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爱风流,才女坠青楼。在民国时期,不是人人都可以被称为公子,张伯驹却是一位真正的民国达官贵族。
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出身高贵,是袁世凯的表侄,在当时国民政府当道的动荡年代,称得上是达官贵胄。
父亲张振芳是袁世凯的兄嫂之弟。张伯驹七岁入师入私塾,九岁便有了神童的名号,他也确实当得起这样的称赞。
可父亲浸淫商政不同,张伯驹此人对戏剧等风俗雅韵之事,有很大的兴趣爱好,并且展现出惊人的天赋。
在学校毕业后的第一时间就参军了,还先后在张作霖,吴佩孚手下当过兵,并获得赞扬。
在戏剧方面,张伯驹还与梅兰芳,余叔岩,冯耿光等人创办了国剧协会。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悠悠的琵琶声从舞台上传来。抬眼望去,此女子容貌才绝,身姿绰约。这就是潘素。
潘素其人
不同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潘素,此人出身高贵,奈何家道中落。
潘素,原名潘慧素,生于“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特殊的地理环境、鱼米之乡造就了这样的美人。
正经来说,潘素可谓出身江东望族。
她的父亲潘志和是逊清名家潘世恩的后人。潘世恩可谓大有来头,是清代的名臣。不仅做过道光的太傅,而且举荐了林则徐,冯桂芬等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
但奈何父亲不争气,不仅败光了祖上的家产,还欠了一屁股的债。
幸好潘素有一位很好的母亲,在母亲的规划下,她本该成为一位大家闺秀,成功的嫁给一个门第等同的男子,过好下半辈子闲云野鹤的生活。
潘素的母亲沈桂香对潘素要求严格,从小便要求她学习琴棋书画,掌管家财。
潘素的母亲在她年幼的时候,母亲曾聘请名师教导她绘画,因此她有深厚的绘画功底。但奈何意外还是发生了,母亲去世了。
父亲不久娶了一位继室王氏。和大多数继母看不惯继子继女一样,王氏同样,王室同样看不惯潘素。王氏嫁进潘家两年,她就把尚是孩童的潘素卖进了青楼。
可悲的是靠着原来母亲培养的琵琶曲,那首惊才绝艳的琵琶曲为王氏多卖了好些钱。
青楼总是纸醉金迷,身在繁华总是迷人眼,这个地方扩大了大家的贪欲。潘素自然不免其中。她所在的青楼分为三六九等。
不过潘素的才情不足以她占据第一梯队,只能接待一些帮派流氓,这使得她常年与一些地痞混混打交道,她的性情中多了几分利落直爽。
她让别人叫她潘妃。只说曾经在家的潘白琴这个名字,从不再用。
她在她的手臂上纹了一支红玫瑰。意喻自己坚韧不拔。不畏逆境屈服的决心。
她知道,在青楼,只是自己一时的处境,并不可能是一世的处境。
潘素,这朵摇曳在上海滩的红玫瑰,凭借自己长袖善舞,一曲动人琵琶是很多当时军阀争相夺取的对象。
但在这个混乱动荡的年代,潘素凭借一双纤纤细手拨开云雾。才子佳人相遇,便是一眼万年。1935年,潘素遇见了一个男人。自此改变了她的一生。这个人就是张伯驹。
潘素和她,一个是一个是风流多情的民国公子,一个是堕入青楼的卖艺女子。怎么看这两个人都没有,不可能有半分交集。
但缘分就是这么奇妙,两个人谱写了一段缠绵悱恻、令人艳羡的爱情故事。
潘素虽在青楼,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想从良。
1935年,尚在上海滩游玩的张伯驹听说了潘素,潘妃的名号,一时兴起,想去看一看究竟是怎样的一位奇女子。
他当时在盐业银行挂名,每年都要都要去沪上两次。去查关于盐业的账,说是查账,其实就是为了游玩一番。
但就是那惊鸿一眼,百世沦陷。自此,张伯驹对潘素一见钟情。初见潘素,便为她写下了“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的对联。
谁不爱有才华的人?潘素也对张伯驹身上的那份才情充满向往,对他有所好感,但此时的两人均身不由己。
当时的张伯驹已经38岁,而潘素不过仅仅19岁,横亘在两人之间的不仅是年龄的差距。张伯驹早在父亲的安排下,娶了李月娥为妻,并且有三房妻妾。
风流、多情是她的代名词。而潘素早就被当时上海滩的军阀臧卓看上了,两人就差最后臧卓向潘素求婚了,张伯驹想要在臧卓的手上抢人,实非易事。
