽然我不是很相信,但也不可全否认吧。朱棣当了22年的皇帝,没有生下一个孩子,其实和因果报应没什么关系,这其中肯定是有原因的。1392年5月17人,朱标也就是朱元璋的长子去世,这让众多皇子有了新的准备,没有了太子,那么这个位子该由谁继承呢?
朱棣也算是有心计的吧,在朱标去世之后,朱棣就非常注意自身的修养,开始在父亲面前好好表现,顺从他老人家的心意,以显示自己是一位德才兼备的皇子,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有能力继承皇位之人,因此从这一年开始,朱棣的兴趣便不在家庭上了,而是一心在朝廷。
可是天却不遂人愿,朱元璋的心里或许没人比得上他的长子,导致他爱屋及乌,将长子的儿子立为了皇长孙,将来继承皇位的是他的孙子,选定了继承人之后没多久,朱元璋便去世了。朱棣花了这么多心思,最终还是与皇位擦肩而过,肯定心有不甘,但当时他也不能怎么样,可是偏偏在朱允炆上位之后,开始削藩,压力加上之前的不甘,朱棣便造反了。
造反成功的朱棣开始日以继日的管理国家,勤于政务,这就是他为何没有子女的原因之一。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在于他自身,《李朝实录》这本书中有记载,当时朱棣的妃子贾吕和鱼氏私下与宦官交好,朱棣非常气愤,两位妃子被迫上吊自杀,也在此事之后,朱棣清理了后宫,杀掉了上千名宫女,也就是历史上的“吕鱼之乱”事件。
然而有一个宫女在临死前却说出了朱棣没有孩子的真实原因,书中是这样记载的:临行时,有一宫女诟帝曰: “自家阳衰, 故私年少寺人, 何咎之有?”这句话的意思显而易见,就是说朱棣自己不行,人家才和其他人私通,她们何罪之有,也就是说朱棣在当上皇帝之后,已经丧失了生育能力。
当然《李朝实录》里面记载的是否真实也有待考证,或许在权妃去世之后,朱棣再也喜欢不上任何一个女子了吧,当然就没有兴趣同床共枕了。
朱棣牌位为什么被扔出去朱棣上位后,也同样为了巩固统治,采取削藩手段,而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他设立的锦衣卫便是为了监督官员的一举一动。对外他与蒙古人建立友好关系,多次带兵出征镇压边境,内外皆平后,他将都城迁往北京城。如此看来他着实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帝王,精通谋略。
后世子孙皆是奇葩,对于大明朝的未来建设,根本不重视,连朱棣这样的明君也不被他们尊重,死后多年,他还不得安息,被不肖子孙差点将他的牌位扔出了太庙。嘉靖年间,没有子嗣的明武宗朱厚照从同辈之中挑选了继承人,却没想到继承人新皇帝是个孝顺人,他想让自己的生父进入太庙,太庙只有是历任皇帝才能进入,如此做法完全打破了老祖宗的规矩,大臣们自然不会同意。
可执拗的嘉靖帝竟然是大发怒火,他将反对的大臣当场打死,面对这样癫狂的皇帝,大臣们只能是同意让兴献王进入太庙。可新的问题马上就来了,按照规矩太庙中只能由七位皇帝,开国皇帝必须是放在首位,那么他将心思放在了别的牌位上,然后挑选一位将其挪出,如此才能将他的父亲牌位放进去,嘉靖挑来挑去,打算将关系最远的朱棣挪出来,这遭到了大臣的强烈愤反对,誓死不从,朱棣是明朝史上为数不多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无论如何也不能被扔出太庙。
最终大臣们劝说皇帝把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如此一来朱棣的牌位才得于安然存放在太庙中,嘉靖再次挑来挑去,挑选到了明仁宗,明仁宗的在位时长仅仅一年,政绩不多,所以明仁宗的牌位被搬到了别处,又将兴献王的牌位放进太庙中,如此行为还真是荒诞。再说说朱棣,虽然他被历史书誉为一代明君,但谁都知道他是篡位得的天下,他手上沾满了亲人的血,所以差点被扔出太庙,也是他的报应。
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大帝等。
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明朝建立后被封为燕王。就藩北平(今北京)之后,多次受命参与北方军事活动,两次率师北征,加强了他在北方军队中的影响。建文帝即位后采取削藩政策,不仅监视朱棣,还欲调走他的军队,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建文四年(1402年)取得胜利,在南京称帝。朱棣在位时,政治上改革机构,设置内阁;对外五次亲征蒙古,收复安南,并于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西北置哈密卫,在西南置大古刺、底马撒、底兀刺等宣慰司,又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加强对南海的经营;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为加强对北方和东北地区的控制,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在他统治期间明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文治武功都有了很大提升。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8月,朱棣死于第五次北征回师途中的榆木川(今内蒙古乌珠穆沁),享年64岁。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传位长子朱高炽。明世宗时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庙号成祖。
朱棣为何会遭报应遭到什么报应?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