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人都在说这个朱元璋的事情,小编就一直觉得这个李善长是真的挺厉害的,朱元璋也厉害,但是就是有一点点的是这个朱元璋好像非常多疑,稍微对自己有威胁的人都会杀掉,这个李善长就是的,话说李擅长已经80岁了,还是被朱元璋杀了,那么这到底是为啥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朱元璋杀李善长跟他是不是已经年暮没有任何关系,重点在于在朱元璋看来,只有李善长死了,这大明的天下才能稳如磐石,万世一系。
1、李善长——朱元璋的萧何
李善长,字百室,安徽定远县人,爱读书而有智谋,自朱元璋创业伊始就携家追随,因为善于调护诸将之间的关系,量材用人,使其各得其所,深得朱元璋器重。随着朱元璋建号开国,水涨船高之下,成了明朝初年惟一一个没有战功却被封公爵的文人,此外他还是大明朝的开国宰相,朱元璋的秦家翁,同时拥有可以免死两次的丹书铁券,风头之盛,一时无两。
但即便有此三重保险,却依旧没能保下李善长的项上人头,在洪武二十三年,因为涉嫌胡惟庸党案,满门七十余口悉数被杀。
2、祸从口出——犯了朱元璋的忌讳
洪武十三年,胡惟庸因为“沟通宿将,意图谋反”而被株连九族,当时涉案人员多达三万余人,但案件远未就此结束。
洪武十八年,有人举报李善长的弟弟和侄儿与胡惟庸“通谋”,朱元璋考虑到李善长的劳苦功高,并未深究,只是将其软禁在崇明岛。
洪武二十三年,李善长的亲戚丁斌犯罪被抓,严刑拷掠之下,丁斌供称:“胡惟庸造反之前曾四次劝李善长入伙,第一次被李善长严词拒绝,第二次,胡惟庸答应事成之后,淮西之地尽数相赠,封李善长为诸侯王,李善长心动;第三次,为密室之言不得而知;第四次,李善长表示自己年事已高,让他们自行安排。”谋划既定之后,李善长和胡惟庸为了避人耳目,从此早朝相见,只是点头示意,并无言语交流。同年,李善长又向汤和借调官兵,大兴土木,如此一来,更是严重触犯了皇帝的忌讳,雷霆震怒的朱元璋以“元勋国戚,知逆谋不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李善长全家以及“陆仲亨与唐胜宗、费聚、赵雄、宋濂”等人全数羁押,或处以极刑,或流放荒蛮,自此,淮西勋贵集团几乎被一网打尽。
3、醉翁之意不在酒的株连党案
在李善长被诛杀的当年,以解缙等人为首的文官就开始为其鸣冤,猜忌骁悍的朱元璋却出奇的沉默,置若罔闻。
中国古人向来强调“见机而作,功成身退”,可李善长不但不能行此良策,而且年纪越大越贪恋权势,朱元璋打天下主要倚靠淮西乡党,而李善长又是淮西勋贵集团的领袖。所谓翻身农奴做主人,原本就拙劣寡识的淮西勋贵集团,一心想着荣华富贵,荫庇子孙的他们迅速腐化,蜕变成了当年他们誓死反抗的人,为了巩固九死一生才打下来的革命果实,他们呼朋引伴、结亲媾婚联成一体,围绕在李善长的周围,牢牢把控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权利,极力打压非淮西勋贵集团的所有人士。
深知马上打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朱元璋,在建国之后面对势力庞大,骄悍霸道的淮西勋贵集团却显得无能为力,当年出生入死的兄弟现在成了他最大的肘患。为了稳住淮西勋贵集团,他刻意打压以刘伯温为代表的浙东士人集团,甚至还开设“南北两榜”的进士择取制度。但,养虎终遗患,生性残刻且雄猜霸道的朱元璋为了稳固朱家的天下,在忍耐和纵容之中举起了血淋淋的屠刀,果断和决绝的劈向当年这帮兄弟。
4、李善长也算死有余辜
自古功高震主者身危,李善长身负不世之功,却不知进退之道。所谓“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小吏出身的李善长终究没有规模宏大的大局观,也没有把握时局的敏锐度,对帝王心术更是无从感知,以至于当止而不能止,当退而猛进。天下动乱之际尚且能够存身保富贵,可一旦寰宇澄清,当年的多谋善辩反而成了怀璧其罪,数千年的历史中无时无刻不在重复着这样的历史悲剧。
同是小吏出身的北宋赵普也是不学无术,所幸的是宋太祖赵匡胤要比朱元璋仁厚宽爱的多。所以“外饰其公,内谋其私”的赵普虽然屡遭贬谪,却终究得以善终,并且还落下“两朝宰辅”的美名。
李善长的死,固然是朱元璋残苛寡恩,豺狼心性容不得功臣名将,但细思之下,他的言行举止,放浪恣肆,无所避忌,又何尝不是遭忌人主,自寻死路呢?
朱元璋为什么要杀接近80岁的李善长?
上一篇:秦国子傒结局
下一篇:嬴政是如何拿回权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