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历史上,总会有那么一些人物让人看起来非常的反感,就比如说今天小编要提到的倒戈将军冯玉祥。冯玉祥是有名的墙头草,哪边强大向哪边倒。也正是因为他这种左右摇摆的性格,也让很多人受到了伤害。其实个人认为无论是在哪一个组织或者是军队中任职,忠诚是最重要的,当然了,历史上像他这种人也真是少见。别人都是以忠诚让大家敬佩,而他则是让大家反感。
第一次倒戈――滦州起义关于冯玉祥的第一次倒戈是与清政府有关,是在滦州起义中,倒清政府。当时正值辛亥革命爆发,当时的冯玉祥也是一位将领,清军陆军第20师,80标第三营营长。作为清朝的一名将领,他的许多行为应该保护清政府,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但是他后来的很多行为也足以印证了这样一句话,身在曹营心在汉。
这位仪表堂堂的将领,发动了滦州起义,但最后以失败告终。其实客观来讲,清政府那个时候比较懦弱,倒戈清政府也是大势所趋,毕竟大家都想拥有一个好出路,保全自己的性命。所以从今天看来,冯玉祥的这一系列行为也是明智之举。
第二次倒戈――护国运动第二次倒戈是在袁世凯时期,袁世凯只当了几十天的皇帝。虽然他有着很强烈的野心,但是往往事与愿违。当时,正值他势力期间,还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这其中还包括他的许多亲信。
但是袁世凯依旧背道而行,他的许多行为,也让很多人纷纷倒戈。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南方的爱国将领蔡锷发动护国运动,想要讨伐袁世凯的诸多罪行。当时冯玉祥率领的部队本来要帮助袁世凯,但是他确在暗中与蔡锷所在的部队进行勾结,让袁世凯受到了许多损失。
第三次和第四次倒戈袁世凯去世,段祺瑞掌握了大权,但是随后孙中山也发起了讨伐段祺瑞的运动。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本来段祺瑞派冯玉祥去与孙中山的部队进行作战,但是当时的冯玉强看清了事实,在作战中选择停兵。
之后,在1923年,吴佩孚得到了北京政权,也是在同年的三角联盟中,包括冯玉祥在内,决定推翻吴佩孚。当时战争爆发之际,冯玉祥被吴佩孚派出,率兵出战,但是在与作战过程中,却带领军队返回北京。
其他的倒戈事件包括他的第五次,甚至是第八次倒戈,冯玉祥都是选择背叛自己所在队伍的那一方,而倒戈其他的队伍。其中第五次倒戈是配合郭松龄,讨伐张作霖。但是他的第六次倒戈也是因为他有一颗爱国的心,倒戈北洋政府。
那时,冯玉祥积极响应,相信这一次倒戈应该值得被夸赞。后来冯玉祥也是联汪反蒋,并且在中原大战中倒戈蒋介石。国民政府统治中国的时候,总会暴露出许多弊端,当时蒋介石在位,也总有一些人想要发动力量对战蒋介石,这也是后来冯玉祥选择倒戈蒋介石的部分原因吧!
个人认为评价冯玉祥的多次倒戈事件,需要从客观的角度出发。在当时的人们眼里,这种墙头草行为,哪边强向哪边倒,是非常令人嗤之以鼻的,以至于大家对他的评价不是特别的好。因此,现在大家在谈及到冯玉祥时,可能都剩下了对他不好的评价。但是这些历史事实,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在选择自己认为对的一方时,也一定要选择一个合理的方式,并且是正义的方式。
我想,当时的冯玉祥选择倒戈,一方面也有自己的许多原因,包括当时自己的能力,或者是被倒戈一方的能力等等诸多因素。我们不能用现在的说法去评价他,但是相信当时的他除了自身原因考虑之外,也要考虑当时的社会现状。毕竟当时的中国,并不像现在一样天下太平,而是有军阀混战,袁世凯当政,还有蒋介石的国民政府等等。
不知道,再给大家介绍完冯玉祥的八次倒戈事件之后,你对这个人有没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或者是有没有收获更深层次的含义呢。民国本就是一个风云变幻的时期,时代造就英雄,我们在记住英雄的同时,也能记住一些比较特别的人物。我们经常感叹,在民国时期,很多厉害的大军阀,比如说吴佩孚,张作霖等,但冯玉祥的倒戈史也总是令人唏嘘,也许这就是历史带给我们的感觉。
为什么叫冯玉祥为倒戈将军?
上一篇:郑和下西洋是真是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