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在长平之战当中,白起坑杀了四十万的赵军,也因此获得了“人屠”的称号,赵国和秦国一向矛盾很深,这一举动更是让赵国对秦国恨之入骨。只不过,历史已经过去了很久,即便是史书的记载也未必真实,而如果将很多记载结合来看,很多人认为,其实白起当时坑杀的很多其实并不是赵军,而是平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白起当时杀掉的人到底是谁,为什么说他们很多都是平民?
1、史书记载的长平之战元前260年,长平之战爆发,赵括亲率赵军主力出营进攻秦军,被白起指挥25000奇兵截断后路,另外一支5000人的秦军截断赵军与大营之间的联系。之后秦国国君亲自上河内郡征发15岁以上男子上战场,包围整个长平。赵军绝食46日之后赵括亲自率军突围,却被射杀于阵中,大败之下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
可惜投降也并不能改变被杀的命运 。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
然后就是一场中国历史上骇人听闻的大屠杀,40万赵军被坑杀。
这一段故事主要记载在《史记》上,大部分人都耳熟能详。但长平之战结束后秦赵两国根本没有停战,而损失如此之大的赵国却有能力继续和秦国对峙。不仅仅如此,据《战国策.赵策》记载,赵国派人以五座城池为代价和秦国议和。但事实上,赵国并没有把这五城交付秦国,而是选择忽悠了秦国一把。甚至在之后的邯郸保卫战之中凭借地利优势以及魏国和楚国的帮助,打败秦国。而这一战,秦国大败。并且在几年之后和燕国的一场战斗中,打败几十万燕国军队。
这让我很疑惑,虽然秦国在长平之战的损失确实也很重,但赵国损失这么多兵力之后,居然还有余力打赢后面两场战斗,这真是太奇怪了。
据现代推算赵国当时总人口也就300多万的样子,而赵国损失了45万人,这相当于已经损失了总人口的1/6。这是一个很恐怖的数据。战争年代男女比例几乎都是男多女少。就算按照男女一比一的人口比例,赵国男子也就150多万。这还没有减去上不了战场的老年和儿童。这几乎相当于赵国成年男子死伤殆尽,青壮都死干净了和亡国有什么区别?
2、赵国兵力有多少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是一笔糊涂账。这场战斗除了《史记》有详细的记载还有《战国策》稍微涉及,其他的记载都非常少。甚至《史记》的记载也很模糊,除了赵军总数约45万之外并没有太过详细的信息。
那么赵国到底投入了多少军队?我认为最多20多万,不可能再多了。原因有三,请让我慢慢道来。
第一:设按照《史记》的记载长平之战赵军总数大概45万左右。
但这45万人不可能全部都是战兵,除了前线作战的战兵,还有搞后勤的民夫,并且这些民夫也要消耗粮食。在古代后勤能力非常差的情况下,民夫的总人数是要大大超过前线战兵的总人数的。据隋伐高句丽记载,“馈运者倍之”。 甚至很多时候战兵与民夫的比例甚至可以达到1:3 到 1:6的程度。据现代估算,当时整个赵国也才300多万人。按照赵国45万军队总数去计算,那得多少人去后勤?估计整个赵国啥也不用干了。
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这45万应该是赵军战兵加后勤民夫总人数。那么其中战兵人数绝对不会大于一半,也就是说最多20万左右,而剩下的20多万几乎全是后备人员。守城的时候可以应付一下,真的出城野战这些人还是算了吧。
第二:征召民夫肯定会按照就近原则,因为民夫也要消耗粮食的。
《史记》记载: 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以按据上党民。
也就是说,当时上党的韩国民众,几乎都逃到了长平附近,然后被赵军接应。但历史并没有记载这些原本的韩国民众被赵国怎么安置了。但随便用脑子想一下就知道,赵国不可能白白的养着他们。而他们又处于战场的最前线,又聚集在一起。肯定是最适合征召为民夫的人。也就是说,原本上党的原住民,几乎都被赵军征召为民夫搞后勤了。
反正民夫也不需要什么质量,不管男女老幼,只要有把力气就行。也很可能45万的赵军中绝大部分,都是上党的原住民,就是一群手无寸铁的平民而已。
第三:按照《孙子兵法》的说法,“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处骚动,怠于通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就是说七万户才能养出一万左右的军队。而赵国当时300多万人按照五口一家来计算,以五口之家为一户,300万总共才60万户。不说七户出一兵,六户出一兵也只能抽个10万人。苏秦说的那种三户出一兵的极限状态,赵国也就能抽出20万人。
而且你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成年男子都送上战场。国内的生产还要不要了?都去打仗了,大家一起饿死吗?还必须要留守一部分士兵防备其他国家的进攻。因为赵国在长平战争时期,和邻国的关系并不好,特别是燕国和齐国。把所有人送上长平战场,家里空虚被被偷家了怎么办?
3、白起坑杀了多少人结论就是:赵国理论上最多出兵20多万,那么剩下的大部分人其实是原本上党的原住民。就是一群手无寸铁的平民。赵括带出营作战的军队被包围,绝食46天到底死了多少人?反正不会很少就是了,可以说战国战兵在作战的时候,其实已经死了大半。所以,真正坑杀的,绝大部分其实都是平民。
不仅如此,而且证据确凿。
证明秦国坑杀的是上党原住民的证据就是:特意被秦国人放过的240多个小孩子。据《史记》记载, “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
战争最后的时刻,秦国国君亲自上前督战,征河内郡15岁以上的男子上战场。
而秦国人放走的二百四十“其小者”,肯定要比秦国人的15岁要小的多,不然凭什么留你呢?一定要小到连屠夫自己都不忍心的地步。
而秦国人会在坑杀前一个个问他们谁没成年吗?
不可能啊,秦国人只会粗略的看一下,觉得实在太小的人才会清点出来,最多表面上看一下。感觉面相上比我们15岁的男子小的多的,才会放过。这些人根本就是儿童,甚至是儿童里面比较瘦小的。
而这些小孩子不太可能是赵国人。赵军从国内出征长平,肯定不会带上这些小孩,他们能干嘛?做民夫也没得用啊。
当时秦国军队不仅仅是包围了战场上的前线赵军,而是包围了整个长平。这些小孩因为正处于长平战场之上才会被俘。
4、什么要杀俘?那么秦国人为什么坑杀这群手无寸铁的上党的平民呢?其实本文最开始就已经给出了原因。
白起决定杀俘的理由是: “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杀俘一般来讲都是有理由的 (比如蒙古人对西夏屠城,这是因为西夏王妃咬掉了成吉思汗的下体,铁木真因此而死,蒙古人破城之后几乎把西夏夷为平地就是为了泄愤),很多都有报复的成分在里面。而且人口才是战国时代最重要的财富,秦国人坑杀俘虏杀的其实是自己的财产。而且一次性坑杀这么多人对自身士气也有影响。
而白起说的两个理由:第一个就是上党民不乐为秦。第二,赵卒反覆。历史上并没有任何赵卒反覆的记载。我们姑且就当它发生过,但也只仅仅只是一个很小的理由,赵军在战场上说不定早就死的差不多了。所以最重要的还是第一个理由:上党民不乐为秦。
说到底长平之战也是因为这件事而引起的。秦国辛辛苦苦付出了无数伤亡,和韩国打了好几年,才终于把韩国的野王城打下来。马上上党郡就是自己的了,而上党人居然投奔了赵国。让秦国好几年的努力和付出全部化作乌有,到嘴的鸭子居然飞了,秦国人内心的愤慨凯可想而知。
既然你们宁死不做秦国人,那就干脆全部都杀了拉倒。
也就是说秦国的这场坑杀其实是对上党原住民的泄愤之举,而被屠杀的绝大部分俘虏其实是上党的平民。
白起坑杀的真的是赵军吗?为什么说其实是平民?
下一篇:公孙弘为什么能以丞相身份封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