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玄机是晚唐女诗人,《全唐诗》中共收录了50首她的诗词。可能我们对于鱼玄机的诗并不陌生,大家更好奇她的一生究竟是如何度过的。历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鱼玄机的出生和去世时间,根据推测鱼玄机死时只有27岁,而且她是以打死婢女的罪名被处死,这里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想必大家都想知道鱼玄机究竟是个怎样的人,那这次我们就来讲讲有关鱼玄机的生平,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年少时的"忘年交"鱼玄机的原名叫鱼幼微,字蕙兰,于公元844年出生于京城长安的普通人家,其父虽饱读诗书,却一生功名未成,以致家境落拓。
所幸,鱼幼微的父亲转而倾其所学用心培养她,使得鱼玄机自小才华过人,5岁时便能背诵数百首诗歌,7岁时就能习诗作文,小小年纪就才名远播。
据史载:其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韵调(诗),情致繁缛。
不幸的是,鱼幼微10岁时,父亲就过世,家境由此中落,小幼微只好随母搬回老家鄠杜艰难生活。
就在鄠杜,鱼幼微得到大诗人、花间词派的鼻祖温庭筠的提携。因鱼幼微小有名气,慕名而来的温庭筠,那时已42岁,想看看这个小女孩究竟有没有才女潜质。
当温庭筠以"江边柳"为题要求小幼微创作时,小幼微即兴写下《赋得江边柳》: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这首见面诗一下惊住了人到中年的温庭筠,认定鱼幼微才气可佳,便招为学生,倾囊相授悉心指导其深耕于诗词歌赋,以期成就其诗才。
就这样,老少二人成了"忘年交",多作诗相和,结下深厚的师生情谊。如鱼幼微10岁时习作《卖残牡丹》,温庭筠指点后回作《题鄠杜郊居》相和;鱼幼微11岁时习作《早秋》,温庭筠时任方城尉,亦作《早秋山居》互和。此后,二人相互和诗不断,成为当时诗坛的一段佳话。
二人最有名的是作诗相和是鱼幼微14岁那年(858年),因老师温庭筠要离开长安到襄阳给襄阳刺史徐简当幕僚,温庭筠与学生鱼幼微作别,向她引荐好友江陵名门之后李亿,今后可与之相互研习诗文外,另作诗《晚坐寄友人》相赠。
鱼幼微遂作《冬夜寄温飞卿》致意:
阶砌乱蛩鸣,庭柯烟露清。
月中邻乐响,楼山远山明。
珍簟凉风著,瑶琴寄恨生。
嵇君懒书札,底物慰秋情。
2、花季年华,倾慕新科状元李亿老师温庭筠走后,他介绍的李亿那年刚好状元及第,授为左补阙。
鱼幼微在崇真观为之写下《游崇真观南楼睹新及第题名处》,表达自己的才华可以与才子们一较高下的气势诗,一下打动了才华横溢的李亿。相互好感下,两人一见钟情,很快坠入爱河。
但李亿已有正室裴氏,鱼幼微只能以妾的身份陪伴生活。
鱼幼微是一位集才情与美貌、真性情与豪放不羁于一体的美女,对此表示理解,只要夫君李亿爱她就够了,名不名分不在意。
两人幸福地过了一段蜜月,因李亿须去扬州做官,便安排鱼幼微到长安附近的咸宜观居住,表示三年后再来接她。
鱼幼微信以为真,写下《送别》相赠:
秦楼几夜惬心期,不料仙郎有别离。
睡觉莫言云去处,残灯一盏野蛾飞。
后来,信守承诺的鱼幼微在三年的等待里,还写下《江陵愁寄子安》(代表作,又名《江陵愁望有寄》: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等等相思诗表达对李亿的一往情深。
哪知,三年过后,李亿杳无消息,根本不牵挂鱼幼微了。
原来"惧内"的李亿在"家大业大"的正妻裴氏面前根本不敢再念及鱼幼微,只好选择不再联系。
鱼幼微明白自己已被李亿无情抛弃,便在公元866年22岁时,正式在咸宜观出家当女道士。
鱼玄机这个名字就是这个时候改的,"世间再无鱼幼微,游戏人生鱼玄机",鱼玄机为此写下有名的《赠邻女》。其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后来成了千古传唱的名句。
3、鱼玄机性情大变此后,性情大变的鱼玄机纵情声色,变成只求过悠游闲荡生活的娼妓。她开始张贴"鱼玄机候教"的艳帜等待追求一夜风流的达官贵人们与她寻欢作乐,以此维持自己麻木的生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陈韪的乐师找上门来,投其所好,迅速与鱼玄机打得火热。
那时的鱼玄机,由因达官贵人的施舍,物质生活有了较好的保障,开始收养贫家幼女作为侍女为自己的起居服务。
其中就有一个叫绿翘的女婢。
一天,鱼玄机外出。陈韪来观里未遇上鱼玄机,侍女绿翘接待了他。绿翘此举让心生猜疑的鱼玄机大怒,失手将其打死。
这个案子很快惊动了酷吏京兆尹温璋,他对鱼玄机原本倾慕,怎奈鱼玄机对他不感兴趣,多次拒之门外。
这回鱼玄机打死绿翘一事,让京兆尹温璋觉得报复的机会到了,原本按《唐律》主人失手打死下人可以判一年的事,到他那里就成了只能处极刑的铁案。
鱼玄机知道自己已无生还的可能,在上法场之前写下千古绝唱《句》,为自己短暂的一生划了一个匆匆的句号,毅然赴死,作别人间:
焚香登玉坛,端简礼金阙。
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
绮陌春望远,瑶徽春兴多。
殷勤不得语,红泪一双流。
大唐最美的女诗人,鱼玄机,就这样受刑而死,卒年27岁。
【作者简介】李大奎,男,汉族,七0后,法学学士,贵州湄潭人,文学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