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勣[jì](594年-669年12月31日),原名徐世勣、李世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人。唐朝初年名将,与卫国公李靖并称。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在唐初诸多将军当中,李绩是唯一一个被后世公认,能够和战神李靖平起平坐的猛人。在演义小说当中,李绩更是成了瓦岗军的军师,成了那位足智多谋的徐茂公。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猛人,却曾有好事者称其为长败将军。
其实,这种说法虽然有失偏颇,但其实也不算完全错误。因为在李绩年轻的时候,确实是打过好几次大败仗。不过,这些败仗,却恰好是李绩能够逐渐成长起来的养分。
如果说,同时代的李靖和李世民,是那种生来就会打仗,而且从不会打败仗的战争天才。那么李绩则是恰好和他们相反,李绩的战争天分,未必有他们那么高。但却可以从一次次的失败当中,吸取足够的经验和教训,最终同样成为真正的顶级名将!
李绩的失败史,说起来有点长。要想说清楚他打过的那几场败仗,我们还得从头说起。
李绩,本名徐世绩,字懋(mào)功。这也是为什么他在演义小说当中,被称为徐茂公的原因。后来,因为他归降李唐立下大功,所以被赐姓为李,改名叫了李世绩。等到李世民登基之后,因为要避讳李世民的‘世’字,所以又改名叫了李绩。
和演义小说里说得不太一样,徐世绩他们家,祖上其实是相当显赫的。徐世绩的曾祖徐鹊,曾任北周濮阳郡守;祖父徐康,曾任北齐谯郡太守。后来北齐灭亡之后,因为改朝换代,徐家略有衰落。到了徐世绩的父亲,徐盖这一代,已经不再做官。不过,徐家祖上积攒下来的家业,还是很可观的。就算不做官,凭借家业成为当地的富豪,还是很容易的。
不过,到了隋朝末年的时候,徐家的小日子开始难过了。因为徐家当时生活在河南浚县一带,这地方在当时属于隋朝重点压榨地区。隋朝的几个超级工程,修大运河、征讨高句丽、造洛阳城,几乎都要从这地方抽调人力物力。所以,经过杨广一番压榨之后,这地方的人也开始纷纷起义。世道乱了,到底都是农民军和土匪,再加上隋朝的官员又经常过来打秋风,觊觎徐家的产业。徐家就算祖上遗留下来的家业再大,也扛不住啊!
所以,当时徐世绩的父亲徐盖,干脆把心一横,直接投奔了农民军。
这一年,徐世绩只有18岁而已。
不得不说,徐家之前在当地,人缘还是不错的。虽然很有钱,但从来不压榨百姓,反倒是经常周济穷人。所以,徐家起义之后,周围很多活不下去的百姓,也开始跟着徐家一起造反,于是徐家父子就轻易拉起了一支队伍,而后加入了当地的一股农民军。
这股农民军,就是由翟让创立的瓦岗军。
徐家父子加入瓦岗军的时候,瓦岗军还只是刚刚起兵,并不是特别强,人数也就只有数千人而已。所以,徐家父子率领这支队伍加入,对于瓦岗军来说,意义十分重大。
大概也就是在徐家父子加入的同时,还有个山东人,也带了一伙队伍加入了瓦岗军。这个人,就是演义小说当中大名鼎鼎的单雄信。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翟让、单雄信还有徐家父子,基本上就是瓦岗军的最高领导人了。
不过,加入瓦岗军之后,徐家父子很快发现,这股农民军和他们之前想得不太一样。虽然在演义小说里面,农民军一般都是正面角色,都是活不下去的老百姓,揭竿而起,反对朝廷的暴政。但在正史上,其实绝大多数的农民军,初期都只是一伙打家劫舍的土匪而已。此时的瓦岗军,就处于这样的状态。
徐家祖上好歹也是时代做官,眼界自然不低。知道继续这样下去的话,瓦岗军迟早会被隋朝官军剿灭,根本没有半点前途。所以,经过仔细思考之后,徐世绩当时向翟让献了一条妙计:不再打劫周围的百姓,而是走远一点,去打劫运河上的商人。
