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晨风网!
首页 > 人物 >

宋襄公——被毛主席评价为蠢猪式仁义的春秋霸主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对于雷锋,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此人曾经好事做了一列车,成为了现如今人人学习的榜样,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       “对待自己的同志,我们要像春天一样温暖,在对待上级交给我们的任务和工作的时候,我们要像夏天一样炽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天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我们始终要像严冬一般残酷无情。”       不可否认,雷锋的这句话可谓是充满了人生哲理。       的确一个人的秉性是很难被改变的,但是在面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情,我们都应该保持不同的态度,不能一成不变。       正如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宋襄公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代表,他身为春秋五霸之一,成在仁义,败也在仁义,       因此,每个人的对他的评价也是各有不同,例如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就非常欣赏此人,并对宋襄公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但是伟大的领导人毛主席却对此人给予了不同的评价,他曾将宋襄公评价为蠢猪式的春秋霸主,听到这里,大家一定对这位春秋霸主宋襄公感到非常好奇,想要知道为何大家对他的评价不一,他到底做出了那些事情?       春秋霸主宋襄公       对于宋襄公,我们应该不会感到陌生,他以“仁义”二字而闻名于世,他是商朝宗室的后代。       他自出生以来就拥有高贵的身份,他的父亲是宋国的国君, 而他则是嫡长子,自幼就被灌输着为国为民的责任。       虽说宋襄公是一位嫡长子,但是他却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名叫目夷,字子鱼。       虽说两人是同父异母,同时对一国之主的位置都处于竞争关系,但是他们相处的非常融洽,很少发生矛盾,甚至在王位的继承问题上,还出现了相互谦让的情况。       在此次王位的谦让过程中,宋襄公将自身的仁义发挥的淋漓尽致。       当时,他们的父亲宋桓公卧病在床,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太子的兹甫便来到了宋桓公的身边,将自己想要让贤的想法告诉宋桓公,一开始,他的内心有些许紧张,在经过一番镇定和再三考虑之后,他便对宋桓公说道:“哥哥目夷不仅比我年长而且还比我仁厚,因此您还是将他立为国君吧。”       面对儿子的请求,宋桓公选择了答应,便将目夷立为国君。面对这种情况,目夷并没有选择接受,善良温厚的他选择推辞,并且告诉宋桓公,他认为一个能将国家相让的人,一定是一个非常仁厚的人,身为太子的兹甫就是最好的人选。       同时,目夷还提出一点,废除嫡长子,而立庶子为国君,也是不符合立嫡立长的礼制,就这样,宋桓公放弃了原有的想法,重新立为兹甫太子。       就这样,在公元前651年周历3月19日宋桓公离开人世之后,宋襄公顺利继位,成为了一国之君。       同时,宋襄公也和其他几个国家重温了之前的盟约,并且彼此承诺以后要维持好彼此的关系。       在有了这个承诺的保证之后,宋襄公就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国家治理上,与此同时他还让哥哥目夷担任了左师,主要任务就是去处理国内的各种政事。       他们两兄弟合作的非常好,在两人的共同努力下,国家的实力不断增强。       在国家不断发展的同时,宋襄公始终没有忘记父亲宋桓公生前的遗志,他始终与周朝的霸主齐桓公维持良好且亲密的关系。       为此两国之间出现了不少代代相传的故事,那是在公元前644年,一个风和日丽的春天,宋国天出异象,天上掉下来五块陨石,同时六只鹢鸟退着飞过宋国都城。       当宋襄公发现这种情况之后,内心也感到非常怪异。       好在此时周王室的内使馆叔兴来到宋国访问,于是内心对国内奇异现象深感好奇的宋襄公便向叔兴提问道:“我们国内的异象这到底是什么预兆呀?这将会象征什么呢?”       面对宋襄公的提问,叔兴的内心深感为难,毕竟这个问题对于叔兴而言,宋襄公本身就问的不够得体,这种预兆之事就是阴阳之事,不论是吉兆还是凶兆,这些都是人为所决定的。       