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五国被秦国灭亡后,齐国是什么感受?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在秦国统一的过程中,第一个被灭掉的是韩国,而最后一个灭掉的是齐国。齐国在当时也是一个奇葩,因为和秦国距离最远,从地域上来讲,秦国也会把齐国放在最后,但是齐国也是自己作死,因为秦国许给他的一些利益,就放弃了与其他国家的联盟,还在沾沾自喜,等到五国都被灭掉之后,齐国才终于醒过来,这个时候的齐国,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苏洵在其《六国论》中写道: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战不善,弊在赂秦...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交好秦国)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到了战国后期,齐国的国策基本上都是隔岸观火,作壁上观。有人说是齐国吃了秦国的蜜枣,上了秦国的当。其实,这并不靠谱,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并无长期稳固的国策,基本上都是见风使舵、朝秦暮楚,这也是山东六国的合纵终难成事的原因所在。齐国能够做到几十年隔岸观火,其实是其心里的小脾气在作怪。

齐国在战国的中前期,是一个对外很积极的国家。齐威王时期,任用邹忌实行变革,齐国国力开始强盛,并於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大败魏军,终结了魏国战国前期的霸主地位。威宣时期,齐国是东方诸侯中当之无愧的霸主。

至齐湣王时期,齐国的国力达到鼎峰,史载及湣王,奋二世(威、宣)之余烈,南举楚、淮,北并巨宋,苞十二国,西摧三晋,却强秦,五国宾从,邹、鲁之君,泗上诸侯皆入臣。然而,齐国在走向鼎盛的同时也埋下极大的祸根,齐湣王骄横跋扈、穷兵黩武、又拒听谏言、不讲策略,致使其国内君臣不和、百姓离心,其国外又树敌太多。最终导致於前284年,燕将乐毅合燕、秦、赵、韩、魏五国之兵伐齐,於济水之西,击破齐军主力。后乐毅又遣还各诸侯军队,亲率燕军主力攻入临淄,齐闵王出逃到莒,后被楚将淖齿所杀。而乐毅趁胜连下齐国七十余城,仅剩莒与即墨两城未下。

齐国虽后来又赖以田单以即墨而全复齐国,但齐国经此大乱元气大伤。自此,齐国人的内心也深深地恨上各诸侯国。秦赵长平相持时,赵国乏粮,屡屡向齐国乞援,可齐国仍无动于衷,断绝给予赵国援助,而赵国也被迫主动寻求与秦人决战。而后,楚、韩、赵、魏、燕等国合纵抗秦,齐国都置身事外。其根源还是对其他诸侯国曾联合伐齐,致齐国几近亡国有关。故秦国与其他诸侯国相攻伐,齐国人的内心能感觉到一丝复仇的快意。

都说敌人的敌人会是朋友,可是当敌人的敌人比敌人还强大时,就不该庆幸而应提防。北宋末年,联金灭辽就是惨痛的教训。为收回“燕云十六州”之地而“联金抗辽”结果却连秦岭淮河以北的土地都丢了。当辽末年以“唇亡齿寒”之由向北宋当局求援,而北宋当局不但不加以援助,反而想痛打“落水狗”愚蠢地以为敌人的敌人就会是盟友,反而“引虎驱狼“,殊不知这敌人的敌人是比恶魔还凶残的恶魔。

相比辽国,宋朝的锦绣繁华更让金人艳羡,北宋的军事力量还不如辽国,而辽国的军事力量又明显不抵金国,北宋不想着去平衡敌人之间的实力,看不清潜在的更大威胁,目光短浅,结果却只能为别人所用。如果北宋的凭自身的实力可以制衡金国,金国才可以引为盟友,反之只能联合较弱、胃口较小的敌人去抗衡实力更大、更凶残的敌人。

战国后期,齐国的心态也是如此。对曾经的仇恨放不下,在紧要关头也不愿对昔日的仇人施以援手,其最终也自然是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