而臧卓听闻了潘素和张伯芝的事情之后,一怒之下将潘素囚禁在汉口路一品香酒店里面。
寻常人早就面对此种困境,早就已经望而却步,但爱,让胆怯者勇敢,让孤傲者低头,爱让悬崖变平地。
张伯驹买通了看守潘素的军官,将潘素救了出来。自此,两人惺惺相惜,相濡以沫。重逢后的二人紧紧相拥,并许下了永世不离的承诺。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为了避开臧卓的追捕,保证潘素的安全,她张伯驹带着潘素来到了她的家乡苏州,自此开始了两人,只羡鸳鸯不羡仙的生活。
风流半生变痴情
1937年,张伯驹与潘素正式结婚。在婚礼的那一天,潘素一袭白衣,从潘白晴改名潘素,寓意重新开始新的生活。潘素的身上少了野玫瑰的冷艳,多了几分素雅。
婚后,张伯驹便遣散了他的妻妾,只留潘素一人共度余生。自此与潘素琴瑟和鸣。真正的爱情都不是始于美色,而是落到才情身上。潘素身上有这样的才情,更有这样的能力。
而张伯驹与她互为知己,惺惺相惜,张伯驹立志要把潘素培养为一代名师。张伯驹为潘素寻找名师,培养她的兴趣爱好。
不久他便发现潘素对绘画不仅有浓厚的兴趣,更有惊人的天赋。
婚后,潘素细心研究隋唐两宋时期的工笔重法,并进行实地考察,为自己的绘画提供丰富的理论和现实经验。
潘素21岁时,拜师有名的女画家学习花卉,早年学习花鸟画。
潘素原本就有才华横溢,更何况有高人指点,先后还与汪梦书、陶如心等人学习过一段时间。中年年转战山水画,甚至还跟随夏仁虎学习过古文,可见其好学之深。
晚年的时候潘素四处游历,细细研究山水雪景,后成为一代青绿山水大师。元代汤垕说这样说青绿山水:"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
可见需要怎样的功力才可在青山绿水方面出色,中国的山水画不断推陈出新,使画法技艺更加高超。
青绿山水这一题材得到长足发展。潘素更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人物。于1946年在绘画界崭露头角,成为一代名画家远播。
中国的山水画擅设色,后水墨。其后,经过不断的钻研,抗美援朝时期,潘素与陶心如画家合作进行了五次义卖,为中国的新世纪事业做出贡献。
潘素在绘画的方面不断的下工夫,后曾为当时的国家领导的生日献上画作,当时的国家领导亲口对她夸赞,做出表扬。并让其秘书对其画作进行答复,感激。
时间跳转到1952年,这时张大千与潘素进行合作,张大千可谓是口口皆传,耳熟能详的代表画家。文学界当时曾流传着一句话。
林徽因的诗歌,张允和的书法,潘素的画。1955年的时候,周总理见到了潘素画的漓江春晴一画,对潘素赞口不绝,称其为绘画界的一颗新星。自此,潘素声名远播。
潘素的画作让齐白石都为其折服。神韵高古,直逼唐人。
真正好的爱情应该是两个人共同进步,彼此优秀。不仅如此,张伯驹还是著名的收藏家。
有人称她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千古第一的收藏家,虽然有夸大的作用,但足见其收复藏品的决心。
千辛万苦收藏只为国
张伯驹这样一位集诗词、戏曲、收藏为一身的文化巨人,而真正令张伯驹声名鹊起的,却是收复陆机的平复帖。
平复帖的出现,比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还要早50多年。此帖被誉为中国史上的祖帖和墨黄帖。
张伯驹于1942年游历湖北的时候,在傅濡的手上看到了平复贴。
傅濡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子。傅濡作为皇亲贵寿,手中有不少奇珍异宝。
张伯驹第一次求购平复帖是从北平返回之后,委托一家琉璃厂的老板上门求购平复帖,张伯驹出价二十万,傅濡还是拒绝了他。
随后张伯驹继续加价两万想打动傅濡,最后傅濡还是严词拒绝了他。
第二次,张伯驹委托了一位鼎鼎有名的人物,著名画家张大千去当说客,傅濡当时也是画坛上鼎鼎有名的人物,人们当时尊称“南张北傅”,这次张伯驹借了六万大洋想要交换平复帖,又惨遭拒绝。
两次的收购未果,并未打退张伯驹的积极性,他本就是迎难而上的人物。卢沟桥事变之后,傅濡与张伯驹在火车上相遇。
这时,傅濡的夫人病重,急需用钱。不得已,不如把平复帖抵押给了张伯驹。
坐系历史千年,只有张伯驹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视金钱为粪土,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真正的大情、大义、大爱,为国、为家、为民。
单单只有一腔热血,不在己,不在身,只为收复国宝。只为收复一批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代表作。
好的爱情在于两个人彼此理解,彼此尊重,而张伯驹恰恰好遇到了潘素。
1941年,那是平平无奇的一天,却发生了一件不平凡的事情,张伯驹接到了一个电话,里面的人声称他的朋友回国了,在港口等着他去接,随后张伯驹就被这些骗子绑架了。
第二天,潘素接到了绑匪的电话,一开口就是要二百万,否则绝对不可能放了张伯驹,当时的张家全部家产加起来也凑不够一百万。
但张伯驹藏品众多,并且件件价值不菲,随便卖掉一两件就可以凑出这笔天文数字,绑匪让张伯驹和家里人联系。
张伯驹打通电话后的第一时间,却是告诫潘素不可以出售自己的藏品,尤其是平复帖,说那是他的命。
时间过去了八个月,张家还是筹不出来这笔钱,绑匪无奈将绑金从二百万降到了二十万,最后这二十万还是潘素变卖自己的首饰才拿出来的。
自此,张伯驹誓死保护文物的名声流传开来,被人们誉为大收藏家。
潘素与张伯驹为收集藏品,多次往返于西安与北京之间,而潘素耳濡目染,渐渐也成为了一个收藏迷。
张伯驹爱收藏,不为钱国宝。易得黄金,国宝无二。张伯驹收集这些藏品不为钱。
身边的人都不理解她,为了收集这些藏品,倾家荡产,只有潘素甚至拿出自己的嫁妆补贴她,陪着她一起收集藏品。
后来的日子日渐窘迫,张伯驹还是想要收集更多的藏品,为此甚至甚至撒泼打滚的向潘素要钱。
而潘素见此,只是笑嘻嘻的看着他。后来索性就答应了,张伯驹乐滋滋的就回去芝听完就乐滋滋的回屋睡觉去了。
1956年,潘素夫妻将自己收藏的2000多幅藏品上交国家,价值超过千亿。当时,当时国家要奖励她们20万元,他们拒绝了,说只为了国宝留在国土。
据说,在当时故宫博物馆的藏品,几乎一半都是张伯驹夫妻二人捐赠的。
人到晚年,两人蜗居在十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面。为了维持生计,仅仅靠潘素每天到北京画工厂卖画。
张伯驹永远温和,即便在最艰苦的日子里,应依旧清高桀骜,潘素对他不离不弃,这样的爱情让我们艳羡,比家有千金更让人欢喜。
千金易得,难得有情郎。
可惜,张伯驹还是不幸的永远离开了人世。追悼会上,叶剑英,夏衍等二百多人为他献上挽联和花圈。
十年之后,潘素随着张老而去,永远的他们虽然离开了,但我们永远记得一代才女潘素,永远记得他们之间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近代最美夫妻”张伯驹和潘素:向国家捐千亿国宝,晚年平凡度日
才子爱风流,才女坠青楼。在民国时期,不是人人都可以被称为公子,张伯驹却是一位真正的民国达官贵族。
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出身高贵,是袁世凯的表侄,在当。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近代最美夫妻”张伯驹和潘素:向国家捐千亿国宝,晚年平凡度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近代最美夫妻”张伯驹和潘素:向国家捐千亿国宝,晚年平凡度日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位列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出身高贵,是袁世凯的表侄,在当。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近代最美夫妻”张伯驹和潘素:向国家捐千亿国宝,晚年平凡度日,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近代最美夫妻”张伯驹和潘素:向国家捐千亿国宝,晚年平凡度日文档下载网址链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上一篇:两弹功勋彭桓武:“生活不能自理”,43岁才结婚,80岁捐赠一百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