于是,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叔兴便对他说道:       “今年鲁国可能就会出现大丧,而在明年的时候齐国也会发生动乱而您将会得到各个诸侯国的支持予肯定,但是不幸的是你可能不会成功。”       果然在第二年的时候,齐国就发生了动乱,当时齐桓公的病情日益加重,而齐桓公的五个儿子开始争夺王位,甚至为了方便自己行动,还将齐桓公囚禁起来,断绝与外界的联系,更过分的是,这些人连饭都不允许齐桓公吃,一心只想将齐桓公置于死地。       而他们则在外面为了争夺王位大开杀戒,丝毫不顾忌往日的兄弟情谊,最终公子无亏成为了齐国国君,而本该继承王位的齐太子昭逃到了宋国逃到了齐国。       面对齐国太子所遇到的苦难,仁慈深厚,信守承诺的他并没有选择坐视不理。       毕竟齐桓公曾经和管仲曾将这位太子托付给了他。       于是,宋襄公便向这位落难的太子伸出来援手,他向各路诸侯国发出了号召。       在宋襄公的鼎力相助下,顺利将这位齐国太子送上了齐国国君之位。       就这样,宋襄公的仁义之举再一次受到了众人的赏识与赞美。       当然,宋献公的让位之仁和拥立国君之事,虽说将宋襄公的仁慈之义体现的淋漓尽致,但是宋襄公所做出的仁义之事远远不止于此。       蠢猪式的仁义,这是为何?       虽说做一个善良且仁义的君王并没有错,甚至可以说这样的品质对于国内的子民而言算得上是一个十足的优点,但是宋襄公却没能将这种品质用在正确的地方,为国家为自己为臣子引来了不少祸端。       因此,在1938年毛主席在写《论持久战》一文中,曾经提及到了宋襄公,并且对宋襄公的种种行为予以讽刺,将其比喻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毛主席之所以这样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       曾在宋桓公离开人世之后,继承王位的宋襄公野心勃勃,想要顶替其霸主之位,于是他便将天下的诸侯召唤在一起,以盟主的身份自居,面对这种情况,身为宋襄公哥哥的目夷便苦口婆心地劝导宋襄公。       他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宋国的实力并不是非常强大,如果丝毫不顾及自己的实力就去当霸主,极有可能为自己带来祸患。”       可谁知,此时此刻的宋襄公根本就听不进去。       面对宋襄公的固执己见,目夷不再多说,只是劝阻他在会盟的时候带上军队以防万一发生意外情况,面对目夷的劝阻,宋襄公不但没有采纳,反而一脸认真的说道:“是我提出来不可以带军队的,怎么可以不守信用呢。”       就这样,宋襄公在会盟之时果然出事了,当时宋襄公和楚王为了争夺霸主之位发生争议,最终被埋藏已久的出国军队带走,被囚禁在了楚国,好在后来有鲁僖公的调解,楚王终于愿意释放宋襄公回到宋国。       不可否认,诚实守信与善良仁义没有错,但是用错地方就是致命的,宋襄公因守信被俘的仁义只是抛砖引玉。       要说宋襄公最愚蠢的仁义还要从泓水之战说起,那是在公元前638年的时候,宋襄公带兵攻打郑国,郑国为了增加兵力便特地请来了楚国军队做援兵,因此,宋楚两军之间必然少不了一战。       很快,宋楚两国在的军队就在泓水相遇,这个时候目夷便建议宋襄公一鼓作气将楚国军队歼灭,但是宋襄公却不是非常赞同他的看法,他始终坚持以仁义自居,认为不能趁人之危,非要等到楚军顺利渡过河之后再打。       看着如此坚持的宋襄公,目夷只好就此作罢,直到楚军顺利渡河之后,目夷便建议宋襄公趁乱作战,抢占先机。       这一次,宋襄公又一次以仁义为怀拒绝了目夷的提议,非要等到楚军一切准备就绪之后,进行攻击。       显然此次战争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宋国军队最终寡不敌众,陷入险境,而身为领导者的宋襄公也身负重伤。       令人惊讶的是,此时此刻的宋襄公依旧保持初心不改,甚至对身边的人叮嘱道:“古人在作战的时候,从来都不会靠关塞以及环境的阻碍来取得胜利,我们不能去攻打那些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老人,对于身负重伤的士兵我们也不能攻打。       要想成为一名有仁有义的君主,这些规则是必须要去遵守的,因此即便我们的国家已经濒临灭亡,但是我依旧不愿意去攻打没有做足准备的楚军。”       就这样,宋襄公就为自己愚蠢的仁义付出了代价,他的伤情不断加重,最终离开人世,而宋国在此之后国力日渐衰弱。       也许,看到这里,每个人都对宋襄公的做法保持着不同的态度,也许会有人赞扬他是一位真正的君子。       但是大部分人一定不会这么认为,肯定更多人都认为他是愚蠢的,甚至还会有人认为他就是假仁假义。       不可否认,从用人的眼光与做事的方式上来看,宋襄公的做法的确如毛主席所说的一般,愚蠢且呆板,但是如果我们对宋襄公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就会知道他的选择,正是对“贵族精神”的诠释。       因此宋襄公的行为并没有什么错,但是错就错在了宋襄公没能将这些品质运用在正确的人或者事情上。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