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一共存在了823年,比周朝还要久,中间更是有百年时间占据霸主的位置。在春秋时期,齐国就是五霸之首,到了战国虽然已无力继续当领头羊,但也是第一梯队的诸侯国。不过齐国的疆域在战国时期并没有得到非常大的扩展,和后期的秦国、赵国、楚国相比,齐国显得像是一个小国,难道是齐国不爱开疆扩土?其实这其中的原因,并不是喜不喜欢这么简单,当时齐国面临的处境要更麻烦一些。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都热衷于开疆扩土抢地盘。尤以楚国为甚,占据了江淮半壁,可惜后劲不足;其次是秦国和晋国,但是后来晋国分裂了,最终由秦国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历史任务。
春秋时期的齐国是春秋五霸中最先称霸的,但是却是开疆扩土最少的。到了战国时期,秦楚继续大规模开疆扩土,就连实力最弱最穷的燕国都北上开疆扩土,可是齐国的地盘却没有怎么扩大。从齐国立国到最终被秦国灭掉,领土面积一直局限于山东半岛,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三四百年间,所有大国只有齐国领土增加最少。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齐国不是没有开疆扩土,而是开的疆相对有限,扩的土相对较少罢了。齐国是武王伐纣后,姜子牙的封地,邻居鲁国就是周公的封地,齐鲁两国盘踞在山东大地,齐鲁也成了日后山东的代称。
平王东迁后,周室衰微,齐国是第一个称霸的国家。当时的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这也为以后齐国的发展定下了基调:通过必要的战争来扩大领土,作为争霸的实力保证,而领土达到一定程度,足够支持争霸后,所进行的战争都是以树立自己权威,捍卫霸主地位为目的,很少出现为扩张领土而进行的战争,也很少去灭亡其它诸侯国。这和秦国不断开疆扩土、蚕食诸侯,以统一天下为最终目的是不一样的。
这种基本国策,在春秋时期的前期和中期还是有可行性以及必要性的。春秋时期,也曾有大国君主想要提前完成统一天下的历史任务,但是由于实力和形势的不允许而失败了。比如楚灵王,对外穷兵黩武,连年战争耗费了楚国多年的积累,先后灭掉蔡国和徐国等国,又威胁吴国,妄想统一天下,最终却在内外交困之中自缢而死。但是到了春秋时期的后期和战国时期,这种基本国策就不行了。战国时期的战争和春秋时期的战争不一样,不是把别人打服了自己当老大了就可以的,而是大规模的兼并战,是打死别人,夺取别人一切土地的生死战了。
再则,齐国的战略空间狭小,三面环海,而且没有山川之险,地理位置确实不是太好,自古以来就没有以此为根据地统一天下的。周成王曾经公开允许齐国征伐其他不服从周朝的蛮夷:“东至大海,西至黄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此范围内,可征讨之。”周成王给齐国划定的这个可征伐范围,比起齐国最初的封地大多了,齐国也没有用多少年就全部收归己有。可是这个范围之外,齐国就不能再越雷池一步了,因为周边全部是姬姓诸侯。
如果齐国要想进一步开疆扩土,首先要面对老邻居鲁国,鲁国是周公旦子孙的封地,与周王室渊源太深,从齐国基本国策的角度看,不好大张旗鼓地侵略鲁国,结果最终便宜了楚国。况且齐国一旦想要吞并鲁国以及泗上诸侯的时候,不远处的晋国一定会来救援,晋国又是超级大国,齐国很难对付得了。
即使到了战国时期,晋国已经解体,齐国想要兵进中原也是很困难的。齐湣王的时候,齐国曾经雄起一把,兵锋直指中原。齐湣王即位之初,齐将匡章就率领齐、魏、韩联军大破楚军于垂沙。其后,齐将匡章率齐、魏、韩联军围困秦国,最终攻破了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燕国趁齐国空虚之机偷袭,齐军班师回国,大破燕国。齐湣王欲借此机会灭燕,燕国派出间谍苏秦欺骗齐湣王,劝齐国转而伐宋。燕派兵助齐攻宋,由于列强阻挠,齐国只能在割取数城之后停止攻宋。
齐国的强大,很快引起其它各国的警惕,秦、燕、赵、魏、韩五国联军大举进攻齐国。齐湣王命伐宋的功臣触子为将领兵抵抗,触子在济水和联军对峙,然后等待联军出现破绽再予以打击。但是急于求胜的齐湣王却强令逼迫触子出战,触子不得不与联军交锋,临阵时又心生犹豫企图退兵,结果被五国联军趁势大败,触子从此不知其所,齐湣王也被人杀掉。
齐国的地理位置决定它不能像楚国一样不断兼并无穷无尽的南方小诸侯国,独吞江淮流域;也不能像秦国可以向西北的狄戎要取土地,甚至吞并巴蜀夺取天府之国;甚至不能像燕赵一样北上,推进到草原。齐国要想开疆扩土就得面对其它六国,弄不好就会像齐湣王一样被群起而攻之,难度太大。
最后,齐国地靠东海,有渔盐之利,西接中原,北燕南楚,交通便利,有着齐桓公管仲时代奠定的良好制度,商业异常发达,百姓都在想着怎么赚钱,很少有人喜欢打仗。齐国即使不再去开疆扩土,也能通过支柱产业来保持国力。齐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依靠强大的盐铁贸易来制约其他六国的。当其它各国加大了矿产的开采之后,齐国便失去了遏制各国发展的能力。
齐国为什么不爱开疆扩土?春秋五霸之首是如何衰落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