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历史评价非常差,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历史资料小编一起往下看。
史书上对他的描写是他在陇西长大的,他在那里接触最多的人就是羌人,而他收到当地的风土人情的影响,其实他也是一个十分的勇猛的人,他的体力过人,作战的时候身上背负着两把弓,能够在奔驰的马上左右开弓进行骑射,羌人看了都十分的害怕。
而羌人可是长在马背上的人,射猎为业,勇猛强壮,十分的崇尚武力,可是就连这样的民族都惧怕他,可见他是多么的勇猛强壮,武力值是多么的高,他并不是像我们小说或者影视剧当中看到的那么一无是处,他的勇猛在当时可能是冠绝于世的。
相传有一次朋友去看他,家里没有什么可以招待朋友的,他于是就将家里边唯一的一只可以耕地的牛杀死来招待朋友,那时候能够耕地的牛可是非常的稀少,平常人家耕地劳动什么的都是靠牛的,但是他为了能让自己的朋友吃到肉就将牛杀死,可见他也是一个十分讲义气的人,而他的朋友回家,为了感激他这样礼遇自己,便回送了他许多牲畜给他。
东汉末年政治腐朽,亲近小人,远离忠臣,导致了农民起义,此时边境上的匈奴也是屡屡进犯,鲜卑和羌人也是不甘寂寞,时常出来蹦跶几下。因为董卓对羌人十分的熟悉,而且也还是有一定的才干,于是就让他做了从军司马。当初和羌人做朋友,可是现在为了家国天下也只得反目成仇,不能说是谁对谁错。
平定了少数民族的叛乱以后,他又奉旨讨伐黄巾众人,可惜的是这一次他失败了,被降了罪,后来被赦免以后跟随其他的将领东征西讨,立下了无数的赫赫战功,因为战功太多而被封为了侯,要知道,在古时候要被封为侯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他能够封侯说明他的战功的确是已经非常的高了,所以他绝对不是像我们在书中或者影视剧中看到那样。
早期的他对待自己的部下极为仁义,他将所得的赏赐全部分给了自己的部下,自己没有丝毫的保留。掌权以后他还恢复了被阉党害死的陈蕃等人的爵位,而且还晋升了他们的子孙,就连一直想要杀死他的孙坚,他都不念旧恶,保举任用。而自己的亲信军部,每一个人是封侯拜相的,自己的亲侄子第最高的也只不过是被封为了一个右将军。可见他在前期其实也是一个仁义之人。
只可惜在后期他被权力蒙蔽住了双眼,骤然膨胀,为祸天下。废了皇帝,纵容自己的手下毫无节制的奸淫民女,掠夺老百姓的财产,而他自己更加把皇帝的后宫当成了自己的后宫把皇上的嫔妃、公主当成自己的女人,肆意的奸淫,刑罚滥用,有一点点仇怨就要报复,为了让自己更加有钱,胡乱的造币,致使通货膨胀,民不聊生,怨声载道,十八路诸侯都来反对他。而他迫于压力,将洛阳洗劫一空,迁都长安,在关中囤粮自守,做起了缩头乌龟,丝毫没有了进取之心,直到最后被王允等人铲除。
其实纵观下来董卓是一个恶人吗?只能说是毁誉参半,前期的他对待朋友仁义,只是为了保家卫国,无奈反目成仇,对待自己的下属也是非常不薄,将自己的军功赏赐都丝毫没有保留的分给了自己的部下,对待自己的仇人呢?他也是有才的保举,并不是小肚鸡肠。
然而后期因为自己手中的权力太过于大,他迷失了本心,做出了许多为祸苍生的事情,许多令人发指的事情,失去了一颗进取之心,导致固步自封,最后被他人所灭。
我们看待历史上人物,我们不能简简单单就评价这个人是好人,这个人是一个坏人,而是要针对他所做的事情来进行分析,我们不能说一个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就仅仅做了一件坏事就将原来他以前所做过的好事抹杀掉,也不能仅仅因为一个坏人做了一件好事,我们就将这个人以前做过的坏事都抹杀掉,人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这也就导致了历史也变成了一个复杂的结构。
我们研究历史的时候往往会进入一个怪圈,我们研究的不是谁是对的,谁是错,谁是好人,谁是坏人,而是针对的这件事情,他是对的,还是错的,我们所要审视的是“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有的时候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在当时看来可能是一件错的,但是放到了整个历史之中就会发现其实这是对的,也有可能他当时做一件事情放在当时是正确的,但是到了整个历史之中却是错误的,阻碍了历史的发展。
因此我们看待历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并不是要单一的去看,而是要放到整个历史之中,用辩证的历史观来进行思考,来审度,就比如董卓。我们的世界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对与错,或者是善和恶,所以看待历史要从多种角度来看来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