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萧何追来的,最后断送韩信性命之人也是萧何,不禁令人唏嘘。很多人说,最后萧何帮助吕后除掉韩信是为了自保,那历史上真是如此么?或许有这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萧何跟刘邦之间的信任也出现了危机。刘邦对于萧何的信任,正好处在张良韩信中间,如果萧何走错一步就会断送自己的前途。韩信死后,萧何也是痛哭并且说出了一句话,或许当时萧何的内心也是充满绝望。
民间有一句俗语叫做“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就是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失败,都是因为一个人而起,现在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身上的特征如果用好了就是他成功的关键,如果用不好那将是祸患的根源。这句俗语其实来源于西汉开国功臣韩信的故事,他是汉高祖刘邦手下的得力大将,帮助刘邦打下了汉朝的江山,最后却惨死于一群妇人之手。
韩信开始成将的道路非常的艰难,三易其主。因为韩信从小家境贫寒,大多时候都是食不果腹,秦末农民大起义的之后韩信就背着一把剑投靠了项梁的军队,但是却没有得到项梁的重用。身怀大才的韩信不甘心只做一个小兵,于是就转到了项羽的帐下,也只是做一个侍卫的官衔,并且因为项羽自身也有非常高的军事才能,韩信向项羽献的一些计策往往不能得到项羽的认可和使用。韩信在项羽的帐下也看不到出头之日,于是就来到了刘邦的手下,没有想到刚到刘邦手下就摊上了有性命之忧的罪,在韩信要被砍头处决的时候刘邦的车夫滕公夏侯婴救了他。
夏侯婴通过韩信的谈吐觉得韩信是一个有才之人,就向刘邦举荐了韩信,刘邦就封了韩信一个不太重要的小官职。韩信觉得刘邦给的这个官职没有太多的让他发挥的余地,于是就去找滕公看还能不能再给个其他的官职,滕公于是就去找了萧何。萧何跟韩信交谈之后也觉得韩信是个大才之人,就去找刘邦让刘邦封韩信一个高官职,刘邦看在萧何的面子上封了萧何一个高一点的但是却没有实权的官职。韩信看这种局面,觉得在刘邦的手下也没有什么发展前途,于是就决定离开刘邦的阵营,去其他地方看看有没有出路。
萧何知道韩信要走之后就赶紧连夜去追韩信,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萧何一走,刘邦误以为萧何叛逃了,心中非常着急,等萧何追回来韩信去面见刘邦时,刘邦看着萧何破口大骂他为何要逃跑。萧何说我没有逃跑,我只是去追一个人。刘邦问追谁,萧何说韩信,刘邦说跑了那么多人你不追,偏偏追韩信,这个韩信有什么好的。萧何说,如果你只是想安心在这做这个汉中王,那韩信对你是没有什么用,如果你是想要打下这天下,做天下的王那出了韩信没有别人能帮你。
当时被项羽赶到巴蜀做汉中王的刘邦,肯定是不甘心只做汉中王的,于是就看在萧何这样大力举荐的份上封韩信为大将军。经过了这么多波折之后,韩信才算是正式走上了事业的正途,而他被封为大将军的重要原因也是因为萧何的举荐,所以韩信开始的成功其实说在萧何是不为过的。而之后他受刘邦之命北上扫平四国,则是他个人的才能。在楚汉对峙的最后阶段,刘项在荥阳对峙,刘邦被项羽的军队围困,而已经灭了齐国的韩信,不但按兵不动还派人来向刘邦请求封为假齐王,就是代理齐国君王的意思。
这其实就是趁火打劫,想要刘邦封他王,刘邦虽然心中气愤,却也没有办法,只得封韩信为齐王,韩信这才出兵帮刘邦解围。之后刘邦得了天下之后,封韩信为楚王,但是心中却对韩信多有忌惮,毕竟韩信的能力和功绩都非常的高,甚至有点功高盖主的意思。韩信手下的蒯通看出了刘邦的心思,劝韩信对刘邦留一手,或者直接反叛刘邦,韩信因为感念刘邦的恩情,没有采纳蒯通的意见,后来有人却高韩信谋反,正中刘邦下怀,于是就逮捕了韩信,虽然最后没有真的杀韩信,却也将韩信由楚王降为淮阴侯。
韩信对此事有点恼恨刘邦,就经常称病不上朝,这也让刘邦对韩信更加的忌惮防备。之后陈郗造反暗中联系韩信,韩信答应做内应,刘邦率兵去平叛陈郗的时候,萧何献计给吕后,假成皇帝已经平叛了陈郗,要群臣进宫拜贺,将韩信骗进朝,最后韩信被关在一个四面被黑布遮挡的笼子里,被一群拿着削尖的竹刀宫女给活活刺死。韩信死后,萧何看着韩信的尸体,顿时哭出了声,并且说“我萧何杀韩信,是为天下苍生。”从萧何大哭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出,萧何杀韩信是于心不忍的,但是如果他不杀韩信,那么韩信和刘邦之间必有一战,而经历了长达7年的战争混乱的天下百姓,实在是太苦了,现在好不容易刘邦得了天下,有了太平安稳的兆头,如果再爆发战争,那么苦的还是天下百姓。
所以,虽然萧何不忍心杀韩信,却也不得不献计杀了韩信,实在是让人唏嘘感叹,而韩信的死也让人太过遗憾,如果韩信能认识到刘邦能共苦无法同甘,及时向刘邦表达忠心,安于现在的地位,也许也不会遭此一劫吧。韩信被杀之后,萧何哭着说了一句话,听后让人唏嘘!
韩信死后萧何说了什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