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看到这个题目,很多人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吧?但是如果翻阅史书仔细看看,隋炀帝所做的很多大事情,其实真的都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比如说大运河,至今依旧在使用,是一个利在千秋的大工程,可是为什么,既然他每件大事做的都没有什么问题,最终却还是亡国了?而且隋朝十几年就亡国,还那么短命,这究竟是什么原因?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二世而亡的大一统王朝,一个是秦朝,一个是隋朝,这两个朝代虽然短暂,却在中国历史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秦朝与隋朝在历史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但是秦二世与隋二世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玩出了帝国的下限,一个玩出了帝国的上限,最终却都将父亲建立的帝国玩的灰飞烟灭。
隋炀帝这个皇帝,在历史上一直都是暴君,昏君的代名词,他荒淫无道,他穷奢极欲,他残暴无比,最终将大隋帝国推进了毁灭的深渊。但是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隋炀帝其实算不上一个完完全全的暴君,或许他只是不会做皇帝罢了。
隋炀帝的罪过想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但是却很少有人细细思考这背后所发生的事情,我在这里并不是歌颂隋炀帝,就像评价隋炀帝的那句“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他只是做了“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事,功过始终都要分开来说。
隋炀帝做过很多很不错的事,首先就是科举,虽然科举首创是他爸隋文帝,但是那会儿科举考试及第的人是不能入朝为官的,直到隋炀帝的时候,科举才真正的成熟,因为隋炀帝开创了进士科。开创进士科应该比单纯的开创科举考试要重要一些,因为这打破了隋朝以前由贵族把持朝政的传统,给了底层民众一个晋升的渠道。有时候真的想不懂,为何后世的文人一个个通过隋炀帝开创的进士科出人头地之后,还要反过头来说隋炀帝一无是处。
其次就是三征高句丽,虽然最终无功而返,但是隋炀帝征高句丽的目的是明确的,也是正确的。最终还是由唐高宗将高句丽灭了,其中的唐太宗也征伐了一次高句丽,后来还经常被韩国拿来拍成历史神剧,对,就是那个被射瞎了一只眼睛的唐太宗。由于高句丽鼎盛时期对中原王朝构成了很大的威胁,所以不管隋炀帝残暴不残暴,昏庸不昏庸,他征伐高句丽是没有错的。
其三,就是修京杭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在中国的历史地位相当于长城也不为过。历史上都说隋炀帝因为想去江南赏花,为了便利就修了条京杭大运河,我在这就只能呵呵了。要知道隋炀帝只是残暴罢了,却并不昏庸,他至少知道修建京杭大运河的利弊,以至于现在,京杭大运河的作用还是不可忽视的。至于修运河去赏花的由来,那就多亏李唐王朝了。
尤其是后世的一些文人骚客,没事就将隋炀帝修大运河所带来的影响与结果拿来大书特书,但是这些文人骚客们却不会去想,曾经的隋炀帝为了修这条大运河,断送了整个大隋帝国,虽然这么说有点夸张。
再看看后世的一些皇帝,比如大明永乐皇帝,其实永乐皇帝干的事跟隋炀帝差不了多少,都是好大喜功,都想一辈子干完几辈子的事,都想做千古一帝,真实的大明永乐皇帝并不像历史书上讲的那样,但是为何永乐皇帝成功了,而隋炀帝失败了?
其实做皇帝也是一门学问,简单来说,就是隋炀帝不会做皇帝,而永乐大帝更会做皇帝,就这么简单。隋炀帝的每一件功业都与后世普通百姓息息相关,所以才有了“功在千秋”的历史评价。但是隋炀帝干的每一件事都跟百姓的幸福感脱离了,尤其是隋炀帝不知道怎么处理君、臣、民之间的关系,所以就有了“巍焕无非民怨结,辉煌都是血模糊”。
隋炀帝拥有绝对的个人英雄主义倾向,这种建立在追求功业的英雄主义过于狂热,以至于忽略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百姓的幸福感,而这远比皇帝贪图享乐、不理朝政给社会带来的破坏力更大。那么以一句话来总结隋炀帝,那“志大才疏”与隋炀帝将非常匹配。哦,对了,隋炀帝的帝号是唐朝给封的,其实隋炀帝本来叫隋明帝的。
隋炀帝的每件大事都是对的,为什么会亡国呢?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