徐世绩的这个办法,对于瓦岗军而言,意义极大。原本瓦岗军只是一伙单纯的土匪,但是当翟让采纳了他的建议之后,瓦岗军不但在周围地区,取得了足够的公信力,而且靠着打劫运河商贾,财力也突飞猛进,可以招收更多的人。没过多久,瓦岗军就扩张到了近万人的规模。
在这个过程当中,瓦岗军也没少被隋朝官军围剿。而徐世绩率领瓦岗军作战的时候,也没少打败仗。不过,有了钱总归是有了根基。所以,此后的一年里,瓦岗军的扩张,还是在稳步进行。
但是,达到这个水平之后,瓦岗军却开始陷入了发展停滞的状态。因为不管是徐家父子,还是翟让或是单雄信,都不是那种搞事情的天才。到了这个规模之后,接下来该怎么发展,谁都说不清楚了。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关键人物的出现,彻底改变了瓦岗军,也改变了徐世绩的命运。
这个人,名叫李密。
虽然在演义小说里面,李密不是什么好东西。但在正史上,李密其实是个相当厉害的角色。李密原本是隋朝贵族,后来因为参加叛乱反对隋炀帝,兵败逃亡,东躲西藏了两年。逃了两年之后,李密终于决定,加入瓦岗军,通过农民军实现自己的报复。
加入瓦岗军之后,李密帮助翟让,迅速整合周边的农民军势力,扩大影响力,同时又击败了隋朝名将张须陀。而后以荥阳为中心,占领了很大一块地盘,成了一股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军政权。再之后,李密又率领瓦岗军,一路攻占了隋朝最大粮仓之一的洛口仓。凭着洛口仓的粮食,李密迅速招募灾民,扩充农民军兵力,一跃成了拥兵近三十万的强大农民军。
对于徐世绩来说,渊博的家学,算是他在打仗方面的第一个老师。但徐家祖上并不是将军,所以能够叫徐世绩的十分有限。而李密,则是徐世绩的第一个实际意义上的老师。在李密加入瓦岗军之后,徐世绩按照李密的指引,南征北战,打了不少胜仗。在此期间,徐世绩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从一个野路子出身的农民将军,逐渐变成了一个能够领导千军万马的能将。
然而,好景不长的是,随着李密逐渐势大。瓦岗军内部的领导者的问题,开始逐渐暴露出来。原本瓦岗军是由翟让创立,也是有翟让做老大。但李密加入之后,瓦岗军的实际领导权,却逐渐落到了李密手里。对此,翟让最初倒也很识趣,直接把首领的位置让给了李密。然而此后,李密却逐渐发现,只要翟让存在,他的领导地位,就始终会受到威胁。
所以,李密最后决定,邀请翟让吃饭,然后趁机干掉翟让。
在那场酒宴上,李密趁机干掉了翟让。但同时,乱战之中,徐世绩也被砍了一刀。作为瓦岗的元老,徐家父子一直被视作翟让那边的人。多亏了李密惜才,让人及时住手,徐世绩这才保住了一命。
此后,李密获得了瓦岗军的全部领导权。徐世绩也没有想要替翟让报仇的意思,直接归降了李密。在徐世绩眼里,李密或许本就是老师一样的人物,是值得他尊敬和服从的。而这场内乱结束之后,李密开始领导瓦岗军,进攻洛阳。经过一场大战之后,瓦岗军顺利击溃了洛阳守军,却因为当时天气寒冷,不得不暂时退去,只能等到第二年春天再来进攻。
然而,就在第二年春天刚刚到来,李密准备继续进攻洛阳的时候。江都那边却忽然发生了兵变,杨广被麾下的禁军勒死,麾下十多万精锐,尽归宇文化及所有。为了防止腹背受敌的局面出现,李密果断和洛阳议和,转头去打宇文化及。
在打宇文化及期间,徐世绩镇守黎阳,在关键时刻,和李密内外夹击,大败宇文化及,立下了大功。最终,瓦岗军经过一番苦战之后,也确实击溃了宇文化及。但就在这时,已经在旁边恢复实力的王世充,忽然率军前来偷袭。瓦岗军此时正是人困马乏的时候,自然抵挡不住王世充,最终被打得惨败。
