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和唐太宗最为李世民的贞观君臣,缔造了贞观治世,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史中取得了空前绝后的成就和业绩,堪称绝唱。你们知道吗,接下来历史资料小编为您讲解
在史书的记载上,唐太宗李世民和凌烟阁功臣之一的魏征是君臣知遇的典范,魏征经常犯言直谏,李世民虚心纳谏,一唱一和,可谓是相得益彰。
从魏征的经历来看,他并非是一个铁骨铮铮的臣子,从跟随隋朝武阳郡丞元宝藏开始,分别为瓦岗寨、窦建德、李唐等隋末割据势力效力,一生六易其主(元宝藏、瓦岗寨、李唐、窦建德、李唐李建成、李唐李世民)。
这样的人生经历跟后来那个经常作死和李世民争吵的著名谏臣完全不搭配,“玄武门之变”发生后,李世民因为政治需要暂时放过魏征,但并不等于未来不翻旧账,只看唐朝开国功臣裴寂(因支持李建成,晚年被李世民流放到四川,死于当地)在贞观年间的下场就知道,李世民的报复心还是很强的。
何况,当初魏征可是竭力建议李建成干掉李世民的主谋之一,魏征显然是个聪明人,他知道李世民心里不可能没有一点芥蒂之心,而魏征的经历也会让李世民不放心,如何活下去?并且活得很滋润是“玄武门之变”后的魏征需要仔细考虑的大事。
对于帝王来说,臣子必须要对他有帮助才会受到重用,要有让帝王离不开他的作用才不会担心被清除,否则,李世民迟早会报复魏征曾经劝李建成杀掉自己的行为,如何处理和李世民之间的关系,让自己变得有用?
魏征的忠心是让人怀疑的,毕竟他有前科,哪天要是李世民倒了,魏征保证又会跟随下一个主子,所以,在李世民麾下,魏征不能当忠臣,想当也当不了,要是隋唐时期有《三国演义》这本小说的话,魏征的名声不会比号称三姓家奴的吕布更好(隋唐时期的很多名臣都有多次易主的经历)。
于是,魏征把自己重新包装定位,让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谏臣,魏征这个谏臣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国家大事上提出自己的见解,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李世民监督某些政治集团,并在李世民有需要的时候对某些大臣予以弹劾,对相关事宜提出谏言。
为什么这么说?唐朝的建立离不开关陇贵族集团的支持,他们甚至可以决定皇权的归属,隋唐时期,有这个能力的还不仅仅是关陇贵族集团,还包括当时著名的五姓世家,隋唐皇帝源出一脉,他们在执政时,也都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遏制这些顶级贵族世家的发展,防止他们威胁到皇权。
在这个基础上,皇帝就需要一部分能和这些贵族世家作对的臣子,帮助皇权削弱关陇贵族集团和五姓世家等政治势力,魏征给自己的定位中就以帮助李世民监督和弹劾这些贵族世家为主,而且,魏征不是秦王府的旧臣出身,不会和他们形成利益团体,也能帮助李世民监控那些居功自傲的秦王府旧臣。
因为关陇贵族集团、五姓世家、秦王府旧臣在朝堂上的位置举足轻重,魏征要干得这个活实际上是很得罪人的,但魏征不得不如此,否则,体现不出来他的重要作用,而李世民也乐意魏征干这个事,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李世民因此重用魏征,让其成为帮自己在朝堂上冲锋陷阵的打手,并给予魏征相应的地位和权势,魏征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变成了贞观名臣,双方各取所需。当初的皇太子李建成麾下人才无数,也只有一个魏征进入到了李世民的凌烟阁功臣榜,位置还相当靠前,很显然,魏征的作用让李世民很满意,他们之间的这种政治交换关系是比较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