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法正原本是刘璋部下,为何却能深的刘备信任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说起刘备身边的谋士,可能大家第一时间都会想到诸葛亮,其实刘备账下还有一位非常厉害的军师,他就是法正。刘备能够占领益州和汉中,法正功不可没,他也是刘备时期唯一一位有谥号的大臣。不过法正最早是刘璋的手下,后来转投刘备,此后深的主公的信任和敬重。不少朋友可能会好奇,面对这样一位外来人,算是敌人的部下,刘备为什么能对他如此信任呢?这就不得不说说法正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了。

1、选准时机,站队表忠心

法正最初与刘备相识是通过张松的推荐。刘备集团有个重要的战略谋划――隆中对,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就是“西取益州”。而张松献图,就完全符合刘备集团这一战略谋划。法正作为张松的朋友兼同伙,属于刘备在益州的内应,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张松事泄被杀之后,法正的重要性就更加明显了。

受张松的推荐,刘璋的委托,法正押运粮草补给来到涪水关与刘备接上了头。当刘备表达出对法正的重视后,法正没有像诸葛亮和庞统那样端架子,而是说“盖闻马逢伯乐而嘶,人遇知己而死”,直接向刘备表达了忠心,愿意效忠刘备,为其赴汤蹈火。

这很重要,这世上表忠心的人多了,但在关键时刻能看准时机,坚定立场,站对位置的人可真是没有几个。说的再多你也得看时机。

2、明晰领导的心态,主动办事

得知刘璋将要与刘备相会于涪水关。法正找到庞统商议,认为这是个好机会,“便可图之,机会切不可失”。庞统赞同,两人决定秘密行事,“待二刘相见,乘便图之。若预走泄,于中有变”,于是法正就秘而不言。

刘备这个人比较有意思,他和曹操的行事不同。曹操是干了就干了,而刘备呢,他是想得到实利,但不想承担坏名声。刘备说“刘季玉与吾同宗,不忍取之。”法正却认为你不取别人也要取,如果不是为了得到益州,你千里迢迢率领人马到这里干嘛来了?“远涉山川,驱驰士马,既到此地,进则有功,退则无益”。如果仍然不能当机立断,“执狐疑之心,迁延日久,大为失计。且恐机谋一泄,反为他人所算”。

法正是个非常务实的人,而后面的事情证明,刘备这人正因为太作伪,图虚名,没能在最佳时机一举拿下益州,拖延了下去,导致刘璋有备而战,庞统也因此而殒命落凤坡。

3、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刘备在进军雒城途中曾经遭遇到一次巨大的险境。川将泠苞给张任出了个鬼点子,要趁刘备主力部队驻扎位置偏于低洼之处,想掘开涪水浇灌他一下。这真是毒辣透顶,如果被泠苞得逞,“水淹七军”的故事将提前上演,刘备就成为汪洋中的鱼鳖。

法正的好朋友彭羕,“蜀中豪杰也”,来到刘备军中,见到法正,指出了敌人的阴谋。法正紧急向刘备汇报,及时采取了措施,避免了全军覆灭的命运。如果没有法正,自然就没有彭羕的指点,后果可想而知。

4、明白领导性格和为人处事的方式

刘备攻下雒城后,继续向成都进军。刘璋麾下的从事郑度献上了计策,认为刘备虽然攻城夺地,然而兵力并不多,新收降的川军士众也未必真心依附,“野谷是资,军无辎重”,后勤补给是个大问题。建议刘璋“尽驱巴西梓潼民,过涪水以西。其仓鹰野谷,尽皆烧除”,坚壁清野,深沟高垒,依托有利地形,固守不战,静以待之。刘备大军迁延日久,必无所资,“不过百日,彼兵自走。我乘虚击之”,就可以击败刘备。这确实是个好主意,正好打在刘备的七寸上。