瓦岗军战败之后,徐世绩率领本部兵马,撤退回瓦岗军的地盘。然而作为首领的李密,却带人前往关中,企图通过借助李渊的力量,东山再起,击败王世充。可惜李密到了长安之后,李渊识破了他的计谋,根本不给他一兵一卒。后来李密发现李渊的打算之后,想要再逃回瓦岗军的地盘,结果却被李渊的麾下给截杀了。
李密被杀之后,徐世绩的处境,就很微妙了。
一方面,此时的徐世绩,刚刚二十多岁,便手握重兵,而且拥有了一片相当大的地盘。如果徐世绩愿意的话,完全可以自立为王,称雄一方。但另一方面,徐世绩也很清楚自己的能力。徐世绩知道,如果自己真的独立称霸的话,用不了多久,自己绝对守不住瓦岗军的地盘,绝对会彻底败亡。而且,当时李密也还活着。如果徐世绩自立为王的话,瓦岗军内部能有多少人听他的调遣,也是个未知数。
所以最终,徐世绩直接投降了李唐政权,而且是带了原属于瓦岗军的大片地盘,投降了李渊。
对于李唐政权来说,徐世绩的投降,自然是一个天大的喜事。所以,徐世绩投降之后,李家直接给徐世绩赐姓为李。也正是从这时开始,徐世绩改名为李世绩。
李世绩加入到了唐朝这边的同时,因为地盘已经到手,所以李渊就对李密下了杀手。此时的李世绩,因为已经归降了唐朝,所以也无可奈何,只能听从唐朝方面的安排。
李世绩加入唐朝方面之后,李渊让他继续镇守瓦岗军的地盘,企图从两面包抄,围攻洛阳的王世充。但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印证了李世绩之前的猜测。瓦岗军经过之前的大败之后,本就人心涣散。再加上李密被杀,早已成了一团散沙。虽然他投降了李唐政权,但瓦岗军下面的很多小股农民军,还是各有打算。所以接下来,当瓦岗军周围的几个强敌,比如王世充、窦建德之流,开始围攻瓦岗军的时候,李世绩根本抵挡不住。
此时的李世绩,虽然称得上是能将,却还远没到后面横扫天下的时候。所以,当窦建德率兵前来进攻的时候,一场大战之后,李世绩被打得丢盔弃甲。甚至就连他的父亲徐盖,都被窦建德抓了俘虏。
在此之前,徐世绩或许打过很多败仗,但唯有这一仗,算是真正的大败,真正开始决定他的命运。
父亲被抓,李世绩虽然逃了出来,但为了父亲的安全,还是不得不暂时投降了窦建德。刚刚投降了李唐政权,现在又投降了窦建德。这对年轻的李世绩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打击。此后,窦建德以李世绩的父亲为人质,要挟李世绩必须帮他镇守黎阳。
为了救出父亲,李世绩想过很多办法。比如先在窦建德麾下征战,取得其信任之后,再找机会杀了窦建德。然而最后,这个计划却因此败露,李世绩不得不率领几十个亲兵,开始逃亡,最后再次逃到了李唐政权那边。
李世绩叛逃之后,李唐政权和窦建德双方,都给出了回应。窦建德认为,李世绩是心怀故主,是个好人,所以并未杀了他父亲徐盖,只是将其继续囚禁起来。而李唐方面,则是认为李世绩忠心于李唐,所以对李世绩更加的信任重用。
再次回到李唐政权这边之后,李世绩被派到了李世民手下。
从年龄上来看,李世民其实比李世绩还要小五岁。但在打仗方面,李世民却成了李世绩的第二个老师。在李世民麾下作战的时候,李世绩再次学到了很多东西。开始从一个能将,向一个独挡一面的猛将进阶。
李世绩加入李世民麾下后不久,李唐政权便开始再次对洛阳的王世充开战。此后,在李世民的领导下,李世绩率兵接连取得大胜,唐军很快就将王世充围困在洛阳城内。再之后,窦建德趁机率兵前来,企图一石二鸟。但李世民却亲自率领麾下精锐,据守虎牢关,而后趁着窦建德大军松懈,亲自率军冲击窦建德大营,一战生擒了窦建德。
洛阳之战结束后,李世民一战定双王,唐朝名义上也就彻底统一了整个北方。当李世民带着俘虏的王世充和窦建德,返回长安献降的时候,李世绩就跟在他身后,享受了极高的荣耀。而随着窦建德被击溃,李世绩的父亲徐盖,也得以安然返回了长安。
但是,在这之后不久,徐世绩就又遭遇了人生当中的另一次惨败。
返回长安献降之后,李世民因为功劳太大,被李渊忌惮,所以被留在了长安,暂时担任文职。而李世绩则是被派遣回山东、河南一带,接收窦建德的地盘。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窦建德刚刚在长安被杀之后不久,他的部将刘黑闼,就再次起兵造反,而且很快就势不可挡。
刘黑闼起兵之后,李世绩因为兵力不足,想要撤退,但途中却被刘黑闼率兵追上,打得全军覆没。事实证明,此时的李世绩,虽然是一个能够独挡一面的猛将。但在刘黑闼这种能够和李世民正面硬刚的名将面前,还是不够看的。
此战之后,李世绩被打得全军覆没,但好歹自己逃了出来。而后不久,刘黑闼横扫整个山东、河南地区,李渊也因此不得不再次派出李世民这张王牌。双方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后,李世民总算打败了刘黑闼,李世绩也再次在李世民麾下,立下了不少功劳。然而刘黑闼战败之后,却并没有被抓住,而是逃往了突厥。等到李世民撤退之后,这哥们又回来搞事情了,而且很快又收复了原本的地盘。后来,李渊派太子李建成过来领兵,积极笼络当地的士族,这才算彻底解决了刘黑闼。
在这场战争的末期,李世绩曾独自率军,击败了依附刘黑闼的徐元朗,拿下了兖州。此时的李世绩,虽然还无法和李世民这个级别的名将相比,但和其他一流猛将相比,已经很强了。
而在这之后,李世绩又遇到了自己的第三个老师。
这个老师,就是李靖。
打完徐元朗之后,恰逢江淮地区的农民军领袖辅公祏,发动叛乱。辅公祏叛乱之后,李渊命令李世绩和李靖,从两个方向进攻,夹击辅公祏。在多路唐军的夹击之下,辅公祏很快败亡。但在这个过程当中,李世绩和李靖在同一个战场上战斗,也从李靖身上学到了很多宝贵的战法。
解决了江南的辅公祏之外,因为北方的突厥蠢蠢欲动。李靖和李世绩二人,又几乎被同时调往山西,负责当地的防务。被调往山西之后,在和李靖共事期间,李世绩再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且,在和突厥人的战斗当中,李世绩也不断验证自己之前的所学,渐渐开始融会贯通。
此时的李世绩,终于开始从一个猛将,逐渐成为了顶级的名将,成为了足以和李靖、李世民并列的顶级名将!
武德九年,玄武门事变爆发的时候,李世绩因为身在边境,所以并未参加玄武门事变。但这倒也并不影响他在李世民心中的地位,因为此时的李世绩,已经成了整个唐朝范围内,第三能打的顶级统帅型人物,仅次于李世民和李靖而已。
在李世民登基的同时,因为避讳李世民的‘世’字,从这时开始,李世绩也改名叫了李绩。
一路走来,李绩的名将之路,显然是十分坎坷的。但同时,成为顶级名将之后,李绩便再无败绩。此后的几十年里,李绩率兵先后击败了突厥、薛延陀、高句丽等诸多强敌,而且再也没打过任何一场败仗。
从李绩的故事当中,我们不难得到一个启发:名将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虽然历史上确实有像李世民、李靖这种天生就会打仗的猛人,但更多的时候,很多人还是在一次次失败当中,逐渐成长起来,最后成长为真正的绝世名将。
所以,失败其实并不可耻,甚至可以说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最关键的,是如何在失败当中,找到失败的原因,并且加以改正。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成为真正的‘绝世名将’。
与李靖并称的李勣,为什么有人说他是长败将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