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王勾践剑是国家一级文物,是在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中被发现。越王勾践剑制作十分精美,剑高55.7厘米,宽4.6厘米,重875克。剑身上还刻有“钺王鸠浅”和“自乍用鐱”八个字,证明是越王勾践自己使用的剑。越王勾践剑剑身有着规则的菱形暗格花纹,剑首内铸有间隔只有0.2毫米的11道同心圆,这种工艺以当时的技术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很多人也好奇,剑首的同心圆到底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呢?
在湖北省博物馆中,馆藏着一柄越王勾践剑,也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剑”。考古专家在研究越王勾践剑时,曾发现了不少关于这把古剑的秘密,其中剑首的同心圆图案非常神秘。越王勾践剑上的剑首同心圆,究竟是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呢?
1965年12月,在湖北江陵县城外的郢都故址,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座楚国墓葬群,专家将其命名为江陵县望山桥1号墓,根据墓中文物推测,其墓主人官衔应该是楚国的大司马,地位简直高贵无比。
在望山桥1号墓中,共出土了大量带有楚国风格的文物,其中包括青铜器、漆器、丝织品、金银器以及少量的兵器。
专家们清理兵器时,偶然间在墓室的一角发现了一柄带有黑色菱形的金属器物,当专家们将其细心挖出来后,在场的众人全部惊呆了。该出土的文物是一把长剑,它不仅寒光四射而且还锋利无比,多年的岁月侵蚀只让它生了一层薄薄的锈迹。
专家们在细致的研究了长剑后,对剑身上的8个鸟篆铭文进行了解读,认为铭文上“越王鸠浅,自乍用剑”中的“鸠浅”,正是春秋时期的霸主越王勾践。由此也能推断,该剑应该是越王勾践自用的宝剑。
越王勾践剑曾有过三大秘密,即“剑身不锈之谜”、“菱形花格之谜”以及“剑首同心圆之谜”。对于越王勾践剑剑身不锈来说,的确令人啧啧称奇。因为我们都知道,金属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会很快锈蚀,甚至会被氧化分解得无影无踪。可是越王勾践剑却不同,其剑身之上只有一层薄薄的铁锈,考古人员只轻轻一擦,就让剑身光亮如新。经过仔细的化验研究,专家们才发现越王勾践剑的剑身被镀上了一层金属铬,正是金属铬形成的保护膜,阻止了剑身被空气氧化。
在研究越王勾践剑表面菱形花格时,专家们一直以为它们都是由菱形宝石镶嵌的。可是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专家们用高分子测量技术再次对越王勾践剑进行了检测,终于发现了菱形花格的奥秘。原来古人采用了一种极为特殊的金属处理方法,就是通过对金属中晶体颗粒的细化处理,使金属原子更加紧密,从而达到稳固和美化剑身的目的。
前二者的秘密都被专家揭开了,可到了研究“剑首同心圆”时,专家们却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此精致的花纹设计,究竟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呢?
谈到这里我们有必要介绍一下越王勾践剑上的剑首同心圆。剑首同心圆位于剑首的端部,是由厚度0.2—0.8毫米,间距0.3—1.2毫米不等的多圈薄壁凸棱组成,每个同心圆之间的距离非常均匀并且十分规整。除此之外,在多圈同心圆的槽底还分布着极为细致凸起的绳纹,具有相当高的观赏性。既然同心圆如此均匀,它们究竟是雕刻的还是铸造的呢?
在研究了一段时间后,专家们还是确定了剑首同心圆应该是铸造的,而且铸造的方式非常巧妙。他们的依据也很简单,首先剑首同心圆中的凸线非常均匀,并没有“凹凸有致”的感觉,这是人力雕刻不可能达到的工艺水准。其次剑首部分与剑身部分的颜色不同,可以断定二者是分别加工的。最后剑首同心圆凸棱的槽底有凸 出的绳纹,其造型不可能是雕刻而成。
既然剑首同心圆是铸造而成的,专家们是否能够解密其方法步骤呢?当然能,只是操作步骤有些复杂。专家们为了还原剑首,还特意进行了多次模拟制作。
专家们首先要制作出浇铸铜汁所用的陶范,他们制作陶范所采用的方式,类似于制作陶罐的轮盘法,将一块带齿的车板固定在轮盘上方,再令安装泥坯的轮盘在下方转动,如此就能刮出很多同心圆。在上述工作完毕以后,将带有同心圆的泥坯风干,就可以注入铜汁制作出剑首同心圆了。
不得不说,古人的聪明才智确实让后人敬佩不已,甚至有一些技术连现代科技都无法复制,如此独立的创新精神,的确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越王勾践剑上的同心圆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其工艺水平令人称奇
上一篇:钟离春是怎么成为齐国王后?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