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历史 >

正所谓"杀降不详",那白起为何连杀降卒四十万?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正所谓“杀降不详”,那白起为何连杀降卒四十万?据某些神秘主义者的分析,白起被秦王赐死的悲剧下场,就跟“杀降”有关。其实白起也不想杀,但是实在是没办法。

一百年以后,一个出使匈奴的汉人,被匈奴无理扣留,滞留匈奴十九年。虽然生活艰苦,但匈奴始终没有杀掉他,还给他几只羊让他放牧,终于熬到了回国的那一天。他,叫苏武。

和苏武差不多同时期,一个出使西域的人,被匈奴扣留。十年后他找机会逃走,联络到了西域诸国,回程又被匈奴扣留了一年多。但,两次扣留,匈奴都没有杀掉他,还给他妻子,让他生儿育女,建立了家庭。他,叫张骞。

苏武与张骞,都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的领袖。被匈奴扣留而没有杀掉的,也不是苏武与张骞,还包括了他们的随从。张骞出使时率领100多名随行人员,回来时只有主仆2人。苏武的随从人数不详,但也绝不会是个位数。那么没有回来的人,难道都死了?匈奴连苏武与张骞都不杀,难道会把他们的随从全部杀掉?

不会。这些随行人员,多半留在了匈奴,与当地人融合了。对于匈奴来说,这是有好处的:至少是增加了人口。而人口,在那个时代,是重要的战略资源。

回到白起这里,难道投降的赵卒,就不是人口、不是战略资源吗?

唉,还真不是。因为苏武与张骞的团队,不过是几十人、上百人,而赵国的降卒,却有足足四十万。

(插一句吧:“四十万”这个数字,历史上是有争议的。但是在长平之战故地,两千年后仍能发现黄土掩埋的白骨,时间与长平之战相符。所以,不管“四十万”是否确切,大规模地抗杀降卒,这件事是可信的)

百十来人,和四十万人,有什么区别?

百十来人,你可以给他们提供几个月的口粮,让他们去从事农业生产。几个月后,他们就可能产生价值:播种的粮食收获了,饲养的牲畜长大了,他们可以自给自足了。因为出使的随从也好,战斗的士兵也好,都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可以直接转化为壮劳力,不存在童年或老迈这些纯消费的阶段。

但,注意,前提是:你需要给他们提供几个月的口粮。粮食不可能今天播种明天收获,牲畜也不可能几天就长大。在收获之前,你需要给他们提供最低的生存保障。

于是,问题来了:秦国虽然国富兵强,但连年征伐,他,或者白起,养活得起四十万张嘴吗?

养活不起。

还不止是四十万张嘴的问题呢。就算喂饱了他们,如何安置?

让他们解甲归田、转兵为民?秦国哪里有这么多土地,消耗四十万劳动力?开荒?农具、种子,供得起吗?

把他们转化为秦兵?军粮是一个问题,指挥是更大的问题:四十万人如果“战场起义”掉转枪头攻击秦军,受得了吗?牧野之战纣军倒戈,不是没有先例的。

发给路费,让他们回家?嘿,回家之后,赵王发个动员令,他们马上又编入赵军队伍了。那不等于直接把四十万大军还给赵国了吗?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拖下去更不行:没有军粮,赵卒随时有哗变的可能,谁也不能说饿肚子是合理的吧?战场上跟赵军打,打完仗又跟俘虏营打,秦兵再强也不能这么消耗吧?

只有“杀降”一途了。当然是残忍的反人类大罪,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