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长平之战的起因,是源于赵国接受了上党郡,这才引来了秦国对赵国的攻击,而长平之战又让赵国元气大伤,灭亡基本上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看是什么时间了。而当时赵国其实本来也是有两种选择,一种是选择接受上党,另一种是选择不接受,赵国做出了第一种选择,得到了这样的结局,那么如果赵国做出第二种选择,也就是不接受上党郡,那么赵国后来的命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赵国为什么接受上党公元前262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地区爆发了一场举世瞩目的大战,历史上称之为“长平之战”,这次战争堪称战国乃至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秦赵两国前后兵力共计投入100万。
这场战争历时三年,最终以秦国的胜利而告终,而赵国的45万大军之后被秦国名将白起坑杀,经此一战,赵国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无力抵抗秦国,而秦国也加快了统一天下的步伐。
现在的历史认为,当年赵孝成王接受韩国上党郡实在是一个昏招,因为本来秦国的怒火是对准韩国的,可是赵国无功受禄直接让秦国将矛头对准了他,当时赵孝成王特地问两个宗室大臣赵豹和赵胜:赵豹认为不应该接受,因为这会导致秦国的怒火,赵国会有灭顶之灾;而赵胜认为这是韩国仰慕赵国,而且三晋本是一家,天上白白掉下这么大一块地盘,不要白不要。
事实上两人的说法都有各自的道理,然而现在很多人都是认为赵孝成王实在不该是接受上党地区,因为这是一个火坑,而赵孝成王摆明了往里跳。
然而事实上这不能怪赵孝成王,因为当时上党地区当时拥有将近17座城池,这么大一块肥肉谁都眼馋的,更何况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如果当时赵国不接受上党地区的话那么接下去的秦赵博弈赵国会死的更快:
2、赵国不接受上党死的更快上党位于今天的山西长治地区,在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此地地势险要,周围都被群山包围,所以也决定了他的战略价值,所以这也是秦国为什么不惜同时和韩赵两国开战也要得到上党的原因。
上党地区的争议还要追溯到当年韩赵魏的三家分晋时期,当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原晋国的上党地区则被一分为二,然而所不同的是,韩国分到的上党地区有太行山脉作为屏障,这就决定了他的军事价值;而赵国分到的上党地区是一块肥沃的土地,然而却无险可守,这对于赵国来说不得不说是一个失误。
在以前赵国上党地区还有韩国的上党地区拱卫着,然而秦国花重金拿下了上党就意味着从此之后赵国上党地区将直接暴露在秦国的铁蹄之下,而赵国上党地区又无险可守根本无法抵御秦国,而赵国上党地区一旦被秦国攻占那么整个邯郸都会暴露在秦国的攻击范围之内,他们可以随时跨过太行山脉攻击邯郸。
而假设赵国如果能够得到这块地区,那么无疑可以遏制住秦国东进的道路,这对于当时的赵国来说不是难事,同时当时韩国的上党地区是韩国仅次于南阳的大郡,历代国君都对其重点开发,当时上党地区的人口、田亩数量都是足以令人为之疯狂的。
而赵国一旦得到了韩国的上党,凭借其地利上的优势以及人口足以可以抵挡秦国的进攻,就跟平原君赵胜说的:“拥兵百万经年累月都不一定能得到一座城池,现在天上白白掉下一个郡”。
所以赵国的战略价值摆在那,如果赵国不接受的话,那么整个赵国都将暴露在秦国的铁蹄下面,甚至长平之战提前爆发也说不定,因为收拾了韩国下一个就是赵国了。
3、接受上党不是错,没有好好利用上党的资源才是根源然而赵国君臣在这个方面不得不说是一个短视,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上党地区的肥肉,却忽略了上党地区的战略价值最终在长平之战之中一败涂地。
韩国将上党献给了赵国,可是赵国却没有好好珍惜这块战略要地,秦国得知韩国的举动之后自然是震怒不已,调集了重兵围攻上党。
当时上党已经属于赵国,原属于韩国的居民也已经归属赵国了,可是赵国却任由原韩国军队去抵挡秦军,自己则置身事外。
而韩国军队怎么可能会是秦国“虎狼之师”的对手,最终三下五除二就被秦国打趴在地上,而上党最终也重新落于赵国之手。
而走到这一步赵国在战略上已经输了:首先论综合国力他们是绝对不如秦国的,可是却甘冒风险拿下上党;其次拿下上党一切都好说,可是他们不懂得利用上党地区的地理优势来阻挡秦军,反而坐视秦国攻下了上党。
而上党一丢,整个赵国都已经暴露在了秦国的攻击之下,所以到这为止赵国可以说是得不偿失,顶着秦国的怒火却最终什么都没有得到,反而被迫和秦国决战,然而以赵国当时的国力能够和秦国相抗衡吗?不能,所以后来长平之战的结局在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所以小编认为,赵国本身接手韩国的上党地区并没有错,因为上党地区的优势摆在那,如果赵国不吃下这块肥肉而是由秦国吃下那么赵国的处境则更危险,而赵国的错就在于他们当时并未利用上党地区的战略优势,没有第一时间派遣赵国精锐部队进驻上党致使上党得而复失,而“长平之败”的结局从这就可以预料到了。
赵国如果不接受上党,能避免长平之战吗?
下一篇:耿恭十三将士归玉门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