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要说起我国封建王朝中寿命最长的皇帝,那肯定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莫属了,足足活了89岁。他在二十五岁的时候登上皇位,年号为“乾隆”,也就是“天道昌隆”的意思,他实际统治了大清六十三年,这是古代皇帝实际掌权最久的时间了。不过,乾隆皇帝却选择主动退位,他在八十五时选择让出皇位,然后又当了三年的太上皇,那么在这三年时间里,太上皇乾隆又做了哪些事呢?
乾隆的皇爷爷是康熙帝,也是一个有为的帝王,对大清贡献非常大。康熙在位时就非常宠爱皇孙乾隆。而乾隆对康熙,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份仰慕,对康熙的执政能力非常崇拜。
乾隆在当上了皇帝之后,朝着康熙的政绩靠拢,治理得也很好。不过,乾隆有一大不幸,就是立谁为太子谁就活不长。所以经过了几次悲痛事件之后,乾隆对立太子之事非常谨慎。
数年后,他更是打消了立太子的念头。公元1773年乾隆已年过花甲,必须要考虑立储之事了。所以这年的冬天,乾隆就秘密立了永琰为皇储,写下密诏之后便藏在了乾清宫那块“正大光明”牌匾后面。
到了公元1778年时,他已经执政四十三年了,而且他也快成了古稀老人。这时,外界就有了质疑,乾隆是不是贪恋皇权啊?面对这种质疑,乾隆肯定要正面回答“我怎么会贪恋呢”?
所以乾隆在当年九月就下了一道圣旨,除了讲述立储经历之外,还有一句话:“昔日祖父康熙皇帝,在位执政六十一年,我不敢与之相比。如果上天庇佑我长寿,到乾隆六十年我已是八十五岁,我就将皇位传下去,然后自己就赋闲归隐”。
没想到,乾隆不但活到了乾隆六十年,而且身体无恙。但是面对自己曾经当众立下的誓言,他身为一国之君怎么能够违背?他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兑现。
所以,他就将藏在乾清宫牌匾后面的密旨拿了出来,宣布“十五皇子永琰继承皇位”。
乾隆的这一举动,对于历史进程而言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因为他是主动禅让皇位,并没有受到逼迫或者是身患重病必须让位,这是自周天子以来都没有出现过的事情。
不过,乾隆看似主动放弃了皇帝之位,但他并没有放弃皇权,仍旧紧握着不放。他虽然让出皇位,但并没有“赋闲归隐”,依然把持朝政,这个王朝的实际掌权者依然没有易主。
毕竟帝王的权力太过诱人,没人能抵挡它的诱惑。所以乾隆也只是履行了誓言的前半句,让出了皇帝之位,但并没有履行誓言的下半句,交出皇权。这是乾隆深思熟虑之后才想出来的办法。
乾隆在正式宣布退位之后,还下达了一条“命令”,自己虽然退位,但是朝廷中的军政大事以及官员的任命,仍然要听取他的意见,大臣们上交的奏折要分为两份,一份给嘉庆帝,另一份要呈给太上皇乾隆过目。此外他还明言,新上位的嘉庆帝要每天接受他的训政。
在礼仪方面,乾隆的生辰要称“万万岁”,而嘉庆只能称为“万岁”。可见,不管是实际掌权还是礼仪规格,乾隆都要高嘉庆一等。
这一切都在暗示着,他虽退位,但是王朝最高执政者仍旧是他。嘉庆帝对此心知肚明,不敢表现出有任何不满,一直都谨慎行事,处处小心。
乾隆统治期间曾修筑了宁寿宫,非常雄伟,是他退休后的休养之地。不过,乾隆退居二线后并没有搬进宁寿宫,依旧住在帝王居住的养心殿。
他的理由是“寝兴六十养心惯”,就是说他住在这里六十年了,已经习惯了。另外一点他认为只要住在养心殿,自己的身体就会一直健康,活到一百岁都有可能。
此外,住在养心殿还非常方便大臣汇报工作,这也是他不愿搬离的一个重要原因。也许,这些都只是他搪塞的借口,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想以此彰显自己的地位,让众人明白谁才是大清真正的主人。
虽然乾隆多次说会马上搬离养心殿,到宁寿宫去安享天年,但这一直是一句空话,直到他去世都未曾履行。
众所周知,古代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按理来说,到嘉庆继承大统时,王朝也应该更改年号才对,但是朝廷上下却依旧延用“乾隆”的年号。
此外,还有钱币的铸造也是如此,此时应该流通的是“嘉庆通宝”。但是铸钱局碍于乾隆的威望,采取了一种折中的办法,就是同时流通两种货币,“乾隆通宝”与“嘉庆通宝”各铸一半。
对于这个办法,乾隆欣然应允,没有提出什么反对意见。至于嘉庆帝,就更不敢有什么怨言了。毕竟惹怒了亲爹的话,可能他这个“皇帝”就没什么好日子过了,甚至被废都有可能,所以嘉庆只能隐忍。
这三年对于嘉庆帝来说是非常煎熬的,凡事都得向“真正的皇帝”乾隆报告,而他这个挂名皇帝能做的,也就是出席一些礼仪活动,例如祭祀、经筵等仪式。
直到嘉庆四年的时候,乾隆才带着对皇权的眷恋离开了人世,驾崩于养心殿的寝宫之中。此时,嘉庆已经四十岁了,相比于乾隆二十五岁登基,嘉庆真的是太凄惨了。
不过煎熬的日子总算过去了,自此以后嘉庆就成为了大清的真正掌权者,一个新的清王朝时代就此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