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辅在《三国演义》中的存在感并不是很高,他是董卓的女婿,曾出任中郎将一职。董卓死后牛辅逃至陕地,吕布曾派李肃讨伐牛辅,却被牛辅击败。王允设计除掉董卓后,以为汉室就能恢复正常,没想到董卓旧部再次杀回长安,导致长安彻底沦陷,实际上这也跟牛辅的死有关。可能不少朋友都还不太了解这段背景,下面就为大家做个简单的介绍,感兴趣的话就赶快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战争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九回,发生在董卓残部与吕布交锋期间,相关人物分别为牛辅、李肃和吕布。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王允联合吕布除掉董卓后,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等人逃往陕西,同时上表希望得到朝廷的赦免。不过,司徒王允却态度坚决,不肯赦免李傕、郭汜等人。正当李傕等人惶惶不可终日之际,谋士贾诩提出建议,以为董卓报仇为由联合其他董卓旧部,向长安发动进攻。这一建议得到李傕等人的采纳后,其部众人数急剧增加,兵力达到十余万众。李傕随即兵分四路,向长安发动进攻,其先锋正是董卓的女婿牛辅。
得知李傕、郭汜等人进犯,吕布主动请缨,领兵迎战。但在首战中,吕布部将李肃大败而回。吕布非常愤怒,将李肃斩首示众,自己亲自率部迎敌。牛辅不是吕布的对手,大败而回。当天夜里,牛辅带着心腹胡赤儿及三、四名随从渡河逃跑。谁知胡赤儿将牛辅杀死,并向吕布投降。吕布得知胡赤儿是见财起意杀死牛辅,勃然大怒,又将胡赤儿诛杀。
此后,吕布率众迎战李傕。吕布一马当先,将李傕击败。不过,李傕认为吕布有勇无谋,遂与郭汜、张济、樊稠等人密谋,以一部兵力牵制吕布,主力分两路偷袭长安。
小说中提到的此次董卓残部与吕布之间的较量在历史上的确出现过。不过,事情的起因及经过却与历史记载有着一定的差距。按照小说的描述,牛辅被杀是在贾诩怂恿李傕等人起兵之后。而在真实的历史当中,此事却是在贾诩提出建议之前。据《三国志·董卓传》载,董卓被杀后,吕布命李肃带着朝廷的诏书去诛杀牛辅。牛辅负隅顽抗,反将李肃击败。吕布大怒,将李肃处死。
不过,此后牛辅军中突然出现哗变,令牛辅惊慌失措。牛辅竟然扔下部众,与胡赤儿等五六人逃跑。结果胡赤儿见财起意,将牛辅杀死,并将其头颅送往长安邀功。此后此有了王允不赦免李傕及贾诩建议进攻长安之事。
回顾李傕、郭汜等人重新控制汉末朝廷这一段历史,很多人将责任推到了谋士贾诩的身上,认为正是由于贾诩的建议才导致了汉末局势的混乱。不过,这种观点并不全面。要论及责任,真正应该承担责任的人并非是贾诩,而是诛杀董卓的大功臣王允。正是因为他的决策失误,才导致了汉末王朝的万劫不复。
据史料记载,王允诛杀董卓时,仅仅解决了长安城中的董卓部下,而大部分的董卓旧部仍在。在这种情况下,王允命吕布诛杀牛辅是一招好棋,震慑了董卓旧部,因此才出现了李傕、郭汜等人上表乞求赦免的情况出现。此时,王允应该采用的方法有两个,一是对董卓旧部进行拉拢,将其收为己用;二是先答应李傕等人的要求,然后再进行分化瓦解,逐个击破,最终将其铲除。
不过,此后王允却出现了重大失策。据《后汉书·王允传》载,王允的表态是这样:“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这无疑就将李傕等人逼上了绝路。这时候贾诩及时出现,向李傕、郭汜等人提出了聚众攻打长安的建议,李傕、郭汜立刻意识到只有这样才能挽救自己的命运。
在李傕、郭汜起兵进犯长安时,王允还犯了一个致命的失误,将董卓集团的一位重要人物放走,进一步壮大了李傕、郭汜的力量。据《三国志·董卓传》注引《九州春秋》载:“胡文才、杨整修皆凉州大人,而司徒王允素所不善也。及李傕之叛,允乃呼文才、整修使东解释之,不假借以温颜……于是二人往,实召兵而还。”
这段记载中提到的“胡文才”,便是讨董之战期间董卓大军的前线统帅胡轸,是董卓集团的核心人物。面对李傕、郭汜的进犯,王允竟然将胡轸派去调解,无疑是纵虎归山。而胡轸回到西北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招兵买马,壮大叛军力量。面对彪悍的西北叛军,以王允为首的并州势力功亏一篑,无力回天,这才导致了长安的沦陷及王允的被杀。
王允设计除掉董卓却功亏一篑,牛辅一死长安再次沦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