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很多人不是很理解,王莽曾经被太后封为“假皇帝”?假皇帝这个词现如今看来,就是冒牌货的意思,假冒的一个皇帝,用这个称号赐给王莽,难道说太后已经看穿了王莽的心思?但这样将一个假皇帝的称号赐给王莽,这样的举动又是什么意思呢?其实有很多字词的含义,在古代和现代是并不太一样的,那么假皇帝这个词在当时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和我们现在理解的是一个含义吗?下面就让吾爱诗经网的小编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1、假皇帝是什么意思假皇帝,是王莽代汉建立新朝之前的称号之一。公元5年,汉平帝刘衎病死,王莽为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不利于自己操纵政局”,便拥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并呼为“孺子”,意为“小孩”,史称刘婴为孺子婴。太后王政君被迫诏令王莽“居摄践祚,如周公故事”,暂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代理皇帝,假为代理之意)”,又称摄皇帝,尊年仅17岁的孝平皇后[即王莽的长女王嬿]为皇太后,并改次年(公元6年)为居摄元年。王莽虽称“假皇帝”,但在朝廷中称“予”,在朝见太皇太后王政君时,必须恢复臣子的礼仪,须自称“臣”。王莽在宫中的值班室被称为“摄省”,官署被称为“摄殿”,府第被称为“摄宫”,其公文称“制”。
公元6年4月,安众侯刘崇鼓动刘氏宗室反对王莽,但最终失败。群臣复白:“刘崇等谋逆者,以莽权轻也。宜尊重以填海内。”五月甲辰,太皇太后王政君下诏命王莽朝见太后时可自称“假皇帝”。
公元8年腊月,王莽把汉朝改为新朝,自己称为“新皇帝”,史称新朝建兴帝,简称为“新帝”。废孺子婴为定安公(也作“安定公”)。
2、太后为何封王莽为假皇帝王莽这人我们都知道,专权骄横,到了后期基本上整个汉朝都听是他说了算。公元5年,汉平帝刘衎病死,王莽为避免“年长的新皇帝登基、不利于自己操纵政局”,便拥立年仅两岁的刘婴为皇太子。两岁的小屁孩能干什么,这一来天下基本就是王莽做主了。
但是他还不满足,想要当皇帝却又觉得时机不成熟。于是逼迫他的姑姑,也就是太后王政君下了个诏令,让王莽效仿周公辅佐成王的做法,以摄政名义居天子之位,称“假皇帝”又称摄皇帝。看到这里懂了吧,人家王莽这个假皇帝不是假的,是代理皇帝,假在古文中是代理之意。
王莽虽然是个代理皇帝,但居然改了年号,在他的授意下第二年也就是公元6年被改为居摄元年,很显然这个赤果果的年号跟小皇帝无关,就是给王莽准备的。
王莽虽然很嚣张,但毕竟还只是的“假皇帝”,有些该做的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他在朝堂上不敢称“孤”、“寡人”,而是自称“予”。他在宫中的值班室被称为“摄省”,官署被称为“摄殿”,府第被称为“摄宫”,其公文称“制”。虽然太皇太后王政君封了他的“假皇帝”,而且准许他在太皇天后面前自称“假皇帝”,但是在太皇太后面前他仍需保持臣子的礼仪。
很多人摄于王莽的淫威都乖乖默认了他的嚣张,可也有很多人反对,像时任东郡太守的翟义就看出了王莽的野心,第一个起兵表示反对。这次起义的规模很大,人数最多的时候有10万之众,一度震动长安,可惜很快被镇压。事态平息后,王莽心想,既然你们反对我当这个“假皇帝”,那我成为真皇帝不就得了么。
于是,他把居摄三年(公元8年)改为初始元年,之后53岁的王莽自立为帝,国号为“新”建立了新朝,“假皇帝”终于转正成了“真皇帝”。可惜他的篡汉行为不得人心,加上很快爆发的农民起义,他这真皇帝每当多久就灭亡了。
3、王莽的结局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因此于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时,各地农民纷起,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
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王莽被起义军战士(商县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就向杜吴问王莽的尸身在哪,杜吴告诉他在“室中西北陬间”,公宾就斩了王莽的首级,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杀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体。百姓们听说王莽的首级在宛市,‘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新朝灭亡,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公元295年晋惠帝时,洛阳武库遭大火,遂被焚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