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是唐朝中期谋臣,他被认为是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三朝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李泌一生成就颇多,那今天是主要讲讲李泌计困吐蕃的故事。其实唐朝和吐蕃之间的战事持续了有近300年,安史之乱后,大唐国力逐渐走衰,吐蕃崛起趁势对唐发动进攻,占领了唐朝大部分的领土。后来李泌献上平蕃策,联合周边等国共同遏制吐蕃,形成“贞元之盟”,这才化解了唐朝的一大危机。
隐士李泌在中国古代,出现过很多有名的谋臣,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楚汉时期的张良,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商周时期的姜子牙,等等。
这些人虽然没有亲自上阵厮杀,但却凭着过人的远见卓识,在战略上制定了应敌策略,从而达到了消灭敌人的目的。唐朝时期的李泌,也是这样一个远见卓识的谋臣。
李泌出生于唐玄宗时期,祖籍辽东郡,是北周太师李弼的六世孙,父亲李承休曾担任过县令,李泌可以说是名门之后,也因此,李泌自幼便熟读经书。他七岁的时候,便已经熟读黄老、列庄,被人们称之为神童。成年之后,李泌长年在外游历,探究神仙之术。
天宝年间,李泌奉诏入朝,讲授道学,并被唐玄宗封为待诏翰林,并负责教导太子李亨。后来因为遭到杨国忠等人的排挤,最后离开了朝廷,做起了隐士。
之后不久,安史之乱爆发。为了镇压叛乱,唐朝抽调了大量驻守在西部边境的军队,导致西部地区的防御空虚,吐蕃便趁机出兵,不断侵吞唐朝领土。
吐蕃崛起先后吞并的陇右、河西等大部分地区,随后又吞并了北庭、安西等地。在不断侵占大唐领土的同时,吐蕃还不断派人与唐朝联系,希望与唐朝缔结联盟,借此麻痹唐朝。
吐蕃以这种方式来麻痹唐朝,除了因为唐朝内乱之外,还要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历史上的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十分要好。
吐蕃是青藏高原上的一个国家,是由藏族人建立。最初生活在高原上的藏人,都是以部落的形式存在。在唐朝初年,松赞干布联合藏人的部落,建立了吐蕃。
当时正是唐太宗在位,唐朝国力空前强盛,松赞干布了解到之后,便派人出使唐朝,并和唐朝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后来为了巩固与吐蕃的关系,唐太宗还将文成公主远嫁到了西藏。
然而,到了赤松德赞时期,吐蕃便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陆续吞并了边境上的一些小国,在得知唐朝内部出现叛乱的时候,便趁机出兵,侵占唐朝领土。对于吐蕃的入侵,唐朝心知肚明,只是忙于镇压叛乱,一时间无力应对。
吐蕃攻陷长安在叛乱的初期,由于玄宗指挥不力,导致失去了大片领地,连长安也被叛军占领,军士们十分不满。因此,太子李亨便在这时继位,尊玄宗为太上皇。李亨继位之后,便想到了自己的老师李泌,于是便将李泌请来,作为自己的“参谋”。在李泌的帮助下,很快便将安禄山的叛军打败。
这个时候,由于吐蕃军队毫无阻碍地吞并了唐朝的大量领土,野心也变得更大。原本的吐蕃是小心翼翼,趁唐朝不注意,一点点占领大唐领土。但此时的吐蕃,却集结了数十万大军,开始大张旗鼓地攻打唐朝。
当时的唐朝军力主要用于镇压叛乱,虽然已经成功镇压,但一时间难以集结起来,对抗吐蕃。因此,吐蕃军队一路东进,一直打到了关中地区,甚至占领了长安。吐蕃自己也知道,凭它的实力,就算占领了,面对强大的唐军,也很难守住,因此,便对长安进行了洗劫,整个长安城,乱做一团。一直到郭子仪带兵赶来,吐蕃才匆匆忙忙撤出了长安。
李泌献计瓦解吐蕃面对吐蕃的步步紧逼,当时的唐王向李泌请教对策。李泌根据各方形势的分析,提出了“平蕃策”,即联合回纥、天竺、大食、云南孤立、围困吐蕃。吐蕃自从赤松德赞在位开始,便不断地以武力向外扩张。随着它的日益强大,逐渐开始威胁到了周边的国家,虽然此刻回纥、大食等国是它的联盟,但它一旦强大起来,势必要将这些周边国家吞并。
在这一战略的指导下,唐朝一面出兵与吐蕃军队作战,一面与回纥等国联系,向他们陈述利害,并最终与回纥达成了联盟。唐军在西域被回鹘的军队包围时,回纥数次出兵救援,解救了被困的唐军。
吐蕃失去了盟军,变成了孤军作战。面对唐朝军队,一时间又难以取胜。这就导致吐蕃内部矛盾、冲突不断,战场上也是不断失利,唐朝借机收复了大量领土。后来,由于吐蕃推行灭佛政策,赞普被杀,吐蕃陷入混乱。此后,藏区四分五裂,再难以对中原地区造成威胁。
李泌的“平蕃策”,根据当时的形势,提出了联合周边国家,孤立吐蕃的策略,最终不仅战胜了吐蕃,而且使它四分五裂元气大伤,再无法威胁到唐朝,消除了唐朝在西方边境的威胁,对巩固唐王朝的稳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李泌是如何遏制吐蕃攻唐的
下一篇:虞允文是如何打赢采石之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