消息传到刘备军中,刘备和诸葛亮“闻之,皆大惊”,认为“若用此言,吾势危矣!”法正却笑着说:“此计虽毒,刘璋必不能用也。”果然,刘璋不听郑度所谋,认为拒敌的目的是为了安民,不能为了抵挡敌人而劳动百姓。

所以说,法正这个人不但能看清刘备的伪善,而且对刘璋的性情也是了如指掌。

5、处理好与同僚之间的关系

法正在与刘备的老部下之间关系处理得非常好。前面咱们说过,他与庞统之间配合就非常默契。诸葛亮从荆州到来后,法正与诸葛亮也合作得非常好,在很多问题上诸多交流。

比如收取益州后,法正建议益州初附,应当宽仁刑法,“以慰民望”。而诸葛亮认为刘璋的失误正是因为“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而导致了“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如今收取益州后,应当有新的气象,严刑峻法,整肃社会风气,“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法正非常佩服诸葛亮的观点。

6、做领导“不方便”做的事

刘备收取西川后自领益州牧,任命法正为蜀郡太守。但是政局并不稳定,各个反对势力蠢蠢欲动。刘备的荆州派不方便对这些反对势力进行清除,那样会激起各方的反感和激烈对抗。

法正很聪明,他主动承担起了搜检和打击这些反对势力的责任。以自己心胸狭隘为由,“凡平日一餐之德,睚毗之怨,无不报复”,狠狠地收拾了那帮反对派。有人就向诸葛亮告状,认为“孝直太横”,但诸葛亮却说,法正为刘备立下大功,“赖孝直为之辅翼,遂翻然翱翔”,所以不加禁止。法正闻知,也有所收敛。

这就是法正的聪明之处,急领导所急,想领导所想,办领导不方便去干的事,功劳归于主君,自己承担怨言。这样的部下能不受领导的喜爱和重用吗?

7、多方面做贡献,乐于扶持和成就别人

不仅在政略方面有独特的贡献,法正参赞军务也是一把好手。曹魏猛将夏侯渊驻守定军山,“虎步关右”,对蜀汉集团造成巨大威胁。为了拔掉这个眼中钉,刘备命老将黄忠率部攻之,法正随行辅助。

黄忠与法正引兵到达定军山口,屡次挑战,但夏侯渊依靠险要地形,固守不出,还设计擒拿了黄忠的副将陈式。法正为黄忠分析战势,认为夏侯渊“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应当“拔寨前进,步步为营”,激夏侯渊来战,这就是“反客为主”之计。

黄忠用了法正之谋,步步推进,一直逼到定军山下。法正又建议黄忠夺取重要制高点――对山,以观曹军虚实。黄忠占据对山之后,法起守在山顶,让黄忠占住山腰,以旗帜为号,待敌军“倦怠无备”之时发起突袭。按照法正的计谋,黄忠阵斩夏侯渊,一举扭转了僵持局面,转守为攻,为汉中争夺战立下了头功。

正是因为法正有着高超的政治头脑,又屡建奇功,深受刘备的信任和倚重。当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任命法正为“尚书令”,直接代表自己的意志,位高权重。

后来刘备兴兵伐吴,在夷陵之战中大败,蜀汉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损失极其惨重,诸葛亮感慨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当时由于诸葛亮的身份的特殊性(兄长诸葛瑾是东吴重臣),对刘备无法坚持“力谏”,也不方便随军出征,因为如果战事失利,他将会受到蜀汉内部的疑忌,名声和地位必然大降。但如果法正仍然在世,就能够阻止刘备做出错误的决断。即使刘备执意出兵,法正也可以随军参赞谋划,不致大败。

通过以上各方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得出结论:法正完全可以配得上“国士无双”这四个字。如果说对于蜀汉集团来说,刘备如同是“方向舵”,诸葛亮则如同是“指南针”,法正就如同是“纠偏仪”。法正过早地病逝,是蜀汉集团巨大的损失,再没有人能阻止刘备屡次犯下重大失误,导致蜀汉集团遭到惨败,实力大损,从此一蹶